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与刺槐豆胶协同作用对绿豆淀粉的短期和长期老化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栾茜玉 陈妍 +3 位作者 张一秀 王雨生 于真 陈海华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以海藻酸钠(SA)、刺槐豆胶(LBG)和绿豆淀粉(MBS)为原料,采用动态流变仪、质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低场核磁共振仪探究了SA、LBG及不同复配比例的SA-LBG混合物对MBS老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添加SA、LBG和SA-LB... 以海藻酸钠(SA)、刺槐豆胶(LBG)和绿豆淀粉(MBS)为原料,采用动态流变仪、质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低场核磁共振仪探究了SA、LBG及不同复配比例的SA-LBG混合物对MBS老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添加SA、LBG和SA-LBG混合物均能降低老化MBS凝胶的硬度、老化焓值、重结晶速率常数(k)、相对结晶度和水的流动性,提高其损失因子。低场核磁共振结果发现SA-LBG混合物提高了MBS凝胶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SA、LBG和SA-LBG混合物均能延缓MBS凝胶老化,其中SA-LBG混合物抗老化效果更显著。当SA与LBG以1∶1质量比复配时,SA-LBG混合物具有最强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淀粉老化。这主要是由于SA与LBG的协同作用及SA、LBG和淀粉之间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均能减缓淀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淀粉的重结晶。为引入SA-LBG复合物提高MBS基食品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老化 海藻酸钠 刺槐豆胶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煮制时间对绿豆及脱皮绿豆淀粉性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紫薇 高菲 +3 位作者 邹翔宇 崔素萍 曹龙奎 张洪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106,共6页
为探究绿豆与脱皮绿豆在煮制过程中淀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明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对两个样品进行煮制处理,对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总淀粉、... 为探究绿豆与脱皮绿豆在煮制过程中淀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明绿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煮制方法对两个样品进行煮制处理,对煮制过程中淀粉含量及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都呈下降趋势;煮制50 min时达最低值,未脱皮绿豆淀粉含量为33.89%,脱皮绿豆淀粉含量为13.15%;脱皮绿豆淀粉水合能力和膨润力较强,溶解度较高,凝沉稳定性较好;煮制40 min时两者透光率出现重合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煮制时间与绿豆中淀粉含量及淀粉理化性质都存在相关关系;与脱皮绿豆的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存在相关关系。煮制时间是影响绿豆淀粉含量及其性质的主要因素,而绿豆种皮的有无也会进一步对其产生影响。绿豆皮在煮制过程中对绿豆淀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缓淀粉的糊化速度;但绿豆脱皮后持水力更好。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综合评判以选择合适的绿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制时间 绿豆淀粉 脱皮绿豆 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对绿豆淀粉糊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唐敏敏 洪雁 +1 位作者 顾正彪 刘月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2-46,共5页
研究黄原胶(XG)对绿豆淀粉(MBS)的糊化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并与目前应用较多的玉米淀粉(CS)、马铃薯淀粉(PS)进行比较分析。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曲线表明黄原胶可增加绿豆淀粉的峰值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降低崩解值和回生值。动态流变学... 研究黄原胶(XG)对绿豆淀粉(MBS)的糊化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并与目前应用较多的玉米淀粉(CS)、马铃薯淀粉(PS)进行比较分析。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曲线表明黄原胶可增加绿豆淀粉的峰值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降低崩解值和回生值。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黄原胶能够提高绿豆淀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G’、G")值,体系表现出更为优越的黏弹性。静态流变学实验表明绿豆淀粉与黄原胶体系的稠度系数K增加,流体指数n降低,滞后环面积减少,稳定性提高。与玉米淀粉+黄原胶体系、马铃薯淀粉+黄原胶体系相比较而言,玉米淀粉呈现出与绿豆淀粉相类似的性质,而马铃薯由于其带电荷的差异性,表现为混合体系的峰值黏度降低,稠度系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玉米淀粉 马铃薯淀粉 黄原胶 糊化特性 流变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对绿豆淀粉结晶结构和糊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玲 庞艳生 +2 位作者 李晓玺 李冰 李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绿豆淀粉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结晶结构的变化;运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得不同浓度的淀粉糊在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的表观粘度,建立了相应的流变模型。结果表明机械球磨使得淀粉结晶结构受... 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绿豆淀粉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结晶结构的变化;运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得不同浓度的淀粉糊在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的表观粘度,建立了相应的流变模型。结果表明机械球磨使得淀粉结晶结构受到破坏,由多晶态转变成无定形态;经球磨处理的绿豆淀粉糊仍保持假塑性流体特征,但随着球磨程度的增大,糊稠度大大降低,流动性增加,且越来越趋向牛顿流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绿豆淀粉 结晶结构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时间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郝征红 张炳文 +2 位作者 郭珊珊 陈宇航 臧庆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17-324,共8页
