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加小区环境“绿量”创造人居绿色空间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晨 周华春 《中国园林》 2000年第2期56-57,共2页
居住小区中的绿化质量标志着小区的整体水平 ,而如能巧妙地增加绿化面积又会给小区环境设计带来极大的改观 ,文中介绍了一些实践经验 。
关键词 小区环境 环境绿量 人居绿色空间 居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环境与地域文化建构——历史传承视角下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锋 麻玉坤 +1 位作者 黄少侃 王少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80,共12页
城市滨水空间对于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营造地域文化意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定性阅读等方法,借助定量分析和定性感知的文献分析体系系统梳理了相... 城市滨水空间对于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营造地域文化意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定性阅读等方法,借助定量分析和定性感知的文献分析体系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总结了历史传承视角下滨水空间研究的阶段特征、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热点,厘清了历史传承视角下的滨水空间研究脉络。总体而言,滨水空间历史传承研究可以划分为开发建设、改造更新和历史传承3个阶段;滨水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复兴、滨水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滨水公共空间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前国内滨水空间历史传承研究的热点内容。现有研究存在研究区域失衡、实证研究不足、“宜人”和“宜文”的分离化严重等问题,未来研究应重视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学科综合性、人居环境和地域文化和谐统一的重要性等内容,深入地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研究体系,为中国滨水空间的历史传承和保护研究提供方向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承 滨水空间 人居环境 地域文化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人居环境中绿色空间的拓展──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敏 《中国园林》 1997年第6期43-48,共6页
本文通过对佛山城市概况和市区绿地现状的分析,论述了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 绿色空间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绿色资源,建设绿色空间,优化人居环境——2007“风景园林月”启动会
4
作者 金荷仙 《中国园林》 2007年第4期29-29,共1页
2007年4月6日,2007“风景园林月”启动会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主持。两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干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中国工程院院原副总工、资深风景园林专家刘... 2007年4月6日,2007“风景园林月”启动会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主持。两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干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中国工程院院原副总工、资深风景园林专家刘家麒等分别作了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资源 绿色空间 人居环境 中国工程院 保护 优化 科学技术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脉绿色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左宾 敬博 +2 位作者 郭乾 李炬 魏阿妮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7,共8页
秦巴山脉横跨南北地理空间,是我国的中央水库和国家绿肺。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秦巴山脉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和贫困多发地区,内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冲突巨大。课题首先剖析了秦巴山脉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城乡发... 秦巴山脉横跨南北地理空间,是我国的中央水库和国家绿肺。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秦巴山脉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和贫困多发地区,内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冲突巨大。课题首先剖析了秦巴山脉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布局冲突、绿色发展与城乡空间的建设脱节两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生态先导,绿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生态先导"战略上,划定秦巴山脉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从人口、产业和城乡空间分布方面实现"生态先导"的人居环境空间整合。在"绿色为本"的战略上,总结城乡布局模式、构建交通支撑系统和特色风貌体系,构建"绿色为本"的城乡人居环境模式。最终实现秦巴山脉城乡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为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营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 城乡人居环境 绿色发展 生态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环境促进健康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曦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健康行为在绿色空间中得以实现。跑步、骑行、健步、健身、跳舞、跳操、露营、野餐、玩飞盘、皮划艇、儿童游戏、种菜等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更是一种对健康的投资。这些健康行为与绿色空间的紧密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健康行为在绿色空间中得以实现。跑步、骑行、健步、健身、跳舞、跳操、露营、野餐、玩飞盘、皮划艇、儿童游戏、种菜等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更是一种对健康的投资。这些健康行为与绿色空间的紧密联系,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健康与所处环境密不可分。健康与城市环境紧密相关,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的质量,如空气和水的清洁度,以及绿色空间的获取便利与否,都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儿童游戏 健康行为 皮划艇 跑步 人居环境 露营 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口岩画空间分布与历史环境风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权东计 李海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5,共5页
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性的远古艺术形式,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类文化现象。我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 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性的远古艺术形式,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类文化现象。我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贺兰山又是我国北方岩画的代表,而分布集中、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时间跨度大、作画民族多、内涵丰富的贺兰口又是贺兰山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岩画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其存在的历史环境,研究岩画与历史环境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岩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岩画综合研究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历史环境 空间分布 文化内涵 艺术形式 艺术手法 社会生活 文化现象 时间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需求匹配视角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分异识别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济南西部新城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肖华斌 盛硕 +1 位作者 安淇 施俊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5-69,共5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是可持续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已有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集中在其本体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可达性等方面(供给)...