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1
作者 曹玮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性方面切入,构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4—2023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熵权法与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采用区域差距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解析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得分整体较低,省域间差距显著。东部区域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最高,中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最低。区域内差距是导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的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差距均呈现缩小特征。由此,应建立绿色现代化发展支撑体系,实施区域绿色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盘活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效应,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 区域差距分析法 核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2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龙丽波 梁钰婷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4,共13页
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要求以及目标上高度... 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要求以及目标上高度一致。当前,科技均衡发展程度不高、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不足、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高以及劳动者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全面推动科技的平衡发展、着力建设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育创新型劳动者,从而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型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