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倾结构面岩体在梯度应力作用下的岩爆模型
1
作者 吝曼卿 卢祥龙 +3 位作者 夏元友 张兰 廖奇 杨涛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180,共14页
深部开挖引起的围岩梯度应力和岩层天然赋存的缓倾硬性结构面是影响岩爆特性的重要因素。借助气液复合加载的岩爆模拟装置,对预制含不同硬性缓倾结构面大尺寸(400 mm×600 mm×1 000 mm)类岩体试件进行了三向加载-单面卸载的应... 深部开挖引起的围岩梯度应力和岩层天然赋存的缓倾硬性结构面是影响岩爆特性的重要因素。借助气液复合加载的岩爆模拟装置,对预制含不同硬性缓倾结构面大尺寸(400 mm×600 mm×1 000 mm)类岩体试件进行了三向加载-单面卸载的应力梯度加卸载岩爆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声发射、红外辐射和高速摄影等多种监测手段,研究了含缓倾结构面试件的岩爆演化特征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缓倾结构面的存在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具有控制性作用,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岩爆坑的边界与形态,并加速了岩爆的发生;验证了试件发生岩爆的位置主要分布在试件结构面之间的区域,且该区域的红外辐射值和DIC应变场在破坏之前显著高于卸载面其他位置;随着缓倾结构面倾角的增大,试件声发射峰值能量和累计能量均随之增大,产生的剪切破坏占总破坏比例上升,孕育的岩爆烈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缓倾结构面 梯度应力 破坏特征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缓倾结构面的岩质桥址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及加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汪红武 李文菊 +1 位作者 饶颖曜 秦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桥址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在桥梁建设中十分重要,山区岩质桥梁桥址边坡稳定性多受结构面控制.文中依托某公路桥梁典型桥址边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考虑了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特性,研究了含缓倾软弱结构面桥址边坡地震作用下安全稳定性.... 桥址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在桥梁建设中十分重要,山区岩质桥梁桥址边坡稳定性多受结构面控制.文中依托某公路桥梁典型桥址边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考虑了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特性,研究了含缓倾软弱结构面桥址边坡地震作用下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考虑岩土材料应变软化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能较好地揭示含缓倾结构面的桥址边坡的多级潜在滑动特征.地震荷载作用加剧了坡内多级滑面的渐进发展趋势,多级滑面发育的时空顺序为:一级主滑面-二级主滑面-次级滑面,安全设计需要依据墩台部位的上下边坡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根据该桥主墩位置上下边坡地震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提出了针对缓倾结构面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索联合加固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址边坡 缓倾结构面 应变软化 地震 稳定性评价 加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现场试验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志芳 杨建 杨建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75-379,共5页
本文基于渗流的基本定律出发,考虑到现场试验的可行性,以溪洛渡水电站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现场试验法。文章首先推导出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风钻对典型结构面单独成孔,作简易注... 本文基于渗流的基本定律出发,考虑到现场试验的可行性,以溪洛渡水电站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现场试验法。文章首先推导出确定缓倾结构面渗透性参数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风钻对典型结构面单独成孔,作简易注水试验,求出结构面的透水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结构面 渗透性参数 现场试验法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测的缓倾硬性结构面连通率统计 被引量:6
4
作者 胡耀飞 张勇 靳晓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1,共4页
通过对缓倾角硬性结构面数据的分析、判别,现场实测结构面几何特征的各基本要素,如结构面坐标、结构面产状、结构面间距、结构面的连续性、结构面迹长等,运用三维空间投影图解,最终求解结构面连通率,取代以往现场用线连通率经验判断的... 通过对缓倾角硬性结构面数据的分析、判别,现场实测结构面几何特征的各基本要素,如结构面坐标、结构面产状、结构面间距、结构面的连续性、结构面迹长等,运用三维空间投影图解,最终求解结构面连通率,取代以往现场用线连通率经验判断的传统模式。本方法已应用于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结构 三维空间投影 连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栋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岸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华波 王刚 +1 位作者 郑汉淮 夏万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80,共5页
结合坡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差分计算,研究了唐古栋滑坡在历史上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得出了前缘缓倾坡外结构面发育类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可归纳为"卸荷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剪断"3段式机制的结论。基于变形... 结合坡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差分计算,研究了唐古栋滑坡在历史上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得出了前缘缓倾坡外结构面发育类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可归纳为"卸荷拉裂—滑移(压致)拉裂—剪断"3段式机制的结论。基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及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出唐古栋滑坡上游侧变形体在楞古水电站下坝段蓄水、地震工况共同作用下,锁固段岩体内应力集中明显、塑性破坏严重,可能导致边坡整体高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楞古水电站 唐古栋滑坡 坡体结构 变形破坏机制 坡外结构 锁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关键岩石力学问题及工程对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兵 周勇 +1 位作者 蔡波 徐江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0,共8页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为解决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揭露的脆性岩体高应力破坏、缓倾结构面导致的顶拱变形破坏、喷层开裂脱落等岩石力学问题,结合施工地质、监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开展动态...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为解决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揭露的脆性岩体高应力破坏、缓倾结构面导致的顶拱变形破坏、喷层开裂脱落等岩石力学问题,结合施工地质、监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开展动态反馈分析,对洞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在洞室群开挖过程中,上游侧拱肩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是导致脆性硬岩发生片帮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有效的系统支护对抑制围岩应力型破坏至关重要;缓倾结构面对顶拱围岩变形与稳定起着控制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下盘岩体坍塌破坏和深层变形问题;在中高地应力条件下,受不利地质构造和施工质量等因素控制,洞室顶拱混凝土喷层容易发生开裂、脱落问题。通过开展施工期围岩监测反馈分析,不仅能够解释围岩变形破坏机制,而且能够为支护设计优化和信息化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房沟水电站 地应力 缓倾结构面 混凝土喷层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