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陈欣 程起群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5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沿海。因其肉质细嫩,营养成分种类齐全,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理想的食用鱼类,广受大众欢迎。近年来,由于海况因子的变化、过度捕捞、水...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沿海。因其肉质细嫩,营养成分种类齐全,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理想的食用鱼类,广受大众欢迎。近年来,由于海况因子的变化、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和水体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绿鳍马面鲀野生资源量下降趋势明显。综述了绿鳍马面鲀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人工驯养与繁殖、养殖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从分类地位、发展深远海养殖适养种类以及高产品系选育技术等方面对绿鳍马面鲀开展更深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分类地位 遗传多样性 人工繁育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繁育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性腺分化及性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利 徐文刚 +5 位作者 曾军 王九龙 刘琰 杨沛 李浩 刘立明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了解人工繁育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幼鱼生长、性腺分化过程及调节机制。【方法】自孵化后10 d开始,每5 d取样1次,每次30尾,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以下简称“幼鱼”)体质量、全长、体长、肛前长、头长、体高、吻长... 【目的】了解人工繁育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幼鱼生长、性腺分化过程及调节机制。【方法】自孵化后10 d开始,每5 d取样1次,每次30尾,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以下简称“幼鱼”)体质量、全长、体长、肛前长、头长、体高、吻长和眼径生长指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幼鱼性腺发育进行观察。同时,将样本进行匀浆,测定幼鱼体内雌激素(雌二醇)和雄激素(睾酮)浓度的变化。【结果】幼鱼体质量、全长和体长在10日龄~20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25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肛前长在10日龄~15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20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头长、体高、吻长和眼径在10日龄~20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30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此外,在25日龄和35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未分化的性腺成对出现于肠道附近,与肠系膜相连;在35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未分化性腺的血管;在部分60日龄幼鱼中,观察到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在性别转变为雌性的过程中,当性腺未分化时,幼鱼的雌二醇浓度较低;在60日龄性腺分化完成后,幼鱼的雌二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在性别转变为雄性的过程中,当性腺未分化时,幼鱼的睾酮浓度较低;在性腺分化完成后,幼鱼的睾酮浓度较以前增加。【结论】幼鱼的生长转折点可能出现在20~30日龄,性分化年龄可能出现在35日龄~60日龄之间;雌激素、雄激素可能是诱导幼鱼的性别分别转变为雌性、雄性的关键因素。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和性分化的过程,以及在性腺分化过程中的雌、雄激素浓度的变化规律,为其性别调控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性分化 雌二醇 睾酮 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心电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张宇傲 边力 +3 位作者 方勤美 郑伟国 朱明 陈四清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高密度养殖导致水体氨氮浓度升高,严重威胁其健康。目前,氨氮胁迫对鱼类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系统性研究仍较缺乏。本研究通过不同氨氮浓度梯度(1.347 mg/L、...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高密度养殖导致水体氨氮浓度升高,严重威胁其健康。目前,氨氮胁迫对鱼类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系统性研究仍较缺乏。本研究通过不同氨氮浓度梯度(1.347 mg/L、6.735 mg/L、13.470 mg/L,即0.1 TU、0.5 TU、1.0 TU)及对照组(0.02 mg/L)处理,采用双电极法实时监测252尾幼鱼(全长7.0±0.5 cm,体重3.0±0.5 g)48 h心电信号,探究氨氮对心电活动的毒性机制。结果显示:氨氮胁迫显著抑制幼鱼心率(P<0.000 1),1.0 TU组心率由对照组的75 bpm降至54 bpm;P波和T波振幅分别从50.19μV、51.26μV降至45.31μV、46.30μV;QRS波群时间和QT间期随浓度增加显著延长(P<0.001)。表明氨氮通过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抑制心脏功能,为水产养殖氨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氨氮胁迫 心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绿鳍马面鲀鳃组织抗氧化酶、呼吸相关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孟艳莎 杨哲 +3 位作者 李欣阳 高居杰 艾力扎提·哈力夫 姜晨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鳃组织的应激响应机制,进行了溶解氧水平分别为8、5、2 mg/L的低氧胁迫试验(其中8 mg/L组为对照组,其余2组为低氧组),分析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其鳃组织中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 为研究低氧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鳃组织的应激响应机制,进行了溶解氧水平分别为8、5、2 mg/L的低氧胁迫试验(其中8 mg/L组为对照组,其余2组为低氧组),分析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其鳃组织中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溶解氧水平的降低,绿鳍马面鲀鳃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着溶解氧的降低而升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溶解氧的下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能够影响绿鳍马面鲀鳃组织内抗氧化酶、呼吸相关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低氧胁迫过程中,绿鳍马面鲀会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激活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低氧胁迫 抗氧化酶 呼吸相关酶 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仔、稚鱼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关健 陈志信 +4 位作者 张家男 官曙光 郑永允 温海深 刘洪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在对绿鳍马面鲀苗种人工培育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显微观察、拍照、测量的方法,对其早期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滤自然海水、水温由前期的22℃逐渐升至25℃、光照1000—2000lx的培育条件下,绿鳍马面鲀早期生活史如下:0—2... 