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大学生群体绿色生活方式转型探究
1
作者 李俊琪 常鸿阳 《绿色中国》 2025年第6期163-165,共3页
制定“双碳”目标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参与者。当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转型的难度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对“双碳”目标存在着认知偏差,绿色生活习惯缺失等情况。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绿色生活方... 制定“双碳”目标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参与者。当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转型的难度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对“双碳”目标存在着认知偏差,绿色生活习惯缺失等情况。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绿色生活方式转型阻碍因素的分析,从多方面探寻绿色生活方式转型路径,通过强化理念教育、丰富校园实践活动优化消费环境等策略,助力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大学生群体 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社会信任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开春 王晓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3,共10页
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信任—信息—合作模型等,构建“社会信任—环境风险感知—环境关心—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 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信任—信息—合作模型等,构建“社会信任—环境风险感知—环境关心—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信任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分析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关心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可以直接激发绿色生活方式意愿,从而间接促进绿色生活方式行为;(2)居民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环境风险感知,间接抑制绿色生活方式行为;(3)社会信任会通过降低环境风险感知而减少环境关心,再同时间接抑制绿色生活方式意愿和行为。社会信任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双重作用机制表明,社会信任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社会信任虽然能直接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但是也可能通过降低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关心,抑制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和行为。因此,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可直接聚焦环境风险感知和环境关心,激发居民保护环境的内在情感和动力,以有效促进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社会信任 环境风险感知 环境关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推动了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吗? 被引量:75
3
作者 曹翔 高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103,共11页
以形成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践行碳减排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尚未有文献采用准自然实验法就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否有效推动了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形成这一问题进行评估,从而难以得到较为客观的... 以形成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践行碳减排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尚未有文献采用准自然实验法就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否有效推动了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形成这一问题进行评估,从而难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试点经验和启示。为此,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倍差法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水平的真实影响,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水平,该结论在使用包括PSM-DID、工具变量法等方法在内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此外,该政策效应存在一定时滞,并且在长期持续存在。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增加试点城市绿色产品供给而提高了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水平,但未能通过显著增强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来提高其绿色生活水平。③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来自城市居民生活用电、交通和供暖的碳排放强度,但对来自城市居民生活用气的碳排放强度无明显影响。④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水平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城市和大规模城市,而在西部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中不显著。此外,与南方城市相比,该政策效应在北方城市中更强。鉴于此,中国政府可进一步扩大低碳城市政策的试点范围;地方政府应致力于提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绿色生活方式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活方式中的现代性隐喻--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万里 朱婷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5-203,共9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体现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上。基于CGSS2010年的数据分析个体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发现,越认同自己的环境保护义务、越多接触大众传媒、居住在城市、在闲暇时间读书充电的个体行动者,越倾向于绿色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体现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上。基于CGSS2010年的数据分析个体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发现,越认同自己的环境保护义务、越多接触大众传媒、居住在城市、在闲暇时间读书充电的个体行动者,越倾向于绿色的生活方式;是否有过非农的工作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并不显著影响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选择。现代性的发展带来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促使人反思现代性问题,而反思性就孕育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现代性 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科学化——基于某地农村洁净型生活用煤推广实践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洪大用 李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过程的视角,分析洁净型生活用煤推广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逻辑,指出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不能简单地依靠传统形式的号召和动员,而应正视科学逻辑及其非全面性、行政逻辑及其非有效性、市场逻辑及其非...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过程的视角,分析洁净型生活用煤推广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逻辑,指出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不能简单地依靠传统形式的号召和动员,而应正视科学逻辑及其非全面性、行政逻辑及其非有效性、市场逻辑及其非完善性和生活逻辑及其非现代性,努力追求专家、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更加注重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社会过程 多元主体 行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活方式的结构与测量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毅平 游畅 +1 位作者 孙宇 李慧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9-355,共7页
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对241份访谈问卷进行内容分析,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由知、情、意、行四维度组成的理论假设,并依照该理论初步编制绿色生活方式量表。采用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系数为0... 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对241份访谈问卷进行内容分析,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由知、情、意、行四维度组成的理论假设,并依照该理论初步编制绿色生活方式量表。采用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系数为0.876,0.868;量表与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中高等相关,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的中低等相关;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此外,量表能较好区分环境态度与环保行为有不一致倾向的个体。因此,本研究制定的绿色生活方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可为区分“言行一致”或“言行不一”的个体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环境态度 环保行为 态度-行为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军 侯绍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3-220,共8页
