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汁澄清工艺的膜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尹军峰 权启爱 +1 位作者 罗龙新 钱晓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9,129,共5页
采用平板超滤装置 ,选用CA材料 3万、 5万、 10万分子量膜 ,系统研究在不同浓度、温度、压力下茶汁超滤通量及超滤前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糖、果胶、蛋白质等化学成分以及色差、pH、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超滤可以有效... 采用平板超滤装置 ,选用CA材料 3万、 5万、 10万分子量膜 ,系统研究在不同浓度、温度、压力下茶汁超滤通量及超滤前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糖、果胶、蛋白质等化学成分以及色差、pH、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超滤可以有效澄清绿茶汁 ,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茶汁有效风味成分保留率高 ,能截留大部分易发生沉淀的高分子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汁 澄清工艺 膜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绿茶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小强 苏丽慧 +3 位作者 叶阳 林智 王川丕 谭俊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60-62,共3页
以料液比1:30(m/V)绿茶水为对象,采用100、200和300MPa压力于室温处理加工绿茶汁,常压(0.1MPa)间隔振摇提取30min为对照。超高压处理加工的绿茶汁茶多酚浸出率比对照高52%~78%、游离氨基酸浸出率高26%~39%、水溶性糖浸出率低11%~24%... 以料液比1:30(m/V)绿茶水为对象,采用100、200和300MPa压力于室温处理加工绿茶汁,常压(0.1MPa)间隔振摇提取30min为对照。超高压处理加工的绿茶汁茶多酚浸出率比对照高52%~78%、游离氨基酸浸出率高26%~39%、水溶性糖浸出率低11%~24%,过氧化物酶的残留活性降低5%~47%;色差分析表明超高压加工的绿茶汁黄绿色度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绿茶汁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绿茶汁超滤膜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为 叶阳 +1 位作者 杨坚 陈小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00-7201,7210,共3页
[目的]探讨将超声波应用于绿茶汁超滤澄清的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超滤装置澄清绿茶汁,选用CA材料2万、5万、10万分子量膜,系统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化学成分、儿茶素以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破... [目的]探讨将超声波应用于绿茶汁超滤澄清的效果。[方法]采用平板超滤装置澄清绿茶汁,选用CA材料2万、5万、10万分子量膜,系统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化学成分、儿茶素以及色差的影响。[结果]超声波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绿茶汁中大分子聚合物,使更多有效物质从中分离释放出来,并能减少大分子物质在超滤膜上的附着几率,提高膜通量;能提高绿茶汁超滤膜通量和有效化学组成,对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和色差的影响较小,在达到一定的澄清效果下,提高绿茶汁的质量,同时提高超滤效率;5万分子量孔径的超滤膜比10万分子量孔径的澄清效果更好。[结论]超声波处理在保证绿茶汁澄清效果的同时,能提高有效成分的保存率和超滤的膜通量,提高超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绿茶汁 超滤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黄原胶对绿茶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叶 黄惠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8,229,共5页
壳聚糖分子链上具有氨基、羟基官能团,与酸或酸性化合物结合后,便成为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和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微粒相互作用,能够使引起果汁和酒液混浊的蛋白质、单宁等胶态颗粒絮凝沉淀下来而达到澄清目的。黄原... 壳聚糖分子链上具有氨基、羟基官能团,与酸或酸性化合物结合后,便成为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和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微粒相互作用,能够使引起果汁和酒液混浊的蛋白质、单宁等胶态颗粒絮凝沉淀下来而达到澄清目的。黄原胶可以将食品分散体系中的颗粒物絮凝出来。本文以浊度和色差为指标,壳聚糖和黄原胶为澄清剂,研究了壳聚糖/黄原胶对绿茶汁的澄清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澄清绿茶汁的最适工艺为时间55min,壳聚糖(10g/L)黄原胶(10g/L)比例7∶3,绿茶汁pH4.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时浊度为0.63NTU,绿茶汁的色差L*=40.08,b*=20.19,此工艺条件不但能得到满意的澄清效果还能呈现绿茶原汁的亮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汁 澄清 壳聚糖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正奇 裴成安 《饮料工业》 1999年第5期14-15,20,共3页
比较了明矾、硅胶、高岭土、碱式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5 种物质对绿茶汁的澄清效果, 发现碱式氯化铝的澄清效果较好; 通过L9 (34) 正交实验优化, 碱式氯化铝澄清绿茶汁适宜的条件为: pH= 6 , 用量0-1 % 和温度15 ℃。
关键词 绿茶汁 澄清 碱式氯化铝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汁蒸发浓缩过程品质损失动力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田玮 徐尧润 《饮料工业》 2001年第2期17-21,共5页
运用均匀设计和逐步回归方法 ,建立了绿茶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的品质损失动力学 ,并在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中验证了所得的动力学模型 。
