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缓冲座椅系统着陆冲击响应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谢燕
雷勇军
李道奎
周建平
-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
文摘
根据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的特点、等效的着陆冲击加速度和缓冲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缓冲座椅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座椅上任意点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缓冲座椅系统建模、计算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着陆速度、输入冲击波形、座椅上测点位置和缓冲机构力学特性不同因素对航天员胸背向、头盆向加速度、座椅缓冲行程的影响及其原因,为提高缓冲座椅的工作性能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缓冲座椅系统
着陆缓冲装置
着陆冲击
动力学模型
返回舱航天器
-
Keywords
Buffe seat system Impact attenuation device Landing impact Dynamic modelReturn module Spacecraft
-
分类号
V2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水平弹性支撑缓冲座椅的动力学分析
- 2
-
-
作者
谢燕
李道奎
雷勇军
-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
文摘
当载人飞船着陆过程中存在水平着陆冲击时,目前的铰接型座椅系统不能有效地缓冲头盆向过载。针对这种单向座椅缓冲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具有水平弹性支撑的座椅缓冲方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多向冲击着陆工况下进行了数值仿真,讨论了弹性支撑刚度和阻尼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铰接支撑模型,具有水平弹性支撑的座椅能够降低多向冲击作用下的头盆向加速度响应峰值,且不会增大胸背向加速度响应峰值。
-
关键词
缓冲座椅
多向冲击
拉格朗日方程
水平弹性支撑
载人飞船
-
Keywords
Seat buffer Multi- direction Impact Lagrange equation Horizontal elastic support Mannedspacecraft
-
分类号
V22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TU35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半主动磁流变库伦阻尼缓冲座椅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曾泽璀
冯宇剑
张磊
闫明
张春辉
巨圆圆
王陶
-
机构
海军研究院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5-562,623,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902356)。
-
文摘
飞行器着陆或者坠落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为了改善乘员所受到的冲击损伤,提出了半主动磁流变库伦阻尼缓冲座椅系统。为分析缓冲座椅的力学特性,首先,建立座椅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座椅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其次,基于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析系统刚度、阻尼以及不同跌落高度对缓冲座椅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磁流变库伦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对系统缓冲性能的影响,并利用T-S模糊模型实现座椅系统半主动控制,将系统的极限距离缓冲效果与最优缓冲效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缓冲座椅原理样机的跌落试验对上述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线性缓冲器,所提出的缓冲座椅能够适应不同的跌落冲击强度,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
关键词
磁流变
跌落冲击
半主动阻尼控制
缓冲座椅
-
Keywords
magnetorheological
drop impact
semi-active damping control
buffering seat
-
分类号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载人飞船着陆座椅缓冲系统的动力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谢燕
周建平
雷勇军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06,136,共4页
-
文摘
现有载人飞船座椅采用前支座铰接的方式,只能实现单向着陆缓冲。为了减小着陆过程对航天员的多向冲击过载,在此将座椅支座铰链连接改为双向弹性支撑。建立了两种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同一种着陆工况下,比较了两种缓冲方案的缓冲器行程、工作时间、胸—背向和头—盆向加速度的动态响应。算例表明,改进后的缓冲系统能降低多向冲击加速度峰值。
-
关键词
载人飞船
缓冲座椅
着陆冲击
动力改进
-
Keywords
manned spacecraft,man-seat system,random vibration,plate-oscillator combined system,modal analysis,Green function
-
分类号
V414.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新型双向缓冲飞船座椅方案设计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谢燕
李道奎
雷勇军
唐国金
-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5,共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390892)资助项目
-
文摘
由于地面通过座椅传递过来的多向冲击过载存在超过航天员头盆向过载耐受极限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吸收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着陆冲击能量的新型双向缓冲杆座椅方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座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Adams软件中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算例,比较了竖直缓冲座椅和双向缓冲座椅的缓冲效果,讨论了座椅头部点和转动中心点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缓冲座椅能够明显降低头盆向加速度峰值,而对原有竖直缓冲杆的工作特性和胸背向加速度影响很小,实现了胸背向和头盆向加速度峰值降低至航天医学要求范围内的目标。
