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针假单胞菌gacS基因对小麦全蚀病生防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王皓东 逯一方 +2 位作者 杨珊 刘凤英 王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因组中存在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高度同源的gacS基因。gacS基因敲除突变菌株ΔgacS相较zm-1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活性下降26.88百分点,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下降52.44百分点,其互补菌株能够恢复其抑菌活性和生防能力。外源添加zm-1菌株次级代谢物1-羟基吩嗪能够恢复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gacS的生防能力,但是外源添加1-羟基吩嗪至野生型菌株zm-1中并不表现增效作用。可见,gacS基因在zm-1基因组中真实存在且通过促进抗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发挥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生物防治 绿针假单胞菌 物质 gac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在香蕉枯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秀丽 赵崇钊 +4 位作者 卓愉林 马伟纯 马健维 张品淼 陈碧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绿针假单胞菌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生防与促生菌,但关于绿针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绿针假单胞菌防治香蕉枯萎病,通过抗病相关代谢酶检测、代谢液的抑菌效果和盆栽试验明确绿针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的... 绿针假单胞菌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生防与促生菌,但关于绿针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绿针假单胞菌防治香蕉枯萎病,通过抗病相关代谢酶检测、代谢液的抑菌效果和盆栽试验明确绿针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1能够显著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抑菌率为89.92%。P1的菌悬液和代谢液均能有效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生防菌P1能够分泌与生防作用相关的嗜铁素、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P1能够稳定定殖于植物根际土壤,显著抑制土壤中镰孢菌拷贝数的增加,对香蕉根系枯萎病防效达88.43%,对香蕉株高、茎围和植株干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土壤中绿针假单胞菌P1的丰度与真菌群落多样性(Fungus Shannon)和镰孢菌(Fusarium)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细菌群落多样性(Bacterial Shannon)、群落丰度(Bacterial Chao1)和真菌群落丰度(Fungus Chao1)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1是一株良好的广谱抑菌性生防菌,能够显著防控香蕉枯萎病,并对香蕉具有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孢 绿针假单胞菌 机制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PL9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远山 王平 胡正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利用离体拮抗试验和烟草幼苗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棉花根圈细菌绿针假单胞菌 (Pseudomonascholoraphis)PL9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烟草疫霉 (Phytophthoraparasiticavar .nicotianae)的拮抗作用 ,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利用离体拮抗试验和烟草幼苗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棉花根圈细菌绿针假单胞菌 (Pseudomonascholoraphis)PL9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烟草疫霉 (Phytophthoraparasiticavar .nicotianae)的拮抗作用 ,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并且可以完全抑制烟草疫霉游动孢子对烟草幼苗的侵染 ,其液体培养物浓缩过滤液也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拮抗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其拮抗作用可能与PL9菌株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有关。为了解PL9菌株在烟草根圈的定殖情况 ,采用全套发光酶基因 (luxCDABE)标记的菌株PL9L进行跟踪 ,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在烟草根圈成功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 PL9 烟草 疫霉 拮抗作用 植物根圈拮抗细 发光酶基因标记技术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B介导的绿针假单胞菌YL-1遗传操作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邮洲 张婷婷 +2 位作者 周亚秋 乔俊卿 刘永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2-629,共8页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YL-1是从大豆根围分离获得的,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为了探明绿针假单胞菌YL-1生防相关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嗜铁素转录调控因子PvdS编码基因为对象,建立了一套基于负选择标记...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YL-1是从大豆根围分离获得的,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为了探明绿针假单胞菌YL-1生防相关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嗜铁素转录调控因子PvdS编码基因为对象,建立了一套基于负选择标记基因sacB的绿针假单胞菌无标记基因敲除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 EX18-pvdS,通过改良的细菌接合转移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野生型菌株YL-1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株ΔpvdS。生防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YL-1相比,突变株ΔpvdS泳动能力和生长能力未发生改变,但是群集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同时突变株ΔpvdS合成嗜铁素的能力也显著下降,pvdS基因互补后突变株能恢复合成嗜铁素的功能。本文结果表明,已成功建立了适用于YL-1的基因定向敲除技术和功能基因互补体系,为深入研究YL-1的生防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 sacB pvdS 嗜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在防治番茄匍柄霉叶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艺烁 谢学文 +3 位作者 石延霞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5-1275,共11页