自然资源存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合理性的评价尺度。绿色生活方式致力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共识和实践展开的互促共进,学术研... 自然资源存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合理性的评价尺度。绿色生活方式致力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共识和实践展开的互促共进,学术研究日益重视绿色生活方式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联结功能,将其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环节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视阈,并在价值判断、现实困境、案例经验、实践指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未来绿色生活方式研究还需在研究内容、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上结合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和系统多元的实践需求进行拓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 回顾与展望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设计理念在构建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韬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8-210,224,共4页
从服务设计与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入手,基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念,探讨指导绿色设计的方法和构建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中的运用。首先明确服务设计是什么,服务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如何、服务设计能做什么等相关理论内涵,明确绿色生活方... 从服务设计与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入手,基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念,探讨指导绿色设计的方法和构建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中的运用。首先明确服务设计是什么,服务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如何、服务设计能做什么等相关理论内涵,明确绿色生活方式概念。然后分析服务设计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和积极意义。最后提出服务设计在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中的应用策略和实施路径即建立"产品服务系统",探讨建立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念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生产与消费模式和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仅仅定位于减少对坏的影响,更在于对现有问题的解决,以构建设计、制造、行销、消费、回收、服务等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健康面貌,带来好的影响,最终达到用服务设计影响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与改善绿色生活方式和体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绿色生活方式 产品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活方式逻辑进路论析
9
作者 刘经纬 黄逸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7,共3页
构建绿色生活方式,首先要明确绿色生活方式的逻辑进路。从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核心原则、价值旨归三重维度出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逻辑进路进行论析。首先,确定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低碳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其次,分析... 构建绿色生活方式,首先要明确绿色生活方式的逻辑进路。从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核心原则、价值旨归三重维度出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逻辑进路进行论析。首先,确定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低碳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其次,分析绿色生活方式的核心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引领文明风尚、做到知行统一、服务生态建设;最后,提出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环保 绿色消费 节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转型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嘉祺 刘雯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4,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新时代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必然选择。由于绿色供给能力受到传统发展模式制约、绿色消费意识淡薄、绿色消费主体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新时代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必然选择。由于绿色供给能力受到传统发展模式制约、绿色消费意识淡薄、绿色消费主体缺位以及法律监管和补偿支持不到位等原因,我国绿色生活方式转型面临供给侧、需求侧、主体培育和体制机制等四重困境。新时代推动我国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应遵循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企业主导供给改革、民众培养消费习惯、社会组织参与宣传监督、数字化融合赋能的协同推进路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生活方式 高质量发展 绿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11
作者 柳剑平 蔡锐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5,共17页
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对碳减排的空间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会提升邻地的碳排放强度;城市规模越大、绿... 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对碳减排的空间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会提升邻地的碳排放强度;城市规模越大、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资源型城市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更突出,是否为低碳试点城市对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未产生显著影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公众环境关注降低碳排放强度,“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双碳”目标政策的提出能够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发挥其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 协同发展 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与生活方式绿色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晗进 吴风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为探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于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将江西、福建、贵州三个省级试验区设定为处理组,基于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双重差分模型(SDID)检验其对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显... 为探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于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将江西、福建、贵州三个省级试验区设定为处理组,基于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双重差分模型(SDID)检验其对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即有效改善了居民绿色生活方式,该结论在经过合成控制法(SCM)、更换衡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居民生活碳排放下降主要是由于绿色生产过程的优化而非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同时绿色化出行也是使得居民生活碳排放下降的渠道之一,但绿色消费方面的证据则不足以说明其为试验区建设降低居民碳排放的机制之一。另外,环境规制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替代性质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生活方式 合成双重差分(S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如何共同驱动绿色发展?——基于fsQCA的组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柳剑平 蔡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7,共14页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缩紧,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发展方式的变革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也需要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该研究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视角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缩紧,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发展方式的变革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也需要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该研究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视角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为案例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高(非高)水平绿色发展的组态效应及其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组态差异。结果表明:①单一条件不是实现高水平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非产业绿色转型是导致非高水平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②根据重要影响因素的异同将5条高水平绿色发展的驱动路径划分为产业-效率-需求驱动型、产业-需求驱动型和效率-需求驱动型;非高水平绿色发展的驱动路径有3条,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绿色转型和绿色消费需求缺失是导致非高水平绿色发展的主要原因。③绿色发展的驱动路径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绿色发展驱动路径具有一致性和完备性,中西部地区驱动路径更加多元和分散。④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产品需求和绿色消费能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提出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最佳绿色发展路径:高水平绿色发展地区要在深化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协同发展,低水平绿色发展地区需明确自身发展短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方面制约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市城镇居民绿色低碳生活调查研究
