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绿豆叶斑病识别研究
1
作者 张浩淼 高尚兵 +4 位作者 蒋东山 李洁 袁星星 陈新 刘金洋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41,共9页
为了解决绿豆叶斑病不同病害等级之间容易混淆的问题,本研究以感染不同程度叶斑病的绿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模块串联卷积神经网络(Multi-Module Sequenti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MS-Net)模型。该模型主要... 为了解决绿豆叶斑病不同病害等级之间容易混淆的问题,本研究以感染不同程度叶斑病的绿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模块串联卷积神经网络(Multi-Module Sequenti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MS-Net)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本研究搭建的Sub模块和Wave模块串联堆叠组成,并且在每个Sub模块中和每个Wave模块结尾处加入混合注意力机制CBAM,在减少非叶斑病特征干扰的同时,对相似病斑进行更为细致的特征提取,提高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在相同条件下,与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VGG16、GoogLeNet、ResNet50)以及流行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obileNetV2、MobileNeXt、MobileNetV3、Shuffle-NetV2)进行比较,本研究提出的MMS-Net模型参数量仅为11.43 M,测试准确率达到91.25%,均高于其他模型,分类效果最优。通过分析精度、召回率、F1分数等评价指标可以看出MMS-Net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等作物的抗病种质资源识别和筛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叶斑病 病害等级 卷积神经网络 叶绿素荧光成像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涛 殷丽华 +2 位作者 柯希望 台莲梅 左豫虎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0期78-82,共5页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叶斑病 变灰尾孢菌 产孢量 产孢条件 萌发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洪妹 李彩菊 +4 位作者 张会永 胡永宏 邵秋红 李保佳 柳术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为筛选出防治绿豆叶斑病有效的生物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年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达49.23%... 为筛选出防治绿豆叶斑病有效的生物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年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达49.23%。喷施药剂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推荐在生产上使用丁子香酚防治绿豆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子香酚 绿豆叶斑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安 杜成章 +4 位作者 张晓春 陈红 王萍 皮竟 张继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163-165,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病害症状、侵染循环、生长特性、病害防治和互作关系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绿豆尾孢菌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及培育绿豆抗病品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 病害症状 生长特性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在种植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济宾 《河南科技》 1993年第6期15-15,共1页
高锰酸钾又叫灰锰氧,呈紫黑色结晶,可溶于水,具有杀菌作用;并含有锰和钾两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因而又是一种化学肥料。它在种植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有: 1、防治桃树流胶病。春季桃树未开花之前,在桃树流胶病株上用刮... 高锰酸钾又叫灰锰氧,呈紫黑色结晶,可溶于水,具有杀菌作用;并含有锰和钾两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因而又是一种化学肥料。它在种植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有: 1、防治桃树流胶病。春季桃树未开花之前,在桃树流胶病株上用刮刀刮去桃胶块,用1%高锰酸钾(或医用紫药水)溶液涂抹受伤部位及伤口,每隔10天涂抹一次,连涂3-4次即可治愈。 2、防治烟草花叶病。在花叶病初发期喷洒0.2%的高锰酸钾,防效明显,同时还兼有促进烟叶生长之功效。 3、防治西瓜枯萎病。据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流胶病 西瓜枯萎病 烟草花叶病 初发期 烟叶生长 绿豆叶斑病 大白菜软腐病 小麦纹枯病 生长发育 水稻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