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脱石作为尿素缓释基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述理 刘钦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22,共1页
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使尿素进入蒙脱石层间,形成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尿素夹入量的增加,复合体的晶面间距(d001)逐渐增大。与钙基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相比,钠基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的尿素夹入量较大,并且置... 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使尿素进入蒙脱石层间,形成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尿素夹入量的增加,复合体的晶面间距(d001)逐渐增大。与钙基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相比,钠基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的尿素夹入量较大,并且置于土壤后尿素分子释放较快。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在尿素的不断释放过程中,其出d001值逐渐减小并趋向于恢复到夹层作用前蒙脱石的d001值。蒙脱石可望在农业上作为尿素缓释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尿素 支复合体 尿素缓释基质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2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的阻控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宇帆 申亚珍 +4 位作者 张文太 岳艳军 杨博兰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素的固持功能。[方法]共采集了6种氮肥进行试验,包括普通尿素(urea,U)、控失剂添加比例分别为4%、6%、8%的3个基质缓释氮肥(LU1、LU2、LU3,LU-Loss-control urea),以3.5%腐植酸等量替代LU2处理中的控失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HLU),以及添加了抗结剂(主要成分为纳米碳粉)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 with antisetting agent added,HLUA)。室内淋溶试验以不添加氮肥为对照,将6个肥料样品埋入土壤后,连续15天收集淋洗液,分析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采用氨气检测管法测定氨挥发速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比表面积吸附(Brunauer-Emmett-Teller,BET),分析了控失剂、尿素、基质缓释尿素和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的化学结构、孔隙结构以及热性质。[结果]随着控失剂(control release agent,CLA)含量的增加,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的固持作用增强,淋失和氨挥发量降低。与尿素(U)相比,LU1、LU2、LU3、HLU、HLUA的全氮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了24.5%、32.2%、34.9%、31.5%和32.2%,累积氨挥发量分别降低了13.1%、24.3%、27.1%、28.0%和29.5%。HLU、HLUA处理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量与LU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化学结构表征分析表明,控失剂的主要成分凹凸棒土和腐植酸都与尿素形成了强度相当的分子间氢键,纳米碳粉与尿素间无氢键形成。在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中加入少量防结剂纳米碳粉,对其分子内氢键强度、热稳定性以及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特征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尿素中加入腐植酸、控失剂和防结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不仅加工和储存中不易粘连,具有较低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风险,还可作为一种兼具改良障碍土壤的多功能缓释肥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料 腐植酸尿素 缓释肥料 氮素损失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史春余 王汝娟 +2 位作者 梁太波 张晓冬 刘兰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4,共5页
应用不同的胶粘剂制备了三种基质缓释肥料,通过缓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筛选出基质缓释肥料2作为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研究了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提高了各个生育时期尤其是结果后期番茄植... 应用不同的胶粘剂制备了三种基质缓释肥料,通过缓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筛选出基质缓释肥料2作为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研究了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番茄专用基质缓释肥料提高了各个生育时期尤其是结果后期番茄植株的根系活力;增加了后期产量所占比例,极显著地提高了果实产量;既提高了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又降低了果实硝态氮含量;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氮素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缓释肥料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的制备及体内释药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俞玮 周勇 +1 位作者 范清宇 张殿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3-684,共2页