为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时间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提高淀粉类制品中抗性淀粉的含量,该文以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对样品的粒度分布、结晶度、溶解度、膨润力、凝沉性、老化值及提高抗性淀粉... 为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时间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提高淀粉类制品中抗性淀粉的含量,该文以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对样品的粒度分布、结晶度、溶解度、膨润力、凝沉性、老化值及提高抗性淀粉形成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时间的延长,绿豆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中位径(D50)和粒径分布的离散度增大,比表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淀粉晶体的有序化程度降低,无定形化程度逐渐增强;在同一温度下,样品的溶解度大幅增加,同一处理时间的绿豆淀粉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低温膨润力随处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高温膨润力随处理的时间延长而降低,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温度对膨润力的影响逐渐减小;绿豆淀粉糊的凝沉程度变高、凝沉速度变快,超微处理20 min可明显提高绿豆淀粉的老化程度,对提高抗性淀粉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为绿豆抗性淀粉的生产、提高绿豆淀粉制品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振动式超微粉碎 绿豆淀粉 回生 抗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淀粉糊粘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群玉 姜欣 +2 位作者 黄立新 周俊侠 张力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5,共4页
用Viscograph- E型Brabender 粘度计测定了绿豆淀粉糊在不同浓度、pH、糖、盐、明矾、硼砂条件下Brabender 粘度曲线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其粘度性质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了解绿豆淀粉的特性及开发其应用。
关键词 绿豆淀粉 淀粉 凝胶性能 粘度计 粘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淀粉颗粒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高群玉 周俊侠 张力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37,共2页
研究了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X-光衍射图样、链淀粉含量、分子量分布,溶解度与膨胀度等,并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淀粉 绿豆淀粉 淀粉颗粒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性绿豆淀粉膜制作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姬娜 熊柳 +1 位作者 卜祥辉 孙庆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6,110,共5页
以绿豆淀粉为主要材料,甘油作为增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增强剂,以可食性膜厚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阻水性为指标,研究了甘油添加量、CMC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可食性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绿豆淀粉为成... 以绿豆淀粉为主要材料,甘油作为增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增强剂,以可食性膜厚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阻水性为指标,研究了甘油添加量、CMC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可食性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绿豆淀粉为成膜主体,配以0.4 g/g淀粉的甘油和0.06 g/g淀粉的CMC,在80℃烘干4 h,得到淀粉膜的抗拉强度为9.51 MPa,延伸率为114.55%,水滴渗透时间(Ts)为240.98 mi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甘油 羧甲基纤维素 可食性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淀粉和糯米粉复配体系的理化性质与粉皮质构性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邢燕 熊柳 +1 位作者 孙庆杰 孙玲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2-126,共5页
将糯米粉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绿豆淀粉中,测定复配粉的膨润性质、糊化特性、质构性质和拉伸性质,研究复配粉性质与粉皮质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配粉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均比绿豆淀粉显著降低... 将糯米粉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绿豆淀粉中,测定复配粉的膨润性质、糊化特性、质构性质和拉伸性质,研究复配粉性质与粉皮质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配粉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均比绿豆淀粉显著降低;复配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降低,当绿豆淀粉、糯米粉质量比为1:3时,复配粉的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比绿豆淀粉降低了35.35%、69.13%。绿豆淀粉、糯米质量比1:1的硬度比绿豆淀粉降低了96.85%;用复配粉制作的粉皮拉伸性变化显著,粉皮的拉伸强度从68.35kPa降低到15.03kPa。与单一体系相比,复配粉制成的粉皮硬度适中、持水能力好、口感好。在所有混合体系中,当绿豆淀粉、糯米粉质量比为1:1时,制得的粉皮的质构性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糯米粉 理化性质 糊化性质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球磨改变绿豆淀粉颗粒形貌及糊表观粘度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玲 庞艳生 +1 位作者 李冰 李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9-52,共4页
对绿豆淀粉进行机械球磨改性,研究绿豆淀粉在不同球磨时间后颗粒形貌的变化及糊表观粘度与浓度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绿豆淀粉颗粒不断变小,球磨能有效改变淀粉的粒度。球磨处理会导致绿豆淀粉糊表观粘度降低,球... 对绿豆淀粉进行机械球磨改性,研究绿豆淀粉在不同球磨时间后颗粒形貌的变化及糊表观粘度与浓度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绿豆淀粉颗粒不断变小,球磨能有效改变淀粉的粒度。球磨处理会导致绿豆淀粉糊表观粘度降低,球磨程度越大,表观粘度降低越明显,且对浓度和温度的依赖性也随之减弱。机械球磨能赋予淀粉“高浓低粘”及温度稳定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绿豆淀粉 表观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绿豆淀粉颗粒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凯 张守文 +1 位作者 方桂珍 杨春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3,81,共4页
