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子载波特征差分的人体移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远 刘紫娟 +1 位作者 王林 厉斌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9-1845,共7页
无线信号在室内易受到多径效应、小尺度衰落等影响,使得现有基于射频信号的人体移动检测方法无法保证缓慢行为识别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该文通过分析人体行为与CSI子载波的相关性发现不同子载波对人体行为存在敏感差异性,进而提出基于离... 无线信号在室内易受到多径效应、小尺度衰落等影响,使得现有基于射频信号的人体移动检测方法无法保证缓慢行为识别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该文通过分析人体行为与CSI子载波的相关性发现不同子载波对人体行为存在敏感差异性,进而提出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信道状态信息子载波特征差分算法,设计设备无关的人体移动检测。在多径丰富和稀疏两种室内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人体移动检测的平均精度可达到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状态信息 子载波 特征差分 人体移动检测 缓慢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海葵(2311)的预报难点及模式性能
2
作者 王海平 张玲 +3 位作者 董林 向纯怡 许映龙 聂高臻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1342,共12页
2023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西偏北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摆动,形成曲折的蛇形路径,其在登陆台湾岛前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速度缓慢,再次登陆减弱后残涡维持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不同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的不同成... 2023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西偏北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摆动,形成曲折的蛇形路径,其在登陆台湾岛前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速度缓慢,再次登陆减弱后残涡维持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不同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的不同成员对“海葵”登陆点和登陆强度的预报也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给预报订正带来极大挑战。使用ECMWF、NCEP及CMA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资料分析了“海葵”的主要特点和预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难点:当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在我国近海出现较大误差和分歧时,由于路径预报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极值强度预报,此时订正出现极大困难;台风穿越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受弱引导气流和地形影响,导致移速缓慢,其持续时间的定量估计存在偏差;台风登陆并减弱后,其残余环流维持时间、移动路径和降水影响的定量估计仍需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台风近海加强 缓慢移动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行为测听(6)
3
作者 刘莎 董瑞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3-444,共2页
4.7 BOA测试中婴幼儿的听性反应婴幼儿在BOA测试中听到了刺激声后可以产生听性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听觉行为反射和听觉行为注意,即反射性或注意性行为。听觉行为反射包括:惊跳反射(如小儿身体四肢抖动或缓慢移动)、听眼睑反射(小儿... 4.7 BOA测试中婴幼儿的听性反应婴幼儿在BOA测试中听到了刺激声后可以产生听性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听觉行为反射和听觉行为注意,即反射性或注意性行为。听觉行为反射包括:惊跳反射(如小儿身体四肢抖动或缓慢移动)、听眼睑反射(小儿快速挤眼和四肢活动)以及听觉-心跳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行为测听 眼睑反射 惊跳反射 缓慢移动 反射性 发育能力 反应方式 惊跳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插入式耳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穿过血管壁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1-241,共1页
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包裹并吞噬病菌;但是白细胞穿过血管壁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研究员Ronen Alon等人发现白细胞可软化其自... 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包裹并吞噬病菌;但是白细胞穿过血管壁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研究员Ronen Alon等人发现白细胞可软化其自身细胞核挤入相邻血管细胞间形成孔隙,依靠内皮细胞肌动蛋白丝的快速更新穿过血管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兹曼 变形运动 内皮细胞 免疫细胞 血管细胞 应力纤维 肌动蛋白 肌凝蛋白 实时追踪 缓慢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塑料薄膜的焊接和修补技术
5
作者 汤才君 沈其云 +1 位作者 张勇 钱春莲 《农业知识》 2003年第1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修补技术 新疆鄯善 修补方法 修补法 可用化 下压 聚乙烯膜 膜破裂 缓慢移动 操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羚 高速耐力奔跑的动物
6
作者 王淼 《林业与生态》 2019年第8期41-42,共2页
第一次在北美看到这种外貌有点儿像鹿的叉角羚,是10年前在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在北边入口处附近那一大片平坦开阔的原野,时值仲秋之际,草原已显得枯黄,它们黄褐色的身影融入周围环境中,原本不太容易被发现,但因边吃草边缓慢移动,... 第一次在北美看到这种外貌有点儿像鹿的叉角羚,是10年前在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在北边入口处附近那一大片平坦开阔的原野,时值仲秋之际,草原已显得枯黄,它们黄褐色的身影融入周围环境中,原本不太容易被发现,但因边吃草边缓慢移动,而且是一小群而非一只,很快就被我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环境 缓慢移动 平坦开阔 叉角羚 原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被引量:75
7
作者 符娇兰 马学款 +6 位作者 陈涛 张芳 张夕迪 孙军 权婉晴 杨舒楠 沈晓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8-539,共12页
2016年7月19-20日华北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为一次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其强度较"96·8"强,仅次于"63·8"。以暖云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 2016年7月19-20日华北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为一次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其强度较"96·8"强,仅次于"63·8"。以暖云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局地小时雨强强、且具有明显的地形降水特征。此次强降水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度西风带低涡系统发展的环流背景下,黄淮气旋、西南和东南低空急流的异常发展以及水汽的异常充沛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非常有利。强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日凌晨至白天为高空槽前偏东风导致的地形强降水、19日夜间至20日为黄淮气旋系统北侧螺旋雨带造成的强降水。第一阶段的降水主要与高空槽前偏东风/东南风急流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这一阶段对流降水旺盛,中层弱干冷平流以及低层强暖平流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维持机制,强降水形成的冷堆与局地地形作用产生的中尺度锋生过程为对流持续新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段的降水主要与低涡切断和黄淮气旋的强烈发展有关。该阶段降水对流相对较弱,黄淮气旋进入华北以后移动缓慢,从而造成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切断低涡 异常发展 移动缓慢 地形增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