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罗杰斯计划”到“临时运河协议”——尼克松“缓和战略”下美国对埃及政策的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宗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以军事对抗为手段展开了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博弈。在尼克松“缓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罗杰斯计划”以及“临时运河协议”,试图缓和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阻止苏联独步中东,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以军事对抗为手段展开了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博弈。在尼克松“缓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罗杰斯计划”以及“临时运河协议”,试图缓和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阻止苏联独步中东,实现中东和平,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尼克松政府与埃及交涉、斡旋的四年间,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导致埃以局势的恶化,间接导致了十月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缓和战略”下埃以间“不战不和”的僵局,为后来的“穿梭外交”和埃以和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战略 罗杰斯计划 临时运河协议 美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战略高度剖析奥巴马多变的对华政策
2
作者 杨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如此频繁出现戏剧性变化,其主要原因不是某个政治家情绪变化无常,而是源于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贯国际战略。不管美国总统个人是否真诚希望保持对华友好关系,美国垄断资本从全球霸权战略出发必然施加压力,迫... 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如此频繁出现戏剧性变化,其主要原因不是某个政治家情绪变化无常,而是源于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贯国际战略。不管美国总统个人是否真诚希望保持对华友好关系,美国垄断资本从全球霸权战略出发必然施加压力,迫使中美关系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恶化趋势。深刻认识美国实施"缓和"战略的理论渊源,就能发现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多变背后隐藏的规律,中国就能知己知彼、处之泰然并从容应对。奥巴马启动对台军售计划后中国宣布将对美国有关企业进行制裁是完全必要的,中国不必担心对美国有关财团进行经济制裁会得罪美国并促使其恼羞成怒。美国垄断财团注重实际经济利益而从不感情用事,他们不一定惧怕中国的道义谴责和外交抗议,但肯定会认真计算丧失中国巨大市场的利润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巴马 美国对华政策 缓和战略 “软战争”策略 “冷战遏制” 国家核心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