为研制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 ,并研究分析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 ,按Urist等的方法制备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 ,通过冻干、真空吸附等处理 ,将阿霉素载入其中并与骨水泥按 1∶1比例复合 ,制得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 为研制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 ,并研究分析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 ,按Urist等的方法制备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 ,通过冻干、真空吸附等处理 ,将阿霉素载入其中并与骨水泥按 1∶1比例复合 ,制得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 ,植入家兔股骨粗隆部进行体内药物释放实验。该缓释体可使阿霉素在局部骨组织中缓慢释放达 12周以上 ,4周内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骨组织中最高浓度是静注相同剂量阿霉素时的 2 9倍 ,但血浆峰值浓度仅为静注组的 1/ 10 ;局部骨组织早期浓度高 ,以后为稳定的低浓度释放。提示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能较好地满足骨肿瘤保肢术后局部化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异体脱钙骨骨粒骨水泥缓释 体内释药实验 阿霉素 骨水泥 缓释 骨肿瘤 制备方法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及其引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锦年 蒋平 +3 位作者 张星耀 林云华 黄照岗 何玉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6,共7页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由引诱活性制剂和具强吸附力的缓释基质复合配制,其组分和配比为2种单萜烯∶乙醛∶丙酮∶乙醇∶微晶碳素∶膨润土=0.20∶0.06∶0.06∶0.08∶0.47∶0.13,引诱活性制剂和缓释基质质量分别占缓释型引诱剂总质量的40%和...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由引诱活性制剂和具强吸附力的缓释基质复合配制,其组分和配比为2种单萜烯∶乙醛∶丙酮∶乙醇∶微晶碳素∶膨润土=0.20∶0.06∶0.06∶0.08∶0.47∶0.13,引诱活性制剂和缓释基质质量分别占缓释型引诱剂总质量的40%和60%。缓释型引诱剂能控制活性成分释放速度,使引诱活性成分较平稳地持续发挥引诱效果。缓释型引诱剂引诱活性成分日均释放量为0.9 g,仅为原型引诱剂日均释放量的25.0%,可引诱以松褐天牛成虫为主的29种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广谱性的缓释型引诱剂。该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活性与原型引诱剂基本一致,其林间有效作用半径和诱获率分别为70 m和43.8%。缓释型引诱剂可准确监测松褐天牛等松林蛀干害虫成虫种群数量动态,有效诱杀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和多种蛀干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引诱活性制剂 缓释基质 缓释型引诱剂 引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黄土塬区春玉米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嘉 吕慎强 +5 位作者 杨泽宇 李惠通 王吕 阳婷 王筱斐 王林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1,共10页
【目的】研究氮肥种类、施氮量、施肥方式及施肥位置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应,为黄土塬区雨养春玉米氮肥减量和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中南部陕西长武县进行,共设两个... 【目的】研究氮肥种类、施氮量、施肥方式及施肥位置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应,为黄土塬区雨养春玉米氮肥减量和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中南部陕西长武县进行,共设两个试验。1)肥料效应试验(2017-2018),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品种为‘先玉335’),一年一熟制,耕作方式为平作半膜覆盖。设8个处理:不施氮(N0);常规施氮(N225,分次施肥,膜间施肥);减量施氮(N180,分次施肥,膜间施肥);普通尿素减量一次性膜间基施(B-N180);硫包衣尿素减量一次性膜间基施(B-SCU)和膜内基施(B-SCUi);基质缓释尿素减量一次性膜间基施(B-MU)和膜内基施(BMUi)。生育期内测定耕层土壤矿质氮(NH4++NO3–)含量及植株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收获后测定产量及0-200cm土壤剖面中矿质氮(NH4++NO3–)残留量等指标。2)肥料氮素释放试验,与2018生育季肥料效应试验同时同地进行,不种植玉米。设6个施肥处理:普通尿素膜间(U)和膜内(Ui)、硫包衣尿素膜间(SCU)和膜内(SCUi)、基质缓释尿素膜间(MU)和膜内(MUi)。测定施肥区单位土体(5 cm×6 cm×100 cm)中矿质氮量,土体中矿质氮增量被视为肥料释放氮。【结果】氮肥种类、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收益等有显著影响,矿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及其肥效受生育季降雨量及降雨分布的影响。施N180~225 kg/hm^2可显著增加黄土塬区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49.47%~84.73%。与N225处理相比,B-MU、B-MUi和B-N180等处理2个生育季均无减产效应,但氮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增加4.41%~23.61%,经济效益增加346~1586 yuan/hm^2,同时减少了土壤矿质氮的残留;而B-SCUi处理产量显著下降,其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也均有所降低;N180处理2017生育季无显著减产效应,2018生育季减产23.31%,减少经济效益5623 yuan/hm2。膜际种植条件下,膜间施肥效果优于膜内施肥。基质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规律与当地水热条件和植株吸氮规律较匹配。【结论】黄土塬区氮肥全部膜间基施有利于雨养春玉米喇叭口期前吸收足够的氮素营养,减少氮肥追施可能带来的氮素损失或干旱季节无法追肥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基质缓释尿素所释养分与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匹配性较好,减少20%的氮肥投入量无减产效应,是当地轻简化施肥的推荐氮肥种类;硫包衣尿素在玉米生育前期养分释放量过少,不适宜一次性基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包衣尿素 缓释尿素 一次性 春玉米 减氮施肥 施肥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制备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左雨航 宋明志 +7 位作者 骆辉 蔡冰鑫 掌文浩 荆肇乾 何宝杰 王惠腾 秦腾 蔡吉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04-2710,2714,共8页
梳理了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制备外加碳源的基本方法,总结了不同类型农业废弃物有效碳源的含量、强化脱氮的效果以及释放二次污染的风险,分析了预处理方法影响农业废弃物释碳的主要因素,如发酵温度、投放方式、浸泡时间和制备工艺;最后... 梳理了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制备外加碳源的基本方法,总结了不同类型农业废弃物有效碳源的含量、强化脱氮的效果以及释放二次污染的风险,分析了预处理方法影响农业废弃物释碳的主要因素,如发酵温度、投放方式、浸泡时间和制备工艺;最后针对传统农业废弃物制备的外加碳源释碳量不可控、启动较慢、自身释放氮素等问题,提出了以农业废弃物制备发酵液或者缓释碳源基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质碳源在强化尾水脱氮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碳源 农业废弃物 强化脱氮 人工湿地 缓释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