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链多项目管理中能力约束缓冲大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别黎 崔南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34-1540,共7页
为了解决多项目管理中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法中确定能力约束缓冲大小的新方法。阐述了使用鼓资源的活动网络特点及其与单项目管理中接驳链的不同之处。综合考虑了鼓资源紧张度、鼓网络复杂度和鼓活动间隙度... 为了解决多项目管理中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法中确定能力约束缓冲大小的新方法。阐述了使用鼓资源的活动网络特点及其与单项目管理中接驳链的不同之处。综合考虑了鼓资源紧张度、鼓网络复杂度和鼓活动间隙度三个因素对能力约束缓冲大小的影响。采用具体算例,同50%法和不考虑鼓活动间隙度法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缓冲更小,仍能够以较高的可能性提供足够的错开时间,保证了项目群较高的最终完工率,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链 项目管理 缓冲 能力约束缓冲 缓冲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期分布和多资源约束的关键链缓冲区大小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胡晨 徐哲 于静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活动工期风险、资源影响系数和非关键链剩余缓冲等影响因素的关键链缓冲区大小计算方法。综合考虑项目资源受限程度和活动资源需求强度对缓冲区大小的影响,提出了活动资源影响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活动的工期分布,采用...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活动工期风险、资源影响系数和非关键链剩余缓冲等影响因素的关键链缓冲区大小计算方法。综合考虑项目资源受限程度和活动资源需求强度对缓冲区大小的影响,提出了活动资源影响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活动的工期分布,采用蒙特卡洛仿真估计活动的安全时间;改进了非关键链剩余缓冲的确定方法,并且在计算项目缓冲时吸收剩余缓冲。通过算例分析和比较研究,验证了采用改进方法建立的关键链进度计划,可以合理降低工期风险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并有效地缩短项目计划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链方法 缓冲大小 工期风险 多资源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请求的CM上行发送缓冲区大小的计算方法
3
作者 王沁 潘光荣 杜立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35,共4页
基于HFC(Hybrid Fiber Coax)网络的国际标准DOCSIS规范,分析了其网络接入设备CM(Cable Modem)上行带宽分配的竞争请求机制。首先给出了上行信道带宽竞争请求算法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CM端的上行信道数据帧发送过程的M/M/1/... 基于HFC(Hybrid Fiber Coax)网络的国际标准DOCSIS规范,分析了其网络接入设备CM(Cable Modem)上行带宽分配的竞争请求机制。首先给出了上行信道带宽竞争请求算法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CM端的上行信道数据帧发送过程的M/M/1/K排队模型,并给出了上行信道数据帧发送缓冲区大小的理论估计方法。通过NS-2仿真工具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CM上行发送缓冲区的大小与溢出概率的关系,从而证明该方法能够为上行发送缓冲区的大小设置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SIS CABLE MODEM 马尔可夫链 排队模型 缓冲大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缓存交互的命名数据网络拥塞控制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石珊姗 任勇毛 +2 位作者 李俊 李灵玲 智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9-366,共8页
研究了命名数据网络(NDN)的拥塞控制。为了解决突发流量问题和提高吞吐量及网络资源利用率,考虑了路由器缓冲区大小与拥塞控制机制的相互影响以及NDN内部署缓存这一重要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存交互的NDN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ND... 研究了命名数据网络(NDN)的拥塞控制。为了解决突发流量问题和提高吞吐量及网络资源利用率,考虑了路由器缓冲区大小与拥塞控制机制的相互影响以及NDN内部署缓存这一重要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存交互的NDN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利用NDN中的路由器缓存,在逻辑上动态扩充缓冲区大小并控制Data包的发送速率,同时与现有的NDN拥塞控制算法相结合,动态调整Interest包发送速率阈值,以平滑突发流量,缓解网络拥塞。基于ndn SIM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NDN的传输效率、吞吐量和网络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数据网络(NDN) 拥塞控制 缓存 缓冲队列大小 动态阈值(DT) 突发流量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