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 被引量:20
1
作者 方世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2,共8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从而顺利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要科学地认识以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的本质要义,清晰地理解其价值诉求,深刻地把握其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经济社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素波 王国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1,共10页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道。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两个系统在时空上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综合指数...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道。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两个系统在时空上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综合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两个系统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异质性;各省份的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位于“低—低”类型集聚区间的省份较多;2010—2021年,耦合协调度的重心主要向东南方向迁移,标准差椭圆在东西方向呈收缩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扩张趋势。研究采用系统动态行为和“时间—空间”研究范式,丰富了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研究,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制定有效的绿色转型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