在对绿鳍马面鲀苗种人工培育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显微观察、拍照、测量的方法,对其早期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滤自然海水、水温由前期的22℃逐渐升至25℃、光照1000—2000lx的培育条件下,绿鳍马面鲀早期生活史如下:0—2dph为卵黄囊仔鱼,营内源性营养;3dph开口摄食,7dph出现鳔器官,3—18dph为前弯曲期仔鱼;19dph脊索末端向上弯曲,19—24dph为弯曲期仔鱼,25dph尾鳍健全,25—31dph为后弯曲期仔鱼;32dph后各鳍的鳍条和鳞被基本发育健全,进入稚鱼期。描述了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吻部等的发育、变化过程,并测定生长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仔鱼 稚鱼 发育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育条件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关健 陈志信 +5 位作者 张家男 刘洪军 官曙光 薛美岩 姜海滨 温海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8-505,共8页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鲀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0±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鲀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0±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分析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绿鳍马面鲀受精卵为圆球形粘性端黄卵,卵膜厚、网纹密布,卵子直径(0.607±0.03)mm(n=37),卵黄均匀透明;发育早期有多个大小差异极大油球(18~83个,n=37),但在孵化之前合并成为1个大的油球。其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在水温(21.0±0.5)℃,S为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0h完成孵化;推算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约为11.736℃,有效积温为463.2℃.h。并比较了常见的几种粘性卵鱼类的产卵习性和孵化条件,认为不同鱼种间卵子粘性和成因存在较大差异,黏性卵鱼种的卵子粘附多数依靠粘丝,少数依靠粘质,卵子以单体或卵块形式黏着于附着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胚胎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绿鳍马面鲀肌肉品质及肠道菌群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璐 刘妍 +2 位作者 杨懋勋 赵珂 李向丽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共11页
为更好地对绿鳍马面鲀养殖进行管理,比较研究了野生和养殖绿鳍马面鲀的肌肉品质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差异性。结果表明:野生绿鳍马面鲀的肌肉持水、持鲜、抗腐能力均优于养殖绿鳍马面鲀;野生和养殖绿鳍马面鲀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为更好地对绿鳍马面鲀养殖进行管理,比较研究了野生和养殖绿鳍马面鲀的肌肉品质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差异性。结果表明:野生绿鳍马面鲀的肌肉持水、持鲜、抗腐能力均优于养殖绿鳍马面鲀;野生和养殖绿鳍马面鲀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野生绿鳍马面鲀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养殖绿鳍马面鲀。绿鳍马面鲀肠道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为优势真菌门;优杆菌属、支原体-f-未分级、乳酸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酵母菌属为优势真菌属。养殖环境下的绿鳍马面鲀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与野生环境的绿鳍马面鲀相比已发生明显变化:在门水平下,细菌拟杆菌门和梭菌门在养殖绿鳍马面鲀中的相对丰度低于野生绿鳍马面鲀,真菌担子菌门和壶菌门在养殖绿鳍马面鲀中的相对丰度高于野生绿鳍马面鲀;在属水平下,黄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在养殖绿鳍马面鲀中的相对丰度高于野生绿鳍马面鲀,而支原体则低于野生绿鳍马面鲀,酵母属在养殖绿鳍马面鲀中的相对丰度低于野生绿鳍马面鲀,根霉属和曲霉属则高于野生绿鳍马面鲀。和养殖绿鳍马面鲀相比,野生绿鳍马面鲀肌肉更为多汁鲜嫩且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含量更高;养殖环境让绿鳍马面鲀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下均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绿鳍马面鲀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养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肌肉 品质 肠道微生物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绿鳍马面鲀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Gunther)渔情概况及渔获量波动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元甲 陈卫忠 +1 位作者 刘松 宓崇道 《现代渔业信息》 1993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总结分析了1992年绿鳍马面鲍渔讯生产持点,指出世代强弱、海况因子和鱼价的高低是影响渔获量高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东黄海绿鳍马面鲀世代强弱与黑潮的强弱有相关关系的看法,并预计东黄海绿鳍马面鲀数量变动的第三周期中,其渔获量的... 本文总结分析了1992年绿鳍马面鲍渔讯生产持点,指出世代强弱、海况因子和鱼价的高低是影响渔获量高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东黄海绿鳍马面鲀世代强弱与黑潮的强弱有相关关系的看法,并预计东黄海绿鳍马面鲀数量变动的第三周期中,其渔获量的总体水平要比第一、二周期低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Tun 渔情 渔获量 T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密度胁迫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起群 段晓晨 宋丹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了解慢性密度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肌肉组织的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密度胁迫下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设置2个养殖密度组(即100尾/m^(3)的中密度组和500尾/m^(3)的高密度组)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进行... 为了解慢性密度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肌肉组织的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密度胁迫下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设置2个养殖密度组(即100尾/m^(3)的中密度组和500尾/m^(3)的高密度组)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进行了研究。分别于第25天和第50天时获得养殖绿鳍马面鲀的肌肉组织,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到103.3 Gb高质量测序数据。