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缓倾结构面的岩质桥址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及加固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汪红武 李文菊 +1 位作者 饶颖曜 秦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桥址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在桥梁建设中十分重要,山区岩质桥梁桥址边坡稳定性多受结构面控制.文中依托某公路桥梁典型桥址边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考虑了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特性,研究了含缓倾软弱结构面桥址边坡地震作用下安全稳定性.... 桥址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在桥梁建设中十分重要,山区岩质桥梁桥址边坡稳定性多受结构面控制.文中依托某公路桥梁典型桥址边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考虑了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特性,研究了含缓倾软弱结构面桥址边坡地震作用下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考虑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能较好地揭示含缓倾结构面的桥址边坡的多级潜在滑动特征.地震荷载作用加剧了坡内多级滑面的渐进发展趋势,多级滑面发育的时空顺序为:一级主滑面-二级主滑面-次级滑面,安全设计需要依据墩台部位的上下边坡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根据该桥主墩位置上下边坡地震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提出了针对缓倾结构面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索联合加固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址边坡 缓倾结构面 应变软化 地震 稳定性评价 加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层面条件下炭质泥岩夹层高边坡处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祺华 孟芹 《公路交通技术》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炭质泥岩具有风化快、强度低、遇水崩解严重等不良地质特征。其是路堑公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控制性软弱夹层,如何处治由此所引起的边坡滑移,是确保边坡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基于贵州省某高速公路炭质泥岩夹层路堑边坡的处治案例,对... 炭质泥岩具有风化快、强度低、遇水崩解严重等不良地质特征。其是路堑公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控制性软弱夹层,如何处治由此所引起的边坡滑移,是确保边坡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基于贵州省某高速公路炭质泥岩夹层路堑边坡的处治案例,对边坡失稳成因、防护方案、动态处置措施、边坡位移监控量测分析等进行综合研究,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路堑边坡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结构面 炭质泥岩 边坡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洪水电站坝基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植生 郑海益 胡浩川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7,共3页
针对景洪水电站坝基存在的抗滑、变形稳定以及渗透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提出施工时结合改善抗滑稳定条件进行深挖置换处理;对G23、G27等破碎带宽度较大的结构面及G2、G16等结构面交汇部位除进行槽挖置换混凝土处理外,在槽内铺设... 针对景洪水电站坝基存在的抗滑、变形稳定以及渗透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提出施工时结合改善抗滑稳定条件进行深挖置换处理;对G23、G27等破碎带宽度较大的结构面及G2、G16等结构面交汇部位除进行槽挖置换混凝土处理外,在槽内铺设层面钢筋,加密加深固结灌浆;还在G23挤压带宽度最大坝块的下游回填了5 m厚混凝土,并对整个坝基的岩体进行了系统固结灌浆;对建基面开挖后的少数残留缓倾节理,优先考虑挖除缓倾结构面上覆岩体、清除结构面表面岩片、铁锈并进行凿毛的处理方式,同时增设键槽及锚索等进行加固处理。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结构面 抗滑稳定 变形稳定 渗透稳定 加固 景洪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栋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岸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华波 王刚 +1 位作者 郑汉淮 夏万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80,共5页
结合坡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差分计算,研究了唐古栋滑坡在历史上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得出了前缘缓倾坡外结构面发育类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可归纳为"卸荷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剪断"3段式机制的结论。基于变形... 结合坡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差分计算,研究了唐古栋滑坡在历史上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得出了前缘缓倾坡外结构面发育类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可归纳为"卸荷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剪断"3段式机制的结论。基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及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出唐古栋滑坡上游侧变形体在楞古水电站下坝段蓄水、地震工况共同作用下,锁固段岩体内应力集中明显、塑性破坏严重,可能导致边坡整体高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楞古水电站 唐古栋滑坡 坡体结构 变形破坏机制 坡外结构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关键岩石力学问题及工程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兵 周勇 +1 位作者 蔡波 徐江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0,共8页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为解决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揭露的脆性岩体高应力破坏、缓倾结构面导致的顶拱变形破坏、喷层开裂脱落等岩石力学问题,结合施工地质、监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开展动态...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为解决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揭露的脆性岩体高应力破坏、缓倾结构面导致的顶拱变形破坏、喷层开裂脱落等岩石力学问题,结合施工地质、监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开展动态反馈分析,对洞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在洞室群开挖过程中,上游侧拱肩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是导致脆性硬岩发生片帮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有效的系统支护对抑制围岩应力型破坏至关重要;缓倾结构面对顶拱围岩变形与稳定起着控制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下盘岩体坍塌破坏和深层变形问题;在中高地应力条件下,受不利地质构造和施工质量等因素控制,洞室顶拱混凝土喷层容易发生开裂、脱落问题。通过开展施工期围岩监测反馈分析,不仅能够解释围岩变形破坏机制,而且能够为支护设计优化和信息化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房沟水电站 地应力 缓倾结构面 混凝土喷层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