为筛选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番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YS05。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 为筛选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番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YS05。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生防机理初步研究发现,菌株YS05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氢氰酸、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ilic acid)和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具有广谱拮抗作用,能够有效抑制9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的生长。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离体叶片和活体盆栽条件下,接种菌株YS05的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离体叶片防效可达71.52%,活体盆栽防效可达61.27%。综上所述,菌株YS05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 番茄匍柄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HT66中luxR_19对吩嗪-1-甲酰胺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亚汶 彭华松 +1 位作者 王威 张雪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6-173,共8页
旨在研究调控基因lux R_19对绿针假单胞菌HT66中的抑菌物质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PCN)合成及菌体生长的影响,通过分子操作构建了lux R_19基因敲除株、回补菌株、过表达菌株以及lux R_19(G85A)点突变菌株,检测了目标菌... 旨在研究调控基因lux R_19对绿针假单胞菌HT66中的抑菌物质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PCN)合成及菌体生长的影响,通过分子操作构建了lux R_19基因敲除株、回补菌株、过表达菌株以及lux R_19(G85A)点突变菌株,检测了目标菌株生长曲线、PCN发酵结果、细菌泳动性与从动性等。结果显示,将lux R_19敲除后PCN产量明显降低,对lux R_19基因进行过表达,发现能够将PCN产量提高2倍;lux R_19对于吩嗪合成的多个调控基因以及合成基因表达均产生影响;lux R_19的敲除对HT66的生长及泳动性不产生影响,而对细菌的从动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lux R_19(G85A)点突变菌株吩嗪产量较野生型相差很小。结果表明,lux R_19对PCN的合成为正调控基因,一定程度上影响HT66的从动性,第254位碱基突变对PCN合成产量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 HT66 吩嗪-1-甲酰胺 LUX R家族转录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优化绿针假单胞菌GP72-ND3ΔphzO高产吩嗪-1-羧酸
7
作者 刘桢桢 王威 +1 位作者 黄显清 张雪洪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对绿针假单胞菌GP72-ND3ΔphzO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在5 L反应器中进行放大培养。在摇瓶水平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甘油49.55 g/L、大豆蛋白胨37.34 g/L、KCl 1.5 g/L、Mg... 对绿针假单胞菌GP72-ND3ΔphzO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在5 L反应器中进行放大培养。在摇瓶水平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甘油49.55 g/L、大豆蛋白胨37.34 g/L、KCl 1.5 g/L、MgSO_(4)0.75 g/L、K 2 HPO_(4)0.225 g/L,发酵60 h后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的最大产量为(6.01±0.17)g/L,是优化前的2.6倍。在1 L反应器中优化发酵pH,当培养过程pH值维持在6.8时,PCA的产量最高,为(7.16±0.04)g/L,是优化前的1.2倍。在最优培养基和pH条件下,对菌株在5 L反应器中进行放大培养,发酵60 h后PCA的最大产量为(6.84±0.53)g/L。研究为提高PCA的生物合成速率和工业化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GP72-ND3ΔphzO 吩嗪-1-羧酸 发酵优化 中心组合设计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YL-1高产荧光性嗜铁素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
8
作者 余文杰 乔俊卿 +3 位作者 易厚天 左杨 刘永锋 刘邮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25-232,共8页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YL-1是一种对多种病原菌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缺铁培养基和自然环境中,绿针假单胞菌的主要抑菌物质是其分泌的荧光性嗜铁素(Pyoverdine,简称PVD)。为提高其嗜铁...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YL-1是一种对多种病原菌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缺铁培养基和自然环境中,绿针假单胞菌的主要抑菌物质是其分泌的荧光性嗜铁素(Pyoverdine,简称PVD)。为提高其嗜铁素的产量,采用摇瓶培养发酵,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中心组合(CCD)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优化YL-1菌株高产嗜铁素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最终获得YL-1菌株高产嗜铁素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1.52 g/L丁二酸、2.00 g/L丁二酸钠、0.88 g/L MgSO_(4)·7H_(2)O、0.50 g/L(NH_(4))_(2)SO_(4)、0.50 g/L蔗糖、3.49 g/L KH_(2)PO_(4),5.44 g/L K_(2)HPO_(4),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26℃,pH值为7.0,发酵时间为36 h,接种量为2%,转速为180 r/min,装液量为250 mL三角瓶装50 mL液体。摇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后,菌株YL-1嗜铁素的产量提高43.18%,D_(405 nm)/D_(600 nm)值为2.36,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 荧光性嗜铁素PVD 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泛基因组分析及次级代谢通路挖掘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蓉 邓舒 +1 位作者 张春芬 曹秋芬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711-1717,共7页
