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于防控菜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缓冲带技术初探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李伟
王建国
王岩
牟艳军
薄录吉
杨林章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杭州达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69,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7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1119)
+2 种基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7GB24910479)
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项目(BS200609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资助
-
文摘
太湖地区菜地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其排水中N、P浓度较高,容易造成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针对这一问题,在野外构建了不同宽度的缓冲带,分别研究了缓冲带适宜种植的植物以及缓冲带不同宽度条件下对菜地排水中各形态N、P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与水稻、空心菜相比,狗牙根更适合作为缓冲带植物;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对菜地排水中各形态N、P的拦截效率在逐渐增加,但其拦截效率的增幅却在逐渐降低,综合考虑N、P拦截所应达到的效果指标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缓冲带的最佳宽度应设置为1.5 m,此时缓冲带对溶解态N、P的处理效率分别为30.3%和54.9%,对颗粒态N和P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91.2%和94.4%,对总N(颗粒态+溶解态)和总P(颗粒态+溶解态)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56.1%和85.9%,缓冲带宽度为1.5 m时菜地和缓冲带面积之比为100:11。
-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缓冲带植物
缓冲带宽度
拦截效率
面积比
-
Key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lants in the buffer zones, Width of the buffer zones, Removal efficiency, Ratio of area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