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建民 郭权 +2 位作者 王一鸣 杨宁 王翠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02-503,共2页
近年来中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某些方药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值得深入挖掘。但也存在临床研究疗程长短不一、观察时间不同,对比研究不足等缺点。今后应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 近年来中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某些方药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值得深入挖掘。但也存在临床研究疗程长短不一、观察时间不同,对比研究不足等缺点。今后应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 古方 经方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专利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2
作者 石鑫琦 肖璐嘉 +6 位作者 林文一 李元朗 吴琳 王楠 张柏舟 侯平 李令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9-53,I0017,共6页
目的通过专利分析,挖掘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专利复方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频次、核心药物组... 目的通过专利分析,挖掘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专利复方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频次、核心药物组合、组方规律、新处方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专利72项,涉及药物2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黄芪、桂枝、丹参。常见药对包括桂枝-附子,黄芪-桂枝,丹参-桂枝等。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温药居多,归经多属肺、心、脾经,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白芍-陈皮-柴胡”等,共有8对核心组合;新处方4首。结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到了复方中药专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选方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中药专利复方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被引量:8
3
作者 梁昌年 王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逸搏与逸搏心律等)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出现阿一斯氏综合征、心脏性猝死等,临床较为常见.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严重者行人工心脏...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逸搏与逸搏心律等)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出现阿一斯氏综合征、心脏性猝死等,临床较为常见.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严重者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但价格昂贵,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近年来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缓慢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
4
作者 焦洋 李文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2-14,共3页
文章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缓慢性心律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阳气虚为本,血瘀、气滞、痰湿等留滞为标。临床基于“补虚通滞”法则,以温补心阳、益气通脉补其虚,兼祛瘀、行气、化痰通其滞... 文章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缓慢性心律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阳气虚为本,血瘀、气滞、痰湿等留滞为标。临床基于“补虚通滞”法则,以温补心阳、益气通脉补其虚,兼祛瘀、行气、化痰通其滞,提高心室率,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虚气留滞 本虚标实 病机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
5
作者 陈婉娣 龚帆影 +3 位作者 王今 陈易珠 刘梦君 刘福明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3期553-556,共4页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理论总结得出“血—脉—心—神”一体观辨治理念,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的病机与治法。缓慢性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眩晕”“迟脉”等范畴,抑郁则属“郁病”所辖,二者并病是...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理论总结得出“血—脉—心—神”一体观辨治理念,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的病机与治法。缓慢性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眩晕”“迟脉”等范畴,抑郁则属“郁病”所辖,二者并病是“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共生互损的临床体现。抑郁作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并发症及致病迁延因素,临床的积极识别与干预是两者并病治疗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认为本病起病之本在于气虚阳亏、血脉失和;发病之标在于血瘀脉阻、心神难安;心神同病贯穿整个病程。治疗上,宜益血和脉以养其心、活血通脉以安其神、调神颐心以护其形,标本兼治,形神兼调。本文将从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疾患的中医理论认识、病机辨析与治则治法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的论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心—神 缓慢心律失常 心悸 抑郁 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凤翔 孙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研究组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 目的分析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研究组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生化指标、不适症状积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6.31±4.68)%、全血粘度为(6.69±0.46)mPa·s、血浆粘度为(1.60±0.18)mPa·s、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3.40±4.09)IU/L、血清肌钙蛋白I为(0.017±0.006)ng/ml,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9.86±5.22)%、全血粘度为(7.37±0.53)mPa·s、血浆粘度为(1.79±0.16)mPa·s、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8.40±4.24)IU/L、血清肌钙蛋白I为(0.027±0.007)ng/ml。两组血生化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短乏力症状积分为(3.28±1.70)分,头晕症状积分为(1.13±0.40)分,心悸症状积分为(2.68±0.17)分,胸痛症状积分为(7.20±1.93)分;对照组气短乏力症状积分为(5.66±1.15)分,头晕症状积分为(1.88±0.31)分,心悸症状积分为(1.85±0.40)分,胸痛症状积分为(10.14±1.41)分。两组不适症状积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分为(25.47±1.31)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6.90±1.39)分;对照组MoCA量表评分为(21.44±1.19)分、MMSE评分为(21.43±1.21)分。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心脏起搏器 缓慢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朋朋 袁智宇 +3 位作者 陈亚南 李亨达 韩梦阳 李叔宝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归纳总结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s)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自建库以来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出具有完整中药组成的方药,统计其药物... 