为了对生防细菌绿针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深入探索,全面描述绿针假单胞菌的特征并挖掘其次级代谢产物,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46个绿针假单胞菌的基因组,利用泛基因组分析软件和次级代谢产物挖掘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株菌的基... 为了对生防细菌绿针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深入探索,全面描述绿针假单胞菌的特征并挖掘其次级代谢产物,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46个绿针假单胞菌的基因组,利用泛基因组分析软件和次级代谢产物挖掘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株菌的基因组大小在6.61~7.23 Mb,GC含量为62.0%~63.2%,共分为4个亚种,在进化树上被归为4个分支;泛基因组分析发现,其含有13296个基因家族,其中,核心基因家族有3653个,特有基因家族有396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分析发现,46个绿针假单胞菌基因组中有27类、643个次级代谢基因簇,4个亚种中均含有的主要基因簇是高丝氨酸内酯、非核糖体肽合成酶、丁内酯、细菌素和吩嗪;且绿针假单胞菌中还有大量未开发的次级代谢产物。该研究明确了绿针假单胞菌的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特征,预测了其次级代谢产物,有助于全面了解绿针假单胞菌的特征及深入开发利用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 泛基因组 次级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生防效果及基因组学分析
10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10 位作者 杨瑾 高素霞 郭治辰 秦艳红 文艺 鲁书豪 赵莹 宋露洋 杨健 万修福 李绍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和gyr B序列鉴定,确定菌株Pc01-6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3.30%65.22%,同时显著促进丹参生长,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35.10%和72.34%。大田试验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达50.9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菌株Pc01-6基因组大小为6 835 850 bp,GC含量为62.87%,共编码6159个基因;基因功能预测显示,其基因组中含有环脂肽类化合物、硝吡咯菌素等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综上,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具有显著生防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腐病 拮抗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单基因甲基化位点的检测与自发表型变异分析
11
作者 叶惠闽 黄显清 张雪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重亚硫酸盐测序(BSP)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其检测分辨率达到单碱基水平,可用于短片段的高精度测序。利用BSP技术对DNA水平上不存在差异的绿针假单胞菌HT66及其荧光表型突变株HT66-FLUO的同一基因片段gacS并行测定,发... 重亚硫酸盐测序(BSP)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其检测分辨率达到单碱基水平,可用于短片段的高精度测序。利用BSP技术对DNA水平上不存在差异的绿针假单胞菌HT66及其荧光表型突变株HT66-FLUO的同一基因片段gacS并行测定,发现HT66-FLUO的gacS中存在2个甲基化位点,甲基化率分别为50%和100%,确定全局性调控基因gacS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从而影响了gacS的功能,导致HT66-FLUO自发表型变异。研究表明,BSP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细菌单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分析,为细菌甲基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重亚硫酸盐测序 绿针假单胞菌 表型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7-5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清霞 张迎 +3 位作者 何玲玲 陈夕军 童蕴慧 纪兆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旨在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探索生防细菌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苗期防病试验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拮抗细菌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病效果的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细... 【目的】旨在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探索生防细菌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苗期防病试验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拮抗细菌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病效果的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细菌7-5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等探讨7-5产生抗生素的种类。【结果】供试7株细菌中7-5、4-74和4-78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可达69.0%、70.8%和75.4%。其中4-74和4-78抑菌谱窄,7-5对水稻纹枯病菌、桃褐腐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强抑菌能力。菌株7-5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该菌株可产生吩嗪-1-羧酸、嗜铁素、氢氰酸、蛋白酶、藤黄绿脓菌素和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等抗菌物质,不产生硝吡咯菌素、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结论】绿针假单胞菌7-5主要通过产生抗生素防治水稻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 水稻纹枯病 抗生素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立枯病生防菌株B11-64的鉴定及其生防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舒芳玲 李凤芳 +2 位作者 黎起秦 袁高庆 林纬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55-59,64,共6页
