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企业绿色创新的理论逻辑、影响机制与政策效应
1
作者 张华 刘冬阳 魏影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20,共9页
文章从绿色金融政策功能实现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梳理绿色金融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该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激励是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三方有效互动的结果,因此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与政策效应需要关注不同行为... 文章从绿色金融政策功能实现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梳理绿色金融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该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激励是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三方有效互动的结果,因此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与政策效应需要关注不同行为主体的特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在资源导向、风险补偿和信号传递等方面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激励机制,政策制定及执行主体所处的环境复杂性及禀赋异质性决定了政策效应具有“有效论”与“无效论”两种结论,集中体现为政策波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因此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基于中国情境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值得持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绿色创新 理论逻辑 影响机制 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吗?——兼论金融资源错配和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刘海英 刘泽霄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4,共10页
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战略举措。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中国城市与上市企业的匹配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系统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 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战略举措。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中国城市与上市企业的匹配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系统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机制研究表明,金融资源错配会削弱绿色金融政策的积极效应,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则能有效增强政策效果。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区域维度看,绿色金融政策对东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对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从企业特征看,政策对高研发强度企业的绿色转型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对低研发强度企业的影响则相对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存在供给过度型资源错配的企业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企业绿色转型 金融资源错配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能源消费与城市经济绿色转型
3
作者 刘小湘 邓纲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3,共10页
绿色金融政策作为推动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与结构优化、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政策作为推动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与结构优化、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绿色金融政策、能源消费与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可显著推动城市经济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绿色金融政策赋能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两条重要传导路径;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推动本地城市经济绿色转型,还可推动相邻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对非老工业基地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能源消费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城市经济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政策评价
4
作者 郭静怡 王玲 王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28-7439,共12页
绿色金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建立生态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2010年12月至2024年4月发布的面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政策内容进行政策要素、政策质量和政策工具结构的评价,结果表明:(1)政策... 绿色金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建立生态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2010年12月至2024年4月发布的面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政策内容进行政策要素、政策质量和政策工具结构的评价,结果表明:(1)政策关键词以"生态"和"绿色"为核心,"产品"和"金融"为支撑,"支持"和"价值"为导向,"融资"和"创新"为推动力,并通过"项目"、"探索"、"鼓励"等方式实现政策目标;(2)政策要素的平均连接度为781.68,且在政策网络中有22.59%的关系集中于少数核心政策,每两个政策要素之间的平均关系强度为15.95,显示出政策要素间的协同存在不均衡性,部分要素联系较弱;(3)在政策质量评价方面,各地面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政策均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其中华中、华南、西北和华东地区的政策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时效、政策领域和政策工具是影响政策质量的关键因素;(4)政策工具结构方面,需求型、环境型、供给型分别占比57.69%、23.25%、19.06%。在19个具体政策工具中,占比排名前五的工具有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产业引导、产权抵押,合计占比55.85%,占比排名后五的有制度规范、信用评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技术支持,合计占比仅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绿色金融政策 PMC指数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压力与企业ESG表现
5
作者 吴裕晴 黄思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3-157,共5页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快速形成的阶段,科学客观地评估绿色金融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3年试验区省份的1351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快速形成的阶段,科学客观地评估绿色金融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3年试验区省份的1351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并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低定价能力、低政府补助等相对弱势的企业中,说明绿色金融政策是传统金融制度的有效补充。本文进一步从制度压力视角分别考察了规制压力、规范压力和认知压力的调节作用,发现规制压力显著增强了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政策效果,而规范压力和认知压力作为非正式的规范约束,并未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制度压力 企业ESG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新质生产力与企业行为
6
作者 雷学 张才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2,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可持续发展迫切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政策效果备受关注。绿色金融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制度理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可持续发展迫切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政策效果备受关注。绿色金融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基于2012~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影响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环境关注度和增强企业在行业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来实现。此外,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导向的投资策略,显著增强了绿色金融政策、环境关注度和网络中心性对新质生产力的正向影响。本文不仅丰富了绿色金融与企业创新的交叉研究,深化了对长期投资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理解,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导者在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新质生产力 制度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环境注意力 网络中心度 耐心资本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企业行为与中国工业非对称转型 被引量:6
7