目的归纳总结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s)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自建库以来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出具有完整中药组成的方药,统计其药物频率、性味归经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321篇合格文献,其中348首具有完整方药,涉及168种中药,中药总频次为3497次,甘草、附子、黄芪频率较高,使用频率靠前的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关联分析表明,二项关联中以黄芪-附子、甘草-黄芪、桂枝-黄芪为主;三项关联中以黄芪、甘草、附子组合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高频药物聚类显示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为基本方,因子分析显示益气温阳、活血养阴治法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以温阳益气、养阴活血为基本大法,辅以健脾柔肝、化湿祛痰、生津、通络等治法,可增强临床效果,提炼出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等方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中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赛楠 侯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动频率低于正常值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最多,而冠心病又是中老年人常患疾病,因此冠心病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种疾病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而采用西药治疗本病副作用多,经...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动频率低于正常值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最多,而冠心病又是中老年人常患疾病,因此冠心病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种疾病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而采用西药治疗本病副作用多,经济负担较重,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经济实惠,不断受到大众的青睐。查阅近10年的文献、古籍,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缓慢心律失常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忠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2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 目的 :探讨分析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医辨证疗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静息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升,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中医辨证疗法 心率变化 效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10
作者 毕云 何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快速心律失常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中医药自拟方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用药规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季昭臣 郭雨驰 +5 位作者 胡海殷 王虎城 杨丰文 卢存存 田金徽 张俊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主要分析中医药自拟方在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研究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心动过缓提供可借鉴的治疗思路。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文献,... 目的主要分析中医药自拟方在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研究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心动过缓提供可借鉴的治疗思路。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文献,并手动筛选出以中医药自拟方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的相关文献。采用BICOMB 2分析软件对所有中药信息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Net Draw绘制网络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69篇中药自拟方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文献,整理出906条自拟方,包含227味中药,其中炙甘草出现频率最多(557次),其次为附子(489次)、桂枝(480次)、黄芪(453次)、丹参(377次)、人参(352次)、麦冬(312次)、细辛(309次)、当归(286次)、麻黄(254次);按功效分类后,补虚药(51味)、清热药(33味)、活血化瘀药(25味)、化痰止咳平喘药(22味)共占总药味的47.29%,处于主要地位。结论临床用于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的中药种类较多,但有规律可循,许多高频中药或药对可直接配伍成相关的中成药以及经典方,体现了临床实践、经验传承和新药研发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 复杂网络 方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春丽 于艺 +2 位作者 迟倩慧 张蕾 刘颖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OB、DL、HL检索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附子、细辛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校正为基因名,运用GeneCards数据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OB、DL、HL检索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附子、细辛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校正为基因名,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靶点与基因。通过Venny图将缓慢性心率失常的靶点和药物靶点进行分析,筛选出交集靶点,并借助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图;根据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36个有效活性成分,关键化合物为槲皮苷和山柰酚;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靶点65个,主要靶点有IL-6、TNF、VEGFA、CXCL8、IL-1B等,主要涉及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参与全身动脉血压的调节、血管生成的积极调节等生物工程,通过参与TNF、Toll样受体、钙、cGMP-PKG等信号通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该研究从多角度探索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可能作用机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缓慢 麻黄附子细辛汤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海滨教授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辨证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的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冉冉 赵海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140-144,共5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是常见的双心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中医“双心学说”创立者赵海滨教授认为,心之体分心阴心阳,心之用为心主血脉而藏神志,在生理状态下,心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心阴心阳合和,方能正常维持心用,使血脉调... 