对照开始时暂养的绿鳍马面鲀,各试验组均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涉及破骨细胞分化、MAPK、PI3K-Akt等路径以及黏着斑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发现nfatc1、tgfbr2、map3k14、pparg、fos、flna、flnc、fn1、tln1、thbs1等关键基因在绿鳍马面鲀肌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调节绿鳍马面鲀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胁迫 基因表达 转录组 绿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子阳 成永旭 +7 位作者 李凤辉 陈四清 常青 陈莹 徐荣静 彭立成 吴丹 边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面鲀的96 h半致...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面鲀的96 h半致死盐度,随后分别设置低盐组(15)和高盐组(40),分析盐度胁迫不同时间后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肝脏、鳃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96 h半致死低盐度为10.74,半致死高盐度为42.95。低盐组和高盐组鳃Na^(+)-K^(+)-ATP酶活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在96 h时各组差异性显著(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6 h时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96 h时低盐组显著低于高盐组(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96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低盐组和高盐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固缩的现象,且高盐组更为严重;鳃丝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坏死,低盐组鳃丝变宽,鳃小片变长,高盐组鳃丝萎缩,鳃小片间距变大;肾组织低盐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囊腔膨大,高盐组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的现象。本研究探究了盐度对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可为绿鳍马面鲀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盐度 抗氧化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肝脏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子阳 成永旭 +7 位作者 柯翎 边力 李凤辉 常青 潘鲁莹 朱金超 吴丹 陈四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4,共7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绿鳍马面鲀肝脏的营养价值,采用高效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体质量(335.18±10.82)g绿鳍马面鲀肝脏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肝脏水分含量55.12%、... 为合理开发利用绿鳍马面鲀肝脏的营养价值,采用高效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分析体质量(335.18±10.82)g绿鳍马面鲀肝脏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肝脏水分含量55.12%、粗蛋白含量5.09%、粗脂肪含量39.37%、灰分含量0.42%;肝脏检出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74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3.22%、非必需氨基酸占56.7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0.76,符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呈味氨基酸占44.02%,其中谷氨酸在肝脏氨基酸中含量最高、天冬氨酸次之;必需氨基酸评分较高,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为第一和第二限制氨基酸,氨基酸组成合理;检出28种脂肪酸,总量为36.81 g/100 g,饱和脂肪酸占29.57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5.97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4.46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占比分别高达12.760%和17.990%;维生素A、D、E含量分别为434.03、1.76、23.32 mg/kg;重金属铅、汞、铬、镉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标准要求。综上,绿鳍马面鲀肝脏是优质的鱼肝油原材料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优良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肝脏 营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雌雄性腺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丹 陈四清 +7 位作者 柯翎 张子阳 朱金超 潘鲁莹 李凤辉 徐荣静 彭立成 边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4,共12页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255 bp。在NR...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255 bp。在NR、NT、KO、Swiss 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4009、35057、18453、26971、30294、11420和21613个unigene。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转录组中存在18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相对于精巢,在卵巢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265个,下调表达的有7689个。选取bmp2、sox3、figla、hsd17b1、cyp19a、cyp17、foxl2、star和amh 9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qRT-PCR结果与RNA-Seq分析相一致。GO和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amh、cyp17和star可能在绿鳍马面鲀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bmp2、foxl2、cyp19a、figla和hsd17b1在雌性卵子发生和卵巢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初步阐明了精巢和卵巢的基因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绿鳍马面鲀的性腺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转录组 性腺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6 位作者 潘滢 李凤辉 潘鲁莹 张子阳 吴丹 常青 陈四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d,21~30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d为线性递增,13~22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仔鱼 稚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野生与养殖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九龙 叶苗 +4 位作者 李洪莉 徐文刚 刘立明 杜荣斌 尹硕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绿鳍马面鲀苗种生产计划,并及时监测和掌握其人工繁育群体在养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变化,笔者利用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序列并设计引物,在随机挑选的50个候选微卫星位点中有20个可以高效、稳...