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是可持续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已有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集中在其本体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可达性等方面(供给),缺乏对城市居民活力分布及行为特征(需求)的探讨,容易造成绿色基础设施的供给与需求空间不匹配。在构建城市居民行为空间分布与绿色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及水平空间耦合途径的基础上,识别并分类其供需空间分异情况。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从供需空间匹配角度将绿色基础设施供需分异区划分为服务盲区、绿地休闲空间缺失区及街道步行意愿缺失区。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从满足居民游憩活动、步行空间两方面,分别针对西客站片区、长清老城区提出优化策略。模拟验证后发现,新增及转化的绿色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可覆盖80%以上的服务缺失区,可有效提升绿色基础设施服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优化 供给-需求匹配 空间分异 济南市西部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聚落人居文化溯源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闫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2-255,共4页
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具有特殊性、典型性,是当地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其"空间"模式已跨越了单纯的建筑功能划分,呈现出当地民族人居文化的演进,是区域性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类因子的综合体现。... 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具有特殊性、典型性,是当地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其"空间"模式已跨越了单纯的建筑功能划分,呈现出当地民族人居文化的演进,是区域性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类因子的综合体现。本文以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田野调研为依据,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区域性人居建筑环境体系,溯源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空间模式的成因及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人居空间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登谷 《中国城市林业》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城市森林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是以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为中心,研究森林在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及其同影响城市发展的生态因子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仅从城市森林定义中,探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影响。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社会影响 文化内涵 城市空间结构 人居环境 城市生态 社会因素 生态因子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建筑园林的文化内涵解读——评《江南建筑与园林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颖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3-I0003,共1页
江南建筑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凭借独特的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要素相融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满足了古代文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更是我国传统人居中哲学与美学思想的... 江南建筑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凭借独特的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要素相融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满足了古代文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更是我国传统人居中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深入挖掘并梳理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江南传统人居物质与精神谱系建构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文化 建筑小品 造园手法 建筑园林 居住环境 内涵解读 古代文人 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 构筑以生态为主的绿色空间——浅谈流花湖公园景区建设新思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全小燕 《广东园林》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中国21世纪议程》
关键词 流花湖公园 以人为本 绿色空间 人居环境 城市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乡村绿化美化成绩显著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被引量:2
13
作者 绿文 《国土绿化》 2019年第9期46-49,共4页
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是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的具体行动,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先手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就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绿色产业新业态发... 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是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的具体行动,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先手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就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绿色产业新业态发展,弘扬乡村优良传统生态文化和淳朴民风。就是要通过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美境、以绿兴产,盘活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要素,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带动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林草产品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广大农民共享绿化成果,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绿化美化 华北地区 传统生态文化 成绩 绿色产业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中纸艺的匠心运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25-I0025,共1页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空间规划、美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纸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逐渐受到了环境艺术设计者的关注。纸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更能够加强空间的文化内涵和...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空间规划、美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纸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逐渐受到了环境艺术设计者的关注。纸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更能够加强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本文将深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中纸艺的匠心运用,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综合性艺术 纸艺 空间规划 艺术氛围 审美价值 材料科学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旅融合背景下果园设计及空间布局规划分析——《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若彤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期152-153,共2页
