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魏斯氏菌对单增李斯特菌毒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梅 黄艳 +3 位作者 刘佳 叶可萍 李春保 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6-741,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存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毒力基因表达及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揭示乳酸菌与单增李斯特菌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隔离装置,取4℃贮藏条件下放置0、12、24、48和96 h的菌悬...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存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毒力基因表达及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揭示乳酸菌与单增李斯特菌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隔离装置,取4℃贮藏条件下放置0、12、24、48和96 h的菌悬液分别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和绿色魏斯氏菌的数量,同时提取单增李斯特菌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单增李斯特菌6种主要毒力基因(hly A、prf A、bsh、act A、sig B和inl A)的表达情况。利用Caco-2细胞进行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效果。[结果]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降低单增李斯特菌的数量,而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影响不大。C1和C2的代谢产物使单增李斯特菌6种毒力基因表达量下调,且C1导致的下调趋势比C2大。C1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而C2的作用较弱。[结论]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比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能够更好地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抑制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并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 绿色魏斯氏菌 基因表达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的失活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芳 李兴民 +2 位作者 马鹏飞 曾心 徐宝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8-47,共10页
为了建立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在低温烟熏火腿中的失活模型,采用40、45、50℃结合200~500 MPa对接种10~8~10~9 CFU/mL绿色魏斯氏菌的烟熏火腿进行5、10、15、20、25、30 min的超高压处理,同时做相同条件的离体实验进行对... 为了建立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在低温烟熏火腿中的失活模型,采用40、45、50℃结合200~500 MPa对接种10~8~10~9 CFU/mL绿色魏斯氏菌的烟熏火腿进行5、10、15、20、25、30 min的超高压处理,同时做相同条件的离体实验进行对比。采用薄层平板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亡菌数量级为纵坐标作失活曲线,选择一级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Weibull和Logistic)进行模型的拟合,用模型的评价因子相关系数R^2、准确因子A_f和均方差验证方程的拟合度。结果表明:经热压结合处理后,接种于烟熏火腿中的绿色魏斯氏菌比相同条件下离体状态的绿色魏斯氏菌的失活更缓慢,可能因为火腿基质中存在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对菌体的保护作用。Logistic方程最适合描述绿色魏斯氏菌在两种状态下的失活情况,为预测绿色魏斯氏菌在烟熏火腿中的失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绿色魏斯氏菌 烟熏火腿 离体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魏斯氏菌ORC4的抗氧化、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长建 刘秋 +2 位作者 姜波 闫建芳 齐小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2-516,共5页
从风干香肠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ORC4,菌株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ORC4为绿色魏斯氏菌。绿色魏斯氏菌ORC4的完整和破碎细胞对O2-·、DPPH&... 从风干香肠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ORC4,菌株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ORC4为绿色魏斯氏菌。绿色魏斯氏菌ORC4的完整和破碎细胞对O2-·、DPPH·和·OH的清除率都与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在细胞浓度为5×108CFU/m L时,菌株ORC4破碎细胞对O2-·、DPPH·和·OH的清除率都高于完整细胞,分别为45.17%、56.17%和54.01%。菌株ORC4还能清除培养基中最多为35.87μg/m L的胆固醇,单位细胞干重的胆固醇清除率为19.89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香肠 绿色魏斯氏菌 16S r DNA 系统发育树 抗氧化作用 降胆固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魏斯氏菌对真空包装低温火腿的致腐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丁珊珊 蔡淑珍 +1 位作者 韩衍青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1,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绿色魏斯氏菌对真空包装低温火腿的致腐效应,深入挖掘该腐败菌的致腐特性,为低温火腿货架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04CFU·g^-1的接种量将绿色魏斯氏菌接种到低温火腿上后进行真空包装,在4℃条件下储...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绿色魏斯氏菌对真空包装低温火腿的致腐效应,深入挖掘该腐败菌的致腐特性,为低温火腿货架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04CFU·g^-1的接种量将绿色魏斯氏菌接种到低温火腿上后进行真空包装,在4℃条件下储藏21 d,间隔一定时间取样,对低温火腿中菌落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感官、生物胺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将绿色魏斯氏菌接种到低温火腿上后,菌落数由初始接种(0 d)的4.38 lg(CFU·g^-1)显著增加至储藏6 d的9.06 lg(CFU·g^-1)(P<0.05);pH值由初始6.35(0 d)显著下降至6 d的6.07,在14 d下降至最低(5.52);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接种绿色魏斯氏菌火腿的气味在9 d发生显著变化,色泽和质地在14 d发生显著变化,直至21 d完全腐败。接种绿色魏斯氏菌火腿中的酪胺含量在14 d显著升高,其他生物胺含量未见显著变化。随着储藏期的延长,接种绿色魏斯氏菌火腿中的酸类物质、酯类物质、酮类物质和其他物质的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萜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引起上述物质增加或降低贡献最大的化合物分别为酸类物质中的乙酸、酯类物质中的乳酸乙酯、酮类物质中的2-乙基-3-羟基-4-吡喃酮、其他物质中的二氧化碳以及萜类物质中的茴香脑。[结论]绿色魏斯氏菌可以利用低温火腿中的营养成分产生乙酸等物质,导致低温火腿快速腐败,且其对低温火腿的气味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魏斯氏菌 低温火腿 腐败 生物胺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及其在冷却猪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超 于涛 姜晓冰 《肉类研究》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最小抑菌浓度,微孔板法结合显微镜观察检测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Lm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冷藏过程中...