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甘立军
丁乃喜
+4 位作者
张春卉
李清贤
魏广和
张慧玲
王悦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17例)和维拉帕米组(16例)。腺苷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腺苷3mg,维拉帕米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维拉帕米2.5mg。注射后1、5、10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血流TI MI分级,并应用TI MI血流计帧法(TI MI fr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进行比较。详细记录用药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注药前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TI MI血流分级分别为1.65±0.38和1.56±0.33,血流帧数分别为87.9±15.3和89.5±17.4,两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腺苷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9例(53%)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58.5±13.4、45.8±9.7、50.2±11.6;维拉帕米组注药后有7例(44%)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68.9±15.6、59.7±14.5、62.3±16.2。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血流帧数与注药前比较P<0.05),腺苷组血流改善较维拉帕米组更为显著(P<0.05)。冠脉内注射2.5mg维拉帕米较注射3mg腺苷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测LVEF在腺苷组为(46.5±10.2)%,维拉帕米组为(43.1±9.8)%,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9.4%和43.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腺苷与维拉帕米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与维拉帕米相比较,腺苷能更安全、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再流
冠状动脉
腺苷
维拉帕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甘立军
丁乃喜
张春卉
李清贤
魏广和
张慧玲
王悦强
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文摘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17例)和维拉帕米组(16例)。腺苷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腺苷3mg,维拉帕米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维拉帕米2.5mg。注射后1、5、10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血流TI MI分级,并应用TI MI血流计帧法(TI MI fr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进行比较。详细记录用药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注药前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TI MI血流分级分别为1.65±0.38和1.56±0.33,血流帧数分别为87.9±15.3和89.5±17.4,两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腺苷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9例(53%)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58.5±13.4、45.8±9.7、50.2±11.6;维拉帕米组注药后有7例(44%)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68.9±15.6、59.7±14.5、62.3±16.2。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血流帧数与注药前比较P<0.05),腺苷组血流改善较维拉帕米组更为显著(P<0.05)。冠脉内注射2.5mg维拉帕米较注射3mg腺苷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测LVEF在腺苷组为(46.5±10.2)%,维拉帕米组为(43.1±9.8)%,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9.4%和43.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腺苷与维拉帕米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与维拉帕米相比较,腺苷能更安全、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关键词
缓再流
冠状动脉
腺苷
维拉帕米
Keywords
Slow-reflow
Coronary Artery
Adenosine
Verapamil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对照研究
甘立军
丁乃喜
张春卉
李清贤
魏广和
张慧玲
王悦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