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星 郑永平 沈万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负极理论容量最大的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过度膨胀粉化导致容量衰减快,成为其作为商用负极材料的最大障碍。碳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结构也较稳定,可以作为硅电极的"缓冲基体";具有高容量和优良循环性能的硅-碳复合... 负极理论容量最大的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过度膨胀粉化导致容量衰减快,成为其作为商用负极材料的最大障碍。碳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结构也较稳定,可以作为硅电极的"缓冲基体";具有高容量和优良循环性能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按照碳材料的分类,评述了Si/C复合电极材料,并初步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化ICP-AES法测定润滑油中的磨损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萍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将润滑油干灰化后用盐酸溶解,加入NaCl溶液作基体缓冲剂消除共存元素Ca、Mg、Zn、P、Fe的干扰,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铜元素测定。样品回收率为97%~104%,相对标准偏差(n=8)为2.19%~6.12%。对不同类型的润滑油样品,测定... 将润滑油干灰化后用盐酸溶解,加入NaCl溶液作基体缓冲剂消除共存元素Ca、Mg、Zn、P、Fe的干扰,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铜元素测定。样品回收率为97%~104%,相对标准偏差(n=8)为2.19%~6.12%。对不同类型的润滑油样品,测定结果与ASTMD 5185方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干灰化 基体缓冲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Void@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3
作者 周丽萍 周德清 +5 位作者 郑锋华 潘齐常 胡思江 蒋永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3期1115-11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Si/Sb_(2)S_(3)颗粒。随后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构建出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碳壳包覆硅纳米颗粒,不仅有效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硅纳米颗粒与碳壳之间的空隙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引发的机械应力,进一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在0.5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91 mAh/g。在经过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73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Si/C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