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最小抑菌浓度,微孔板法结合显微镜观察检测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Lm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冷藏过程中冷却猪肉的菌落总数、Lm总数、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评估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对冷却猪肉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可抑制Lm的生长,亚抑菌浓度的发酵液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绿色魏斯氏菌发酵液能够抑制冷藏期间冷却猪肉中细菌和Lm的生长,延缓冷却猪肉因腐败导致的感官品质下降,同时对贮藏过程中冷却猪肉pH值升高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增加也具有抑制作用,使冷却猪肉的货架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绿色魏斯氏菌 发酵液 生物被膜 冷却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结合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余龙霞 吴香 +3 位作者 李新福 张万刚 李聪 徐宝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热压结合处理在绿色魏斯氏菌致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超高压(350 MPa、25℃、10 min)和热压结合(350 MPa、50℃、10 min)对绿色魏斯氏菌进行压力处理,研究了热压结合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生理特性、细胞形态特征、细胞... 为了探究热压结合处理在绿色魏斯氏菌致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超高压(350 MPa、25℃、10 min)和热压结合(350 MPa、50℃、10 min)对绿色魏斯氏菌进行压力处理,研究了热压结合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生理特性、细胞形态特征、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压结合处理使菌落总数从超高压处理时的7.67(lg(CFU/mL))显著下降到5.71(lg(CFU/mL))(P<0.05),协同的热处理使菌体表面出现严重褶皱、菌体内含物变性凝固加剧,使细胞膜损伤,从而改变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外紫外吸收物质显著增加(P<0.05)。因此,热压结合处理在超高压致死细菌中会加剧细胞膜的形变及损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内紫外吸收物质的流出,实验结果为热压结合灭活绿色魏斯氏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结合灭 绿色魏斯氏菌 细胞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魏斯氏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张艺鸽 姜晓冰 +1 位作者 于涛 孙丽滢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6,共6页
以rpo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绿色魏斯氏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方法。针对rpo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绿色魏斯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 以rpo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绿色魏斯氏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方法。针对rpo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绿色魏斯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评价体系的检测效果,同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绿色魏斯氏菌,对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达到2.667×10^(-3) pg/μL,对纯培养物和模拟污染牛肉样品直接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30 CFU/mL和0.8 CFU/g;与常规PCR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其1 000倍;不同浓度样品独立重复实验循环阈值的标准差均小于1,变异系数在0.02%~1.28%之间。本研究所建立的绿色魏斯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是快速检测绿色魏斯氏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魏斯氏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rpo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卤鸭脖和鸭翅贮藏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及关键腐败菌分离研究
8
作者 胡新炎 李军 +4 位作者 涂宗财 郭德斌 胡明明 郭英 罗义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5-102,共8页
为探究不同区域酱卤鸭脖和鸭翅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关键腐败菌,该研究以散装市售酱卤鸭脖和鸭翅为研究对象,采集南昌市4个不同区域样品,在室温下(20℃)贮藏2~6 d。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24个样品中的细菌16S... 为探究不同区域酱卤鸭脖和鸭翅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关键腐败菌,该研究以散装市售酱卤鸭脖和鸭翅为研究对象,采集南昌市4个不同区域样品,在室温下(20℃)贮藏2~6 d。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24个样品中的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共产生989839条有效序列,这些序列聚类成458个操作性分类单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1)所有样品总体上按地理位置聚集,但不同种类酱卤鸭肉制品和不同贮藏时间的样品相对分散,说明地理位置是影响酱卤鸭肉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种类和贮藏时间是另外2个影响因素;2)酱卤鸭脖和鸭翅中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小牛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vitulinus)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丰度最高,且是所有样品中的共有微生物,说明它们可能是酱卤鸭脖和鸭翅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通过纯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到一株绿色魏斯氏菌6-M,推测其可能是关键致腐微生物。该研究为了解酱卤鸭脖和鸭翅的微生物腐败机制以及制定有效的防腐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脖和鸭翅 贮藏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绿色魏斯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低温熟牛肉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徐雅梦 姜晓冰 +2 位作者 于涛 姜晓杰 张艺鸽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27,共5页
为研究真空包装低温熟牛肉中腐败菌的种类和特性,利用细菌常规培养方法,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挑选差别较明显的12株菌。通过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以及16S r DNA序... 为研究真空包装低温熟牛肉中腐败菌的种类和特性,利用细菌常规培养方法,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挑选差别较明显的12株菌。通过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以及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结合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12株菌所属的种。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2株菌中,3株为绿色魏斯氏菌,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2株为巴黎链球菌,2株为粪肠球菌,1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1株为特基拉芽孢杆菌,1株为嗜冷杆菌属的Psychrobacter urativorans。其中绿色魏斯氏菌是导致样品变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肉制品 腐败 绿色魏斯氏菌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