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首市稻+鸭+蛙绿色生产模式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付维新 廖汉玉 +2 位作者 袁航 王家栋 孙贤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24-26,共3页
自2014年起在湖北省石首市全域探索绿色发展,在水稻生产上创新应用稻+鸭+蛙绿色生产模式,集成10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水稻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转好的良好成效。
关键词 稻+鸭+蛙 绿色生产模式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石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技术示范推广与应用
2
作者 阮芝艳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9期44-45,共2页
五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当地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五峰示范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技术,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园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提升五峰茶叶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主要对五峰茶叶绿色... 五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当地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五峰示范推广茶叶绿色生产技术,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园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提升五峰茶叶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主要对五峰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作出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绿色生产模式 示范推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都市实施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示范项目前后生物群落变化探析
3
作者 朱祚亮 江书春 +3 位作者 廖贵新 张卜芬 王运凤 余昌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66-66,69,共2页
阐述了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单位及基地基本情况,介绍了该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并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生物群落变化情况,以期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示范项目 实施情况 推广技术 生物群落变化 湖北宜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烟台设施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4
作者 张颖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8期46-47,共2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而且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而且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设施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该文以山东烟台设施农业为例,深入探讨了设施农业绿色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策略,以期能够促进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绿色生产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青毛豆高效绿色生产生态循环模式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桂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53-54,共2页
本文介绍了小麦—青毛豆高效绿色生产模式的实施主体及技术原理,阐述了其配套技术,对该模式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青毛豆 高效绿色生产模式 技术原理 配套技术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绿色生产全程托管新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宏俊 刘万学 +1 位作者 梁金波 陈清华 《南方农业》 2019年第9期113-114,共2页
为积极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构建减肥减药、轻简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专业化服务的绿色增产模式。同时,为应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紧张,农村“993861部队”科学种茶水平及理念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现... 为积极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构建减肥减药、轻简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专业化服务的绿色增产模式。同时,为应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紧张,农村“993861部队”科学种茶水平及理念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现状,恩施市芭蕉乡探索出一种茶园全程托管新模式。该模式采用“公司+专业技术团队+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由政府引导监督、茶农购买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在恩施推广面积超过666.67hm^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绿色生产模式 全程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技术诱导作用与清洁生产模式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德 侯佳宁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160,共11页
目前,出口商品符合欧美环保标准并体现较强的安全性、节能性是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备要素之一。在高强度环境规制背景下,清洁生产模式才是调和环境约束、资源瓶颈和产品竞争力三者矛盾的根本办法。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6年制造业面... 目前,出口商品符合欧美环保标准并体现较强的安全性、节能性是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备要素之一。在高强度环境规制背景下,清洁生产模式才是调和环境约束、资源瓶颈和产品竞争力三者矛盾的根本办法。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6年制造业面板数据,从本土企业出港货物价值角度跨国比较商品竞争力,避免了"工业排污对外转移"的统计疏漏;在Acemoglu等(2002)绿色技术路径理论框架下,估计环境规制驱动清洁生产进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门槛效应,推断中国制造业是否通过生产模式的转变适应了绿色贸易行业标准。研究发现:(1)大部分企业从清洁能源替代入手减低工业污染排放,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7.224个单位;(2)当行业技术水平可以适应较高环境规制门槛时,环保型生产将提高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71.595个单位;(3)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有效减低工业废气污染,高强度工业废气排放管制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本文通过检验行业对现有环境规制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模式中清洁能源占比佐证了中国制造业已开始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但总体技术研发水平仍偏弱,正处于向资源轻量型生产模式转变初期。以上实证结果为中国工业实现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提供微观事实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清洁能源 出口竞争力 门槛效应 制造业 绿色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培 邵宇婷 +2 位作者 王志国 唐艺玲 王建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32-1343,共12页
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秋2017年秋5年9季)对比了两种施氮水平[减量施氮(300 kg hm 2,N1)和常规施氮(360 kg hm 2,N2)]、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单作(SS)、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 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秋2017年秋5年9季)对比了两种施氮水平[减量施氮(300 kg hm 2,N1)和常规施氮(360 kg hm 2,N2)]、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单作(SS)、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4间作(S2B4)、大豆单作(SB)]的甜玉米、大豆及系统产量的动态变化,采用W^2(Wricke’s ecovalence,生态价值指数)、变异系数(CV)和可持续指数(SYI)评价了产量的时间稳定性,旨在为华南地区一年2熟制甜玉米产区地力保育和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甜玉米、大豆和系统总产量呈现明显的生产季节动态变化,不同年季、种植模式对甜玉米、大豆和系统总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施氮水平仅显著影响甜玉米的产量。2)所有间作处理甜玉米的相对产量均高于单作,间作系统的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s)均大于零,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能稳定地保持间作优势且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不同处理甜玉米产量的W^2、CV和SYI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单作大豆的W^2值显著高于间作,单作大豆的产量稳定性低于间作大豆。种植模式对系统总产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且间作大豆提高了其稳定性。4)间作大豆显著提高了土壤地力贡献率,S2B3和S2B4的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75.07%和74.27%,比SS分别高30.29和29.47个百分点。5)与单作甜玉米相比,9季甜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pH,缓解了长期大量施氮导致的土壤酸化对地力的影响。连续减量施氮没有影响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300kg·hm^-2的施氮量能够满足甜玉米和大豆对氮素的需要。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是华南甜玉米产区资源高效利用、系统产量稳定的可持续绿色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甜玉米//大豆间作 产量稳定性 土壤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绿色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