作者 董景荣 张文卿 +1 位作者 李隋佳 李婷婷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88,共17页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产业转型效应能否契合中国工业转型需求有待检验。以2015-2022年A股工业企业为样本,以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工业转型效应...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产业转型效应能否契合中国工业转型需求有待检验。以2015-2022年A股工业企业为样本,以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工业转型效应,并从微观企业行为层面分析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存在“非对称转型”效应,其总体上提高了污染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绿色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利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机制检验发现,对于污染行业,绿色金融政策倒逼企业优化要素配置效率但抑制了企业创新行为,导致生产效率短期提升明显但长期增长动力不足;对于绿色行业,绿色金融政策明显激励了企业创新投入,但抑制了企业要素配置优化行为,导致生产效率短暂下降,但在较长时间窗口内稳步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排污收费政策和研发补贴政策搭配使用能够削弱绿色金融政策对污染行业的创新抑制效应、提高绿色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从而缓解绿色金融政策的“非对称转型”效应,促进中国工业整体生产效率在短期和中长期内均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企业行为 污染行业 绿色行业 新型工业化 非对称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与“两高”企业融资成本——信号博弈下绿色创新的中介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蒙大斌 李新宇 李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32,共10页
探究绿色金融政策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揭示绿色金融政策背景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策略性行为与融资活动的关系:绿色金融政策会引发企业“信号战争”与绿色创新行为,进而形成多... 探究绿色金融政策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揭示绿色金融政策背景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策略性行为与融资活动的关系:绿色金融政策会引发企业“信号战争”与绿色创新行为,进而形成多种纳什均衡,对“两高”企业融资产生不同影响。基于537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采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两高”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绿色金融政策不仅能够直接降低“两高”企业融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技术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3条间接路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信号博弈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协同有效性研究——基于多维文本量化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李想成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3,共7页
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属性—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与系统耦合协同模型,从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 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属性—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与系统耦合协同模型,从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多个维度对2016—2022年中央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水平逐渐提升,但总体强度仍较低;在区域上,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三维协同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政策类型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政策工具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结构失衡,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多而需求型工具略少。因此,为提高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有效性,应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多维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政策协同 文本量化 文本相似度 耦合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剑平 黄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5,共12页
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以及绿色金融政策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然后通过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绿色金融政策调节效应的变化特征,同时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检验... 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以及绿色金融政策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然后通过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绿色金融政策调节效应的变化特征,同时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及绿色金融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绿色发展的冲击效应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此作用存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双门槛效应,绿色金融政策反向调节这一促进影响,并存在“U型”调节特征。长期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及其与绿色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对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U型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对农业企业碳减排激励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珍彩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0-84,共5页
本文以中国2017年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与农业类上市公司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的... 本文以中国2017年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与农业类上市公司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碳排放强度,且这一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导致的融资约束效应和媒体监督效应是农业企业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绿色金融政策影响下,农业企业实质性提高了其环境责任意识,加大了环保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碳减排效应 农业企业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公司治理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以502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92
12
作者 杨熠 李余晓璐 沈洪涛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131-139,共9页
以502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08年度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系统考察绿色金融政策下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股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以... 以502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08年度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系统考察绿色金融政策下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股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以及设立环保部等公司治理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影响非常显著,而绿色金融政策则强化了这些因素的环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环境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重污染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绿色金融政策及其立法路径——兼论作为法理基础的“两型社会”先行先试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红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绿色金融政策是"两型社会"建设中可资利用的一种市场激励机制,它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与绿色保险等制度。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规则内容上还有完善的空间。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的可能路径,是在"... 绿色金融政策是"两型社会"建设中可资利用的一种市场激励机制,它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与绿色保险等制度。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规则内容上还有完善的空间。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的可能路径,是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把它从环境经济政策转化为"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其法律化的正当性基础是"两型社会"的"先行先试权"和"先行先试"立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绿色信贷 绿色保险 绿色证券 先行先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推动了低碳发展吗?——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为例 被引量:35