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绿鳍马面鲀苗种生产计划,并及时监测和掌握其人工繁育群体在养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变化,笔者利用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序列并设计引物,在随机挑选的50个候选微卫星位点中有20个可以高效、稳定地扩增出目的产物。利用绿鳍马面鲀野生群体对开发的20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评价,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758~12.000,观测杂合度为0.267~0.833,期望杂合度为0.413~0.932,多态信息含量为0.361~0.910,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806~2.520。绿鳍马面鲀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8.2和7.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7.168和6.239,观测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663和0.561,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819和0.719,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780和0.684,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914和1.647。试验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多态性水平,表明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会对其遗传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笔者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绿鳍马面鲀群体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试验结果可为绿鳍马面鲀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遗传多样性 杂合度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莹 李凤辉 +5 位作者 张广明 边力 陈四清 张子阳 张宇傲 严俊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为揭示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低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试验设置3个盐度处理组(盐度15、20、25)和1个空白对照组(盐度30),对体质量为(20±5)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为期96 h的低盐胁迫试验,分别于胁迫... 为揭示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低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试验设置3个盐度处理组(盐度15、20、25)和1个空白对照组(盐度30),对体质量为(20±5)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为期96 h的低盐胁迫试验,分别于胁迫试验后的24、48、72、96 h对幼鱼进行相关组织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盐度下,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不受盐度影响,盐度小于20时对幼鱼存活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鱼在胁迫时间为24、48、72、96 h时所对应的低盐半致死盐度(LC 50)分别为5.649、7.058、10.041和10.260;与对照组(盐度30)相比,25盐度组幼鱼鳃组织出现轻微鳃小片弯曲、末端膨大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20、15盐度组鳃组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鳃小片弯曲粗大、不规则排列、基部增生与融合、线粒体丰富细胞增多、细胞空泡化和上皮细胞破裂等现象;20、15盐度组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生化指标大多在72 h时达到最高,在96 h时降低,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外,25盐度组的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在96 h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盐度为25~30时适宜绿鳍马面鲀幼鱼生活,盐度小于25时,幼鱼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幼鱼鳃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在低盐胁迫下幼鱼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胁迫 绿 鳃组织结构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5 位作者 陈四清 李凤辉 常青 吴丹 陈政强 徐荣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共11页
运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观察绿鳍马面(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与1~60 d仔、稚和早期幼鱼附肢骨骼的发育,以确定其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结果表明,附肢骨骼的出现时序依次为胸鳍(1 d)、第一背鳍(8 d)、腹鳍(11 d)、第二背... 运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观察绿鳍马面(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与1~60 d仔、稚和早期幼鱼附肢骨骼的发育,以确定其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结果表明,附肢骨骼的出现时序依次为胸鳍(1 d)、第一背鳍(8 d)、腹鳍(11 d)、第二背鳍(14 d)、臀鳍(14 d)、尾鳍(18 d);硬骨化时序依次为第一背鳍(23 d)、腹鳍(23 d)、第二背鳍(25 d)、臀鳍(25 d)、尾鳍(25 d)、胸鳍(27 d)。由骨膜化硬骨的包括匙骨、后匙骨和尾杆骨,肩喙骨于13 d分化为肩胛骨和乌喙骨。第一背鳍26 d硬骨化完成;胸鳍和腹鳍60 d硬骨化完成;第二背鳍与臀鳍的支鳍骨和鳍条发育基本同步,60 d二鳍中部延伸的骨片彼此近相连;21 d尾部尾下骨、侧尾下骨、尾上骨和尾鳍鳍条清晰可见,共12根鳍条,其中尾下骨附着8根,尾上骨和尾杆骨各附着1根,侧尾下骨附着2根。研究结果填补了绿鳍马面仔、稚和早期幼鱼骨骼研究的空白,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丰富了鱼类骨骼形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资料,有助于鱼类系统分化和系统分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骨骼染色 仔鱼 稚鱼 附肢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莹 张广明 +6 位作者 李凤辉 边力 陈四清 张子阳 张宇傲 朱金超 严俊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在高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理生化调控机能,设置不同盐度条件,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96 h的胁迫实验,比较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在不同盐度下的存活率、鳃组织结构、Na^(+)/K^(+)-ATP酶活性... 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在高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理生化调控机能,设置不同盐度条件,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96 h的胁迫实验,比较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在不同盐度下的存活率、鳃组织结构、Na^(+)/K^(+)-ATP酶活性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在盐度30~35范围内,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没有受到盐度变化影响,而盐度40以上对幼鱼存活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鱼在胁迫24、48、72、96 h所对应的高盐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47.062、46.279、45.886和45.736。