以果为媒、以旅兴果,推进果园多功能建设,是果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果园设计及空间布局规划,致力于打造精品果园,是实现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从现实意义来看,果旅融合可以推动果业由单一产业链转向果园观光... 以果为媒、以旅兴果,推进果园多功能建设,是果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果园设计及空间布局规划,致力于打造精品果园,是实现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从现实意义来看,果旅融合可以推动果业由单一产业链转向果园观光、果树认养及科普教育,从而提高果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长远意义来看,果旅融合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振兴 科普教育 农村人居环境 空间布局规划 深度融合 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
16
作者 张浪 《园林》 2024年第3期2-3,共2页
当前,国际组织尤其是以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环境署(UNEP)、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开发计划署(UNDP)为代表的工作框架中,提出了治理、管理、空间实践、数据科学与金融各个领域的协同支持开展。中国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 当前,国际组织尤其是以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环境署(UNEP)、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开发计划署(UNDP)为代表的工作框架中,提出了治理、管理、空间实践、数据科学与金融各个领域的协同支持开展。中国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研究主要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管控土地利用并引导新的城乡结构、挖掘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强调其在存量更新中微观及中观层面的社会性和地方性。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绿色生命支持系统”,与传统绿色空间相比,更注重对自然与半自然要素的多尺度审视,强调尺度分类、多功能效益与网络建设,可引导各生态规划协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命支持系统 联合国人居 城乡结构 绿色空间 环境 开发计划署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
17
作者 张浪 《园林》 2024年第8期2-3,共2页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在此背景下,以促进公共健康为目的的人居环境建设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其中,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个跨尺度多层...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在此背景下,以促进公共健康为目的的人居环境建设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其中,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个跨尺度多层次、相互连接的绿色网络结构,包含国家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基础设施化的城乡绿色空间和绿色化的市政工程基础设施三个层次,因其耦合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双重属性,所以其既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共健康干预的重要空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市政工程 生命支持系统 人居环境建设 空间途径 公共健康 人类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玉倩(文/图) 王树声(文/图) +1 位作者 李小龙(文/图) 薛靖裕(文/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以文凝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都十分重视边疆的人居环境建设。古人所谓"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历来为"国之重事",有"先圣制法,亦务实边,盖以安中国也"、边疆治理"... 1.何谓"以文凝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都十分重视边疆的人居环境建设。古人所谓"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历来为"国之重事",有"先圣制法,亦务实边,盖以安中国也"、边疆治理"在德不在险"之说。因此,古人在重视边疆军事防御的同时,尤为强调以人文空间建设"聚民心""固安全",形成了独特的"以文凝边"的规划传统。从历史文献来看,"边"即"边陲","凝"即"凝聚","以文凝边"重在将人文空间建设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提升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与之词义相近,亦有"文化戍边""以文安边"等古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空间 规划手段 人居环境建设 军事防御 边疆治理 文化戍边 历史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氏故国 人居新城——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悦 于海漪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3期20-25,共6页
从自然山水格局与历史文化古城两方面分析归纳了徐州的城市特色资源;通过考察上述资源的保存现状与所面临的危机,研究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战略,其中在历史风貌保护方面分别针对实存、虚存、地下潜存的历史资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原则... 从自然山水格局与历史文化古城两方面分析归纳了徐州的城市特色资源;通过考察上述资源的保存现状与所面临的危机,研究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战略,其中在历史风貌保护方面分别针对实存、虚存、地下潜存的历史资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原则;而在新区城市特色方面,则提出了构建“城市紧凑低缓-地景山水相连”的新山水城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历史文化古城 山水文化 城市空间 人居环境 历史风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显校园生态文化——安徽大学新校区植物景观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静 傅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07年第2期36-38,共3页
根据安徽大学新校区南实验楼——笃行南楼的现状与特点,以安徽大学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为规划构想,对文化内涵、环境空间和植物配置进行细致分析,在保持对称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景观特色,营造文化家园”的设计思想,将中西... 根据安徽大学新校区南实验楼——笃行南楼的现状与特点,以安徽大学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为规划构想,对文化内涵、环境空间和植物配置进行细致分析,在保持对称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景观特色,营造文化家园”的设计思想,将中西空间理念相结合,遵循自然式植物配置原则,在相似的空间环境中,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环境宜人,独具特色的校园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设计 安徽大学 生态文化 新校区 校园 突显 环境空间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