湿热处理前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部分融合、峰强度下降以及结晶度降低。但处理前后的X射线图谱表明,处理后的绿豆淀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A型结晶结... 湿热处理前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部分融合、峰强度下降以及结晶度降低。但处理前后的X射线图谱表明,处理后的绿豆淀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与原淀粉相比,湿热处理后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变化幅度不大。压热处理后绿豆淀粉,其颗粒形貌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颗粒破裂重组,不同淀粉颗粒中的链淀粉相互形成氢键,从而改变了原淀粉的结晶结构,从X射线衍射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处理后淀粉有新结晶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湿热处理 压热处理 颗粒形貌 结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立东 刘婷婷 +1 位作者 张丽达 吴萍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141,共5页
为探究球磨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活化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对其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形貌发生了... 为探究球磨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活化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对其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形貌发生了改变,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形状不规则,淀粉颗粒粒度分布范围为2~200μm,70%以上分布在20~75μm区间,粒度中位径增大到43.09μm,热焓值降低至2.32J/g,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及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的1/30和1/31,微细化绿豆淀粉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为原淀粉的3.2倍和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处理 绿豆淀粉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轧对绿豆淀粉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凯 纪庆柱 +6 位作者 李贵萧 代养勇 董海洲 王文涛 侯汉学 张慧 刘传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3-58,共6页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L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等手段研究碾轧处理对淀粉结构和性质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并揭示碾轧对绿豆淀粉机械...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L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等手段研究碾轧处理对淀粉结构和性质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并揭示碾轧对绿豆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碾轧处理3~6 h时,淀粉无定型区和部分结晶区发生破坏,水溶指数、膨胀度、透光率增大,热焓减小。碾轧处理9 h时,淀粉内部发生重结晶,颗粒表面形成球状凸起,脐点区域直链淀粉聚集导致膨胀度、透光率、峰值黏度下降,水溶指数、热焓值、糊化温度增大。碾轧处理12~24 h时,淀粉的结晶区域发生显著破坏,颗粒严重变形,从而使淀粉水溶指数、透光率增大,膨胀度、热焓值减小。根据机械力化学相关理论推断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过了受力阶段、聚集阶段、团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轧 绿豆淀粉 机械力化学效应 理化性质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婷婷 吴玉莹 +1 位作者 秦宇婷 张艳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对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工艺废水蛋白在40℃、p H 9时溶解性最好;持水性在40℃条件下最好,达到362.63%;持油性随温度变化在150%~170%之间变化不明显;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对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工艺废水蛋白在40℃、p H 9时溶解性最好;持水性在40℃条件下最好,达到362.63%;持油性随温度变化在150%~170%之间变化不明显;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蛋白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电泳测定结果表明: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62.5、46.1、27.0、20.9、16.2 k D;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蛋白总氨基酸含量为616.80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33.960 mg/g,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为39.68%,β-折叠含量为20.13%,β-转角含量为16.56%,无规则卷曲含量为23.71%;特征分解温度区间为220~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工艺废水 蛋白质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对绿豆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房岩强 宋晓庆 董海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4,共5页