高盐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盐度35组中绿鳍马面鲀幼鱼的鳃组织结构无显著变化,而盐度40和45组中幼鱼的鳃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鳃小片弯曲变粗、萎缩变短、排列紊乱、基部增生、融合以及细胞空泡化等现象。除了丙二醛含量指标,3个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在各胁迫时间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多在胁迫时间48 h时达最大值,72 h降低。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绿鳍马面鲀幼鱼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其鳃组织结构会做出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且幼鱼存活率、鳃丝Na^(+)/K^(+)-ATP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能力均有明显变化,绿鳍马面鲀幼鱼可适应的盐度为35,盐度40以上环境会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绿鳍马面鲀的人工海水养殖和耐盐品系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高盐胁迫 死亡率 鳃组织结构 Na^(+)/K^(+)-ATP酶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华东 王娜 +3 位作者 隋超 刘正勇 张聃炀 陈京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9,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其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DL-蛋氨酸(0、0.2%、0.4%、0.6%、0.8%、1.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实测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72%、1.0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其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DL-蛋氨酸(0、0.2%、0.4%、0.6%、0.8%、1.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实测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72%、1.00%、1.12%、1.27%、1.48%、1.67%。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幼鱼[鱼苗初始体重(3.50±0.02)g],养殖试验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添加0.6%蛋氨酸组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0.4%和0.6%蛋氨酸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添加0、0.2%、0.8%和1.0%蛋氨酸组(P<0.05);添加0.6%蛋氨酸组饲料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0.4%和0.6%蛋氨酸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蛋氨酸组(P<0.05);添加0.2%、0.4%和0.6%蛋氨酸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8%蛋氨酸组(P<0.05)。添加0.4%蛋氨酸组鱼肌肉的各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1.0%蛋氨酸组(P<0.05),与添加0、0.2%和0.6%蛋氨酸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6%蛋氨酸组鱼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添加0、0.2%、0.8%和1.0%蛋氨酸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低于添加0、0.2%和1.0%蛋氨酸组(P<0.05),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依据增重率与饲料蛋氨酸水平的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绿鳍马面鲀幼鱼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1.27%,占饲料粗蛋白含量的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饲料 蛋氨酸 生长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观察
19
作者 潘鲁莹 边力 +6 位作者 杨赟 李凤辉 胡琼 张子阳 王晓然 孔青 陈四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鱼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鱼皮由表皮层、鳞片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构成,并据此绘制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模式图。表皮层由上...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鱼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鱼皮由表皮层、鳞片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构成,并据此绘制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模式图。表皮层由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其厚度为(26.81±7.48)μm;鳞片层由锥状骨质凸起和基板组成,基板厚度为(22.49±5.19)μm,基板上不均匀地分布2~4行直径大小不一、顶端弯曲程度不同、高度为(257.13±10.41)μm的锥状骨质凸起;真皮层厚度为中部>头部>尾部,平均厚度为(176.97±21.11)μm,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皮下组织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间质构成。本研究可为开发利用绿鳍马面鲀鱼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鱼皮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欣童 刘立明 +4 位作者 王九龙 刘琰 吴艳庆 姜宏利 徐文刚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 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同时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绿鳍马面鲀雌、雄亲鱼在2月时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进入性成熟高峰期,且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绿鳍马面鲀的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发育的分批产卵型,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分为核仁外周期、卵黄囊泡期、初级卵黄球期、次级卵黄球期、三级卵黄球期和成熟期6个时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则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时期。综上,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性腺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发育规律,不仅丰富了其繁殖生物学基础资料,也为其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