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是常见的双心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中医“双心学说”创立者赵海滨教授认为,心之体分心阴心阳,心之用为心主血脉而藏神志,在生理状态下,心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心阴心阳合和,方能正常维持心用,使血脉调而神明安;在病理状态下,心之阴阳失衡,多易“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心阳亏虚,因虚致郁,或阳不化阴,因实致郁而发病。治疗上赵教授主张“密阳强心,运脉明神”以治其本,“通滞平阴,祛瘀安神”以疗其标,擅用经方合自拟双心方加减,效果颇佳。本文旨在总结赵教授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辨证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经验,以期为双心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缓慢心律失常 抑郁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双心方 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伟 张大炜 +1 位作者 李腾飞 王靖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64例接受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测定患者血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前缓慢性心...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64例接受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测定患者血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心气虚证为主,占51.6%,其余为心阳虚证、心血瘀阻证和心阴虚证。术后心气虚证所占比例显著减少(51.6%VS 35.9%),心阴虚证所占比例较前明显增加(17.2%VS 34.3%)。在血B型脑钠肽变化方面,术前辨证属心气虚证患者平均血B型脑钠肽为(157.30±68.72)pg/mL,术后显著下降为(112.19±33.47)pg/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种证型的患者术前术后BN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显著影响,术后心阴虚证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对心气虚证患者心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缓慢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探索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佳欣 吴文明 +1 位作者 于开锋 张艳(指导)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9期44-45,共2页
近年来,西医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面方法比较单一,疗效多不理想,而中医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临床中常取得明显疗效。中医总以心肾阳虚为本病主要病机,常分为心阳不足、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元阳欲... 近年来,西医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面方法比较单一,疗效多不理想,而中医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临床中常取得明显疗效。中医总以心肾阳虚为本病主要病机,常分为心阳不足、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元阳欲脱、心血瘀滞等来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中医 心肾 益气温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16
作者 廉晓敬 李楠楠 +1 位作者 林宁宁 吴志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6-130,共5页
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BA患者按照起搏器植入位置不同分成LBBP组41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脏检查。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BA症状... 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BA患者按照起搏器植入位置不同分成LBBP组41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脏检查。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BA症状和心率,并评估手术有效性,应用起搏器程控仪测定起搏参数,采用超声检查心功能,使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生活质量,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搏参数、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LBBP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RVSP组(P<0.05)。两组患者心室感知、阈值及阻抗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BBP组患者RVEDV、RVESV均升高,RVEF、RVFAC均降低,且RVEDV、RVESV均高于RVSP组,RVEF、RVFAC均低于RVSP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CQQC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LBBP组高于RVSP组(P<0.05或0.01)。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LBBP对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B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保持稳定的起搏参数,保护心功能,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人工起搏器 临床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琳 甘井山 《天津药学》 2015年第6期51-53,共3页
中医药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上有独到之处,且效果良好,中药治疗包括经方、经验方和中成药等方式。本文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及其他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中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莫测 李建强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年第6期514-515,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辨证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临床分型 病因病机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丹 丁碧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76-78,共3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或)传导顺序等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多数情况下,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外疾患或生理情况下的一种异常表现。临床依据心率的快慢常将其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2类。...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或)传导顺序等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多数情况下,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外疾患或生理情况下的一种异常表现。临床依据心率的快慢常将其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2类。心律失常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它不但可以加重原有的心脏疾病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的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整体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忠业 《国医论坛》 1996年第5期22-23,共2页
从系统论的角度讨论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整体调节作用,认为中医学以整体观指导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理论和认识疾病的方法具有典型的系统伦特性。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三个方面讨论了整体调节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意义。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整体调节 系统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