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吸油树脂缓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岐善 翁志学 +2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刘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丙烯酸系高吸油树脂缓释过程为研究对象 ,以α-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主单体 ,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及溶剂溶度参数对树脂缓释行为的影响 ,提出描述高吸油树脂作为缓释材料基材的缓释速率方程 :t1/ 2 / Q=A+kt。
关键词 高吸油树脂 缓释动力学 交联密度 自由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缓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翟爱华 刘远洋 +1 位作者 张敬尧 张东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2,76,共5页
以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载体材料,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番茄红素、迷迭香为芯材的缓释微胶囊,采用HPLC法检测抗氧化剂体外释放量,根据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Higuchi模型等3种模型分别对微胶囊的... 以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载体材料,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番茄红素、迷迭香为芯材的缓释微胶囊,采用HPLC法检测抗氧化剂体外释放量,根据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Higuchi模型等3种模型分别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进行拟合,进而研究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得到合适的动力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零级拟合方程更能反映体外释放行为,微胶囊释放曲线与零级释放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为0.98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微胶囊 缓释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和混凝土缓释材料过硫酸盐释放机理及性能对比
3
作者 刘圣荣 蒋亚萍 +4 位作者 陈余道 李炜轩 邓旭 邓日添 练日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地下水修复过程常存在污染物浓度反弹、拖尾、持续效能低等问题,而缓释材料(slow-release materials, SRMs)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 PS)的缓释技术已成为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中的关注点。针对常见的石蜡... 地下水修复过程常存在污染物浓度反弹、拖尾、持续效能低等问题,而缓释材料(slow-release materials, SRMs)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 PS)的缓释技术已成为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中的关注点。针对常见的石蜡和混凝土粘合剂,本研究利用静水微元体实验和流水柱实验,开展了去离子水、地下水和地下水+石灰石三种水环境中过硫酸盐缓释动力学特征和缓释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石蜡类和混凝土类SRMs的缓释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静水条件下,石蜡类和混凝土类SRMs中过硫酸钠/粘合剂质量比越大,缓释率、PS最大浓度及浓度增长速率越大,质量比为2∶1时缓释性能更好。流水条件下,SRMs的PS释放速率明显增大,缓释时长缩短,石蜡类SRMs中PS的平均滞留时间更长。SRMs结构、粘合剂类型、质量比、水环境类型和水体流态均会对SRMs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缓释材料 缓释动力学 性能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油树脂的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徵 刘信 +1 位作者 余红伟 关旭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0,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和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两种吸油树脂对航空煤油和二甲苯的缓释过程为对象,研究了他们对这两种油品的吸油率(Q)、缓释保油率(Ka)以及缓释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PBMA和PLMA对航空煤油和二甲苯的Q都随时间延...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和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两种吸油树脂对航空煤油和二甲苯的缓释过程为对象,研究了他们对这两种油品的吸油率(Q)、缓释保油率(Ka)以及缓释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PBMA和PLMA对航空煤油和二甲苯的Q都随时间延长而增大;PBMA和PLMA对航空煤油的缓释性能均较好,Ka在98%以上;对航空煤油和二甲苯,PBMA的Ka均大于PLMA;PBMA对航空煤油的缓释速率大于对二甲苯,PLMA对二甲苯的缓释速率则大于航空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树脂 吸油率 缓释保油率 缓释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保水缓释肥料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秦绍华 李春 武占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以丙烯酸为聚合包裹材料,高比例添加膨润土无机添加剂,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获得氮(N)含量与各个单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以含氮量为响应值的保水缓释肥料合成工艺模型。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获得保水缓释肥料最佳合成工艺... 以丙烯酸为聚合包裹材料,高比例添加膨润土无机添加剂,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获得氮(N)含量与各个单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以含氮量为响应值的保水缓释肥料合成工艺模型。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获得保水缓释肥料最佳合成工艺为丙烯酸中和度为59%,尿素量为37.26%,膨润土量为20%,反应时间4h。验证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含氮量为20.56%。N素缓释行为研究表明,在蒸馏水中N的缓释机制为Fick扩散机制,且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盆栽试验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保水缓释肥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棉花的发芽率、成苗率及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料 合成工艺 响应面法 缓释动力学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淀粉对2,4-二硝基苯酚的负载与缓释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慧 樊艳叶 +4 位作者 赵佩莹 黄红梨 钟旋铭 林日辉 廖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3-18,共6页
为降低2,4-二硝基苯酚(DNP)的毒副作用,延长药效时间,本文以α-淀粉酶催化水解玉米淀粉制备的微孔淀粉作为载体,负载DNP制成缓释制剂,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孔淀粉对DN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 h,增加DNP的初始浓度及降低负载... 为降低2,4-二硝基苯酚(DNP)的毒副作用,延长药效时间,本文以α-淀粉酶催化水解玉米淀粉制备的微孔淀粉作为载体,负载DNP制成缓释制剂,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孔淀粉对DN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 h,增加DNP的初始浓度及降低负载过程温度有利于增加吸附量。在DNP初始浓度为500 m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1 h时,微孔淀粉对DNP吸附量可达3.4369 mg/g。动力学及热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微孔淀粉对DNP的吸附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共同作用的表面物理吸附,为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释放介质的体外释放实验中,0.50 g的DNP-微孔淀粉缓释制剂(载药量为3.3085 mg/g)的释放时间可达12 h,释药量分别为91.18%和89.29%;而原料药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完全释放时间分别为4、3 h,DNP累积释放量分别为91.01%、92.23%。DNP-微孔淀粉缓释剂的释放动力学分析表明,DNP-微孔淀粉在模拟胃液中为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释药,符合Peppas动力学方程;在肠液中遵循Fickian的扩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因此,微孔淀粉对DNP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缓释性能,本研究可为DNP缓释制剂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微孔淀粉 2 4-二硝基苯酚 药物负载 体外释放 缓释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型稀土示踪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康 董晓昱 +4 位作者 程晓亮 陈志刚 王晨 杨晓武 代方方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5,共7页
为了实现对水平井的出水位点和产液剖面的长期监测,研发高性能缓释示踪剂至关重要.本论文首先以柠檬酸和硝酸铈为原料合成了柠檬酸铈稀土示踪剂,然后将其与环氧树脂混合,在三乙醇胺的固化作用下制备了缓释型稀土示踪剂.研究了示踪剂的... 为了实现对水平井的出水位点和产液剖面的长期监测,研发高性能缓释示踪剂至关重要.本论文首先以柠檬酸和硝酸铈为原料合成了柠檬酸铈稀土示踪剂,然后将其与环氧树脂混合,在三乙醇胺的固化作用下制备了缓释型稀土示踪剂.研究了示踪剂的吸水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释放性能,并对释放曲线进行了数学模拟,探讨了示踪剂的缓释动力学.结果表明,含有8%柠檬酸铈的缓释型稀土示踪剂具有优异的长效缓释性,700 h后累计释放率为19.95%,仍具有巨大缓释潜力以及较好的热稳定性,300℃以下失重率为7.51%,不会轻易分解.示踪剂的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盐度升高而减小,释放机制是以扩散为主,释放遵循Fick扩散机制,此时示踪剂释放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缓释型稀土示踪剂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浓度差,进而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作为地层长期监测的示踪剂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示踪剂 柠檬酸铈 缓释 缓释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