14
作者 赵军 刘春艳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52,共8页
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中国重点省域的2003—2016年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政策是否推动了低碳发展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基于断点回归设计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 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中国重点省域的2003—2016年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政策是否推动了低碳发展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基于断点回归设计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其局部平均处理效应为0.23吨/万元;绿色金融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一带”沿线重点省域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模型表明,环境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更有助于绿色金融政策减排效应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低碳发展 断点回归设计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政策协同与工业污染强度——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邹锦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4,共4页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指数,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与工业污染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绿色金融政策都有助于降低工业污染...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建立了绿色金融政策指数,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与工业污染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绿色金融政策都有助于降低工业污染强度,但地方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工业污染强度的效果更好;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部门间的绿色金融政策协同性越高,工业污染强度降低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政策协同 工业污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自敏 李娟 申颢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2,共15页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如何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遂昆 董晨曦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6,共14页
基于将绿色债券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后,中性企业也会倾向于绿色转型以获取更低成本的金融资源;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 基于将绿色债券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探究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后,中性企业也会倾向于绿色转型以获取更低成本的金融资源;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将AA级以上绿色信用债券纳为合规担保资产,会释放对绿色创新的激励信号并引导相关企业绿色转型。机制检验发现,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降低了相关债券资产的发行利差,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并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央行担保品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了低风险承担水平的企业绿色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央行担保品扩容 债券发行利差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传递视角下绿色金融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减排的影响
18
作者 刘婷婷 周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制造业企业亟须借助绿色金融突破制度和效率窘境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同发展。该研究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政策冲击,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制造业企业亟须借助绿色金融突破制度和效率窘境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同发展。该研究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政策冲击,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在政策传递视域下系统剖析了绿色金融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减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绿色金融政策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②该政策的减排作用主要凸显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且对高环境规制强度组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减排效果优于低环境规制强度组企业、国有企业。③从机理来看,政策制定主体的财政激励增强了绿色金融政策对制造业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政策传导主体的资源配置减弱了绿色金融政策对制造业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约束作用高于激励作用的现象;政策反馈主体的策略性创新套利行为是企业减排的关键动因。④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产生了积极的环境改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但社会福利效应并未完全显现。鉴于此,政策制定主体应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广试验区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政策传导主体应深化信贷机制改革,实行有差异的动态授信策略,创造优良的投融资市场环境;政策反馈主体应加快实质性创新技术攻关,择优选取最佳绿色转型模式,充分释放绿色金融政策红利。该研究在理论上完善了绿色金融政策现有分析框架,在实践上为制造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制造业 污染减排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贴息政策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基于自愿性与强制性披露动机下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玉强 周宝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披露高质量的环境信息不仅是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制订基础,也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8~2023年上市公司样本,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激励效应及... 披露高质量的环境信息不仅是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制订基础,也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8~2023年上市公司样本,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财政与金融相协调的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显著改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2)核心机制在于自愿性披露机制和强制性披露机制,前者主要是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增加高管绿色认知得以实现,后者表现为通过政府监管水平提升引致的合规效应强制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3)政策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更强的激励效应。本文结论为其他激励性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贴息政策 环境信息披露 债务融资成本 高管绿色认知 政府监管 合规效应 激励性绿色金融政策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还是促进:绿色金融政策与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来自中小工业企业的证据
20
作者 文学舟 张一睿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5年第5期164-176,共13页
促进中小重污染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绿色金融政策是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将2016年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21年中国... 促进中小重污染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绿色金融政策是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将2016年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21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工业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影响中小重污染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效果与机制,结果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会抑制中小重污染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投资低效和负债压力增大是绿色金融政策抑制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属行业竞争水平较高以及受政府补助水平较低企业绿色转型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中小重污染工业企业 绿色转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