14
作者 金珂羽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41-247,共7页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改善,但也造成了居民消费领域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城镇居民支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仍存在对于绿色低碳的认识度...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改善,但也造成了居民消费领域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城镇居民支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仍存在对于绿色低碳的认识度不清晰、参与主动性低、垃圾分类回收情况不乐观、新能源汽车和自行车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从加大绿色低碳生活宣传力度、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及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促使居民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传播者与参与者,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生活方式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路径研究
15
作者 梁红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89,共3页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目前,农民虽然逐步养成绿色、健康、低碳的生活价值理念,但是还存在着绿色低碳消费质量较低、绿色低碳生活价值观尚未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知识储...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目前,农民虽然逐步养成绿色、健康、低碳的生活价值理念,但是还存在着绿色低碳消费质量较低、绿色低碳生活价值观尚未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知识储备不足、农村绿色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力度不够、基层政府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绿色生态文化基础薄弱、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励机制不到位,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转化机理研究——以绿色消费为视角 被引量:19
16
作者 盛光华 高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6,共9页
基于消费者创新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生活方式绿色化过程中生活方式各维度对绿色消费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领导意识与发展意识会促进消费者产生消费者创新性和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意向,而时尚意识和价格意识则不利于... 基于消费者创新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生活方式绿色化过程中生活方式各维度对绿色消费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领导意识与发展意识会促进消费者产生消费者创新性和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意向,而时尚意识和价格意识则不利于消费者创新性和绿色消费意向的形成;消费者创新性和环境态度都能够正向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向;消费者创新性在生活方式的领导意识和发展意识维度对绿色消费意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态度在消费者创新性和绿色消费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绿色 消费者创新性 环境态度 绿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断与接续:量化自我构建对生活方式绿色转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键 张瑞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2-101,共10页
量化情景在消费者自我构建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本文实证考察量化情景及由此产生的量化自我构建过程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绿色转变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发现,量化情景比非量化情景促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生活方式绿色转变... 量化情景在消费者自我构建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本文实证考察量化情景及由此产生的量化自我构建过程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绿色转变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发现,量化情景比非量化情景促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生活方式绿色转变意愿;实验二发现,消费者对量化结果的感知不一致和自尊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非绿色生活方式的中断意愿。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在非绿色生活方式中断意愿到绿色生活方式接续意愿的转变过程中产生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结论能够为厂商的绿色产品推广和政府的绿色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情景 量化自我构建 绿色生活方式 行为转变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
18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5,共1页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环发〔2015〕13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通过各级环保部门进行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完善政策,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引导实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生...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环发〔2015〕13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通过各级环保部门进行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完善政策,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引导实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 绿色 生态文明建设 宣传教育 环保部门 价值理念 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61家园艺驿站引领首都市民感受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19
作者 《国土绿化》 2020年第3期20-25,共6页
学插花、做花匠、赏盆景、购鲜花……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身边的园艺驿站,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感受生态文化的无穷魅力。园艺驿站是北京市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为了顺应新时代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学插花、做花匠、赏盆景、购鲜花……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身边的园艺驿站,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感受生态文化的无穷魅力。园艺驿站是北京市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为了顺应新时代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创新性地以园艺驿站为载体,把绿色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市民身边,打通生态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1处园艺驿站对市民开放,成为市民提升园艺水平,体验绿色生活方式,享受身边的绿色福祉的绿色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绿化 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家园 首都市民 最后一公里 园艺 插花 驿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的双重交互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键 魏胜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1,共11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的双重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1)生活方式维度中的时尚意识、领导意识、价格意识及发展意识对绿色消费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主观规范在时尚意识和发展意识对绿色消费意向的影...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的双重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1)生活方式维度中的时尚意识、领导意识、价格意识及发展意识对绿色消费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主观规范在时尚意识和发展意识对绿色消费意向的影响中起到正向的交互作用;(3)感知行为控制在时尚意识和价格意识对绿色消费意向的影响中起到正向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消费者所感知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在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意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绿色 主观规范 感知行为控制 绿色消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