以资源丰富的绿豆淀粉为基材,按照不同比例与普鲁兰多糖共混,对混合物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可以降低绿豆淀粉的峰黏度、谷黏度、终黏度、稀懈值和回凝值,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变化随着普鲁兰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 以资源丰富的绿豆淀粉为基材,按照不同比例与普鲁兰多糖共混,对混合物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可以降低绿豆淀粉的峰黏度、谷黏度、终黏度、稀懈值和回凝值,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变化随着普鲁兰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另外,普鲁兰多糖的添加提高了绿豆淀粉的糊化温度,使其糊化受到抑制作用,且当普鲁兰多糖与绿豆淀粉的质量比达到2∶5时,这种抑制作用开始达到极显著水平。少量添加普鲁兰多糖后,绿豆淀粉老化的焓变值大大降低,但当普鲁兰多糖与绿豆淀粉的比例大于1∶6时这种抑制作用变缓。普鲁兰多糖可以增强绿豆淀粉的硬度、黏着性、弹性和胶凝性,而逐渐减小其黏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普鲁兰多糖 功能特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取代度乙酰化绿豆淀粉的性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初丽君 熊柳 孙庆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0-134,共5页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冰醋酸为乙酰化剂,制备低取代度的乙酰化绿豆淀粉。对乙酰化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凝沉性、透明度、黏性、质构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经过乙酰化处理的绿豆淀粉透明度、膨润力、溶解度均比原淀...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冰醋酸为乙酰化剂,制备低取代度的乙酰化绿豆淀粉。对乙酰化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凝沉性、透明度、黏性、质构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经过乙酰化处理的绿豆淀粉透明度、膨润力、溶解度均比原淀粉有所增加,糊化温度降低,谷值黏度、末值黏度有所升高,而峰值黏度、衰减值则降低,绿豆淀粉乙酰化后凝胶特性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乙酰化 取代度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丝生产中提高绿豆淀粉收率的浸泡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德培 白卫东 李志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1-156,共6页
为了提高粉丝生产中豆类淀粉的收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剂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对粉丝生产中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影响,得到了提高淀粉收率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研究表明浸泡温度是影响淀粉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宜取20~30℃的... 为了提高粉丝生产中豆类淀粉的收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剂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对粉丝生产中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影响,得到了提高淀粉收率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研究表明浸泡温度是影响淀粉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宜取20~30℃的温度进行浸泡;≤0.2%的HCl溶液浸泡与传统的水浸泡(酸浆沉淀法)没有显著差异;0.2%NaHSO3在30℃温度下浸泡48h,可使淀粉收率从83.7%提高到91.6%~96.3%;0.04%NaOH液在室温(20℃左右)下浸泡48h,可使淀粉收率提高到93.4%~98.3%;浸泡时间也是影响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重要因素,以24~48h为宜,亦可根据浸泡温度(T)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式t=905T-1.12(10℃≤T≤30℃)控制浸泡温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分离 提取 浸泡时间 浸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在绿豆淀粉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新华 金圣 张荔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为解决传统酸浆法生产绿豆淀粉存在的提取率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从甘薯酸浆中分离出来的副干酪乳杆菌的发酵液代替传统的绿豆酸浆来分离绿豆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证明,影响副干酪乳杆菌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pH值、温度、磨浆时... 为解决传统酸浆法生产绿豆淀粉存在的提取率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从甘薯酸浆中分离出来的副干酪乳杆菌的发酵液代替传统的绿豆酸浆来分离绿豆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证明,影响副干酪乳杆菌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pH值、温度、磨浆时的料液比和副干酪乳杆菌菌液添加量,各因素之间的显著程度依次为:磨浆时的料液比>温度>菌液添加量>pH值。最佳参数组合为菌液的添加量33%,pH值7.5,温度60℃,料液比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绿豆淀粉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绿豆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洪波 马冰洁 李艳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95,共4页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羟丙基绿豆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对羟丙基绿豆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实...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羟丙基绿豆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对羟丙基绿豆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对羟丙基绿豆淀粉取代度均有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羟丙基绿豆淀粉取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醚化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纤维对绿豆淀粉理化特性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蕾 姬娜 +1 位作者 熊柳 孙庆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5-37,共3页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研究添加不同量小麦纤维对绿豆淀粉溶胀度、可溶指数、糊化特性、凝胶质构、消化性等理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纤维后,绿豆淀粉溶胀度和可溶指数增加;其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末值粘度、衰减值也增加;绿豆淀粉...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研究添加不同量小麦纤维对绿豆淀粉溶胀度、可溶指数、糊化特性、凝胶质构、消化性等理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纤维后,绿豆淀粉溶胀度和可溶指数增加;其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末值粘度、衰减值也增加;绿豆淀粉凝胶硬度随小麦纤维添加量增加而增大;且添加小麦纤维绿豆淀粉,其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慢速消化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小麦纤维 淀粉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