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性视角下绿色转型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晓岭 丁相安 秦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9,共6页
从"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思路出发,结合混合评价、全局分析和共同前沿技术构建绿色转型绩效的测度模型。基于二十国集团(G20)2000~2015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组绿色转型绩效最高,处于绿色生产技术... 从"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思路出发,结合混合评价、全局分析和共同前沿技术构建绿色转型绩效的测度模型。基于二十国集团(G20)2000~2015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组绿色转型绩效最高,处于绿色生产技术的前沿和领先地位,并实现了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组的绿色转型绩效次之,其绩效增长主要受益于管理制度的优化,但出现了技术退步现象;其他发展中国家组的绿色增长具有波动性,技术创新带来的积极作用仍不能缩小其与最优前沿绿色技术的差距。根据对"追赶型"、"创新型"和"领先型"国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各国实现绿色转型的异质性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异质性 绿色转型绩效 混合测度 二十国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评价——来自中国114个地级市的检验 被引量:30
2
作者 聂雷 王圆圆 +1 位作者 张静 张宇硕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展开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4个资源型地级市的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继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不同... 展开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4个资源型地级市的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继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绿色转型绩效差距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首先,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绩效的高低主要依赖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效果,环境转型绩效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然后,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转型发展存在周期性特征,但由于四类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途径不同,转型效果也存在差异;最后,城市绿色转型总体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的组内差距整体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组内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大,均值为0.1585,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小,均值为0.0858,组内差距的缩小是总体差距缩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转型绩效 主成分分析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资源配置与绿色转型绩效
3
作者 王浩 蒋金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89-107,共19页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发了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系统性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基于2011—2021年全国24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及城市绿色转型绩效测度指标...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发了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系统性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基于2011—2021年全国24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及城市绿色转型绩效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同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了数实融合对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实融合对城市绿色转型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重要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市场一体化水平和数字治理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的存在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绩效,技术水平高的城市能够享受更明显的数字红利,相比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实融合能够带来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数实融合对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由此,从拓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广度、完善数字平台和数据市场建设及促进协同发展等方面对提高绿色转型绩效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绿色转型绩效 网络SBM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