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对番茄立枯病防效较好的生防菌株B11-64为材料,探究其分类地位和生防作用相关特性,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等方面对生防菌株B11-64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并分析... 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对番茄立枯病防效较好的生防菌株B11-64为材料,探究其分类地位和生防作用相关特性,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等方面对生防菌株B11-64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并分析该菌株的生防相关特性。结果表明:B11-64为绿针假单胞菌,对苦瓜枯萎病菌、香蕉煤纹病菌、烟草茎点霉叶斑病菌等7种病原菌的平板抑制率均超过57%,其中,对香蕉煤纹病菌和烟草猝倒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大于80%;该菌株能破坏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结构,形成生物膜能力较强,可代谢产生氢氰酸、嗜铁素;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和薄层层析结果证实B11-64菌株可产生酚嗪-1-羧酸。以上结果表明B11-64菌株对番茄立枯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立枯病 立枯丝核 鉴定 绿针假单胞菌 生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恶霉灵最优组合的筛选及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炎峰 田叶韩 +1 位作者 魏滟洁 高克祥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73,共7页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G5与恶霉灵复配施用的最优组合,并在苦瓜枯萎病发病样地对盆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菌药组合B+0.75Hym(1×10^9cfu·mL^-1G5菌悬液+187.5mg·L^-1恶霉灵)处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为81.6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组合对苦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后,菌药组合B+0.75Hym的苦瓜叶片中PAL、PPO、POD防御酶活性较高。田间防效验证试验中苦瓜苗移栽30、60d后菌药组合B+0.75Hym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了52.59%、32.13%,且苦瓜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盆栽试验筛选出的菌药最优组合B+0.75Hym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提高苦瓜产量,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G5 恶霉灵 苦瓜枯萎病 促生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毒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降解细菌ZH2的分离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蓉 邓舒 +3 位作者 赵菁 张春芬 聂园军 曹秋芬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84-91,共8页
自毒物质是造成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筛选能够降解土壤中自毒物质的细菌。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自毒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降解菌;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测序鉴定菌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降解... 自毒物质是造成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研究旨在筛选能够降解土壤中自毒物质的细菌。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自毒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降解菌;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测序鉴定菌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降解对羟基苯甲酸能力,并通过盆栽实验验证解毒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有降解对羟基苯甲酸能力的菌株,编号ZH2,经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在纯培养条件下,当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5 mg/mL时,ZH2能在培养72 h时将其降解97%。盆栽条件下,当基质中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10 mg/g时,ZH2能有效缓解对羟基苯甲酸对黄瓜的生长抑制作用。该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到能够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绿针假单胞菌,具有应用于连作障碍防控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自毒物质 绿针假单胞菌 连作障碍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都大学用细菌的酶大量生产烟酰胺
16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0-21,共2页
京都大学农学部教授山田秀明小组使用从土壤中分离的细菌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J1菌株所生成的腈水合酶大量生产烟酰胺成功。对烟酰胺,现在能用碱处理3-腈吡啶化合而成,但存在着产量低,必须使用强碱,而且在产生烟酰胺... 京都大学农学部教授山田秀明小组使用从土壤中分离的细菌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J1菌株所生成的腈水合酶大量生产烟酰胺成功。对烟酰胺,现在能用碱处理3-腈吡啶化合而成,但存在着产量低,必须使用强碱,而且在产生烟酰胺的同时还产生其它烟酸而不得不进行分离精制等问题。山田等的生产法是使用活菌体,直接把3-腈吡啶转换成烟酰胺,所以很有可能用来代替化学合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大学 烟酰胺 大量生产 腈水合酶 RHODOCOCCUS 农学部 山田 化学合成法 碱处理 绿针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侧金钱草分离抗菌物质获成功
17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9-10,共2页
农林水产省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从侧金钱草根分离并鉴定抗植物病原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绿针假单胞菌产生的氧绿菌素。
关键词 物质 绿针假单胞菌 绿 植物病原 农林水产省 农业环境 病原侵入 技术研究所 番茄溃疡病 抗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