关键词 绿茶汁 动力学模型 蒸发浓缩过程 品质损失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技术对绿茶汁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俞裕常 尹军峰 叶卫阳 《中国茶叶》 2002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茶饮料 超滤技术 绿茶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膜浓缩绿茶汁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远志 欧阳晓江 逯河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绿茶水在高温条件下极易褐变,并且带有不愉快的熟汤味。本文证明反渗透膜低温浓缩绿茶汁对物理护色,减弱熟汤味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反渗透膜 绿茶汁 低温浓缩 护色 褐变 熟汤味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在绿茶汁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丁志 王赞苗 +1 位作者 李永刚 俸春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4期90-92,共3页
本文研究了壳聚糖对绿茶汁的澄清作用,表明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澄清剂,能提高绿茶汁的透光度与稳定性,而不影响绿茶汁的主要风味物质。
关键词 壳聚糖 绿茶汁 澄清作用 澄清剂 稳定性 透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果)汁真空低温连续干燥与其它干燥工艺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威 陈悦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09,共2页
采用烘箱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低温连续干燥工艺分别对浓缩的绿茶汁、绿橙汁进行干燥实验,并对各个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干燥工艺对速溶绿茶粉、绿橙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明显不同。以真... 采用烘箱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低温连续干燥工艺分别对浓缩的绿茶汁、绿橙汁进行干燥实验,并对各个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干燥工艺对速溶绿茶粉、绿橙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明显不同。以真空低温连续干燥方式进行干燥,能有效保持产品的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汁 绿橙 真空低温连续干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荞麦绿茶蛋糕的研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连新 张仕锦 +2 位作者 贾凌云 沈建阳 武红娟 《现代食品》 2020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传统蛋糕虽口感优良,但其高糖、高脂、高热量的特点使人们不能长期食用,为满足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及高血脂人群的食用需求,本文研发了一种低糖荞麦绿茶蛋糕。其制作工艺为:在原有50 g面粉、160%白砂糖、20%油、20%奶的蛋糕中去除白砂糖... 传统蛋糕虽口感优良,但其高糖、高脂、高热量的特点使人们不能长期食用,为满足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及高血脂人群的食用需求,本文研发了一种低糖荞麦绿茶蛋糕。其制作工艺为:在原有50 g面粉、160%白砂糖、20%油、20%奶的蛋糕中去除白砂糖和牛奶后加入荞麦粉、抹茶粉、木糖醇及绿茶浸提汁来制作低糖荞麦绿茶蛋糕。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糕的最佳配比为:荞麦粉16%、抹茶粉4 g、木糖醇80%、绿茶浸提汁5 mL。在最佳配比下,设置烘烤温度为底火180℃、面火160℃,烘烤时间30 min时,制作的低糖荞麦绿茶蛋糕口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糕 木糖醇 抹茶粉 绿茶浸提 荞麦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的蒸发浓缩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尧润 田玮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以绿茶汁为物料 ,建立了反映蒸发浓缩性能与品质保持性能的蒸发浓缩过程质量评估准则IQ ,并以此准则为依据 ,以管式降膜蒸发器性能对比的方法 ,研究了热力浓缩新设备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 ,与管式蒸发器相比 ,异形竖... 以绿茶汁为物料 ,建立了反映蒸发浓缩性能与品质保持性能的蒸发浓缩过程质量评估准则IQ ,并以此准则为依据 ,以管式降膜蒸发器性能对比的方法 ,研究了热力浓缩新设备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 ,与管式蒸发器相比 ,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更适宜于液体食品的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汁 蒸发特性 品质保护 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型茶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鸿 齐桂年 尹旭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对分离自四川自然发酵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发酵粗老的绿毛茶茶汁的单个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30、时间180~216 h、接种量0.8%~1.0%、温度28~30℃为较优的工艺参数;液体发酵过程中茶多... 对分离自四川自然发酵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发酵粗老的绿毛茶茶汁的单个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30、时间180~216 h、接种量0.8%~1.0%、温度28~30℃为较优的工艺参数;液体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温度〉时间〉茶水比;试验中各因素水平的优化组合为:接种量1%(孢子悬液浓度为1.6×10^7~2.0×10^7个/mL)、温度为26℃、时间为216 h、茶水比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冠突散囊菌 正交试验 发酵型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