-
关键词
双向缓冲座椅
LAGRANGE方程
ADAMS软件
胸背向加速度
头盆向加速度
-
Keywords
bidirectional attenuation seat
Lagrange equation
Aadams software
head-pelvis acceleration
chest-back acceleration
-
分类号
V41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一种返回舱座椅水平缓冲杆设计
- 6
-
-
作者
谢燕
李道奎
雷勇军
-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390892)
-
文摘
在对典型"联盟式"返回舱座椅局部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吸收水平着陆冲击能量的水平缓冲杆支撑座椅模型。基于胀环式缓冲杆的缓冲原理和工作特性,定义了典型、极限水平着陆工况和水平缓冲杆设计要求;应用三部分设计方案和优化选择程序,分别设计了各段胀环长度相等和不相等的水平缓冲杆。座椅实例设计结果表明,综合了着陆工况、缓冲原理、工作特性和优化效率各个影响因素的设计方法,具有统一、全面和高效的特点;优化的水平缓冲杆支撑座椅,实现了同时缓冲头盆向和胸背向过载、适应更宽着陆工况的目的。
-
关键词
返回舱
缓冲座椅
水平缓冲杆
胀环
设计方法
-
Keywords
crew return vechile(CRV)
buffer-seat
horizontal cushion pole
expandable ring
design methodology
-
分类号
V415.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胀环式飞船座椅缓冲器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 7
-
-
作者
马春生
张金换
杜汇良
黄世霖
-
机构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2,共3页
-
文摘
为了对飞船座椅缓冲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需要建立胀环式座椅缓冲器的仿真模型。基于塑性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了胀环压入过程轴向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胀环扩径变形的力学模型。使用LS-DYNA有限元软件,通过引入虚拟接触面的方法,采用壳单元建立了胀环式缓冲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和动态冲击试验结果,验证了两种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缓冲器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建模方法对于同类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扩径变形
座椅缓冲器
飞船
仿真模型
-
Keywords
tube expansion
seat-bumper
spacecraft
numerical model
-
分类号
V423.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载人防护缓冲气囊座椅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 8
-
-
作者
谭军
韩旭
刘鑫
-
机构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5,262,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531105050037)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60870003)
-
文摘
针对设备载人空投过程中乘员防护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对乘员人体进行防护的缓冲气囊座椅,并采用MADYMO软件建立了缓冲气囊座椅数值模型,模拟该设备载人空投着陆中缓冲气囊座椅对乘员的缓冲过程。以减少人体的颈部损伤和胸部损伤为优化目标,利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缓冲气囊座椅的充气质量、排气孔面积、排气压差以及缓冲气囊护颈的充气质量进行优化。该优化设计不但可以减少气囊座椅设计实验次数从而降低实验的成本,而且在载人空投防护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
-
关键词
优化设计
载人空投
缓冲气囊座椅
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
人体损伤
-
Keywords
optimal design
manned airdrop
airbag chair
micro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human injury
-
分类号
V24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飞船返回舱座椅缓冲系统的改进与优化设计
- 9
-
-
作者
李道奎
廖一寰
谢燕
唐国金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109,207,共4页
-
文摘
为改善返回舱座椅缓冲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案,将其脚部由铰接支撑改为斜置弹性支撑。在ADAMS中建立座椅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对斜置弹性支撑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座椅缓冲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的结果表明,与改进前座椅系统的缓冲性能相比,优化后的座椅缓冲系统不仅没有增加胸背向冲击响应,而且显著改善了人体头盆向的冲击响应。
-
关键词
座椅缓冲系统
优化设计
动力学仿真
ADAMS
-
Keywords
seat-buffer system
optimal design
dynamic simulation
ADAMS
-
分类号
V423.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智能气囊缓冲器在航天器回收着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戈嗣诚
-
机构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文章提出将智能气囊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座椅作为返回落地缓冲,设计了智能气囊缓冲器方案,并论述了智能气囊缓冲器在飞船座椅上应用的可行性。与胀环式机械缓冲器比较,智能气囊保持了较高的缓冲效率,同时可使航天员受到的冲击过载特性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提高航天员着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关键词
智能气囊
座椅缓冲器
载人飞船
航天返回
-
Keywords
Intelligent air bag Seat buffer Manned spacecraft Spacecraft recovery
-
分类号
V5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TU857
[建筑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