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绿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战略目标及实践推进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林珊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绿色现代化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特点。农业绿色现代化是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方式绿色、生产环境健康、生态产品富足的现代化,通过提升生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强化资源高效利用、注...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绿色现代化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特点。农业绿色现代化是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方式绿色、生产环境健康、生态产品富足的现代化,通过提升生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强化资源高效利用、注重农业减排固碳,实现消费者身体、生产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大气生态系统的健康。在实现农业绿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全民树立健康引领的发展理念、如何激励农业生产主体行为的绿色转型、如何确保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区域适宜性、如何完善实现农业绿色现代化的制度机制等是急需破解的难点所在。为此,应从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完善、模式创新以及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现代化 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健康引领 农业生态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2
作者 曹玮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性方面切入,构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4—2023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熵权法与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采用区域差距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解析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得分整体较低,省域间差距显著。东部区域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最高,中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最低。区域内差距是导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的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差距均呈现缩小特征。由此,应建立绿色现代化发展支撑体系,实施区域绿色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盘活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效应,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 区域差距分析法 核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龙海雯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 基于绿色产业现代化、绿色生活现代化、绿色生态现代化、绿色经济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2000—2021年的绿色现代化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方法探析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和各区域绿色现代化的总体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步减小,并且呈现正向集聚的空间特征;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现代化水平都不存在σ收敛,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提出打造一体化绿色治理示范区、实施绿色现代化协同发展方案、探索区域绿色合作新模式的政策建议,为提升绿色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水平 绿色经济现代化 绿色生活现代化 绿色产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绿色现代化:隧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被引量:20
4
作者 唐啸 胡鞍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绿色现代化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核心方向是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是实现"隧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即在相对较低... 绿色现代化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核心方向是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是实现"隧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即在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条件下,实现能源资源消耗增长、环境污染损失增长等生态赤字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脱钩。当前中国正在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窗口机遇期,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凸显期,人民对环境质量的高度敏感期,生态治理能力的转型变革期,全球生态安全的更大贡献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应当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发展观,充分认识从单一治理向全面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视野的长远性和政策的连续性,进而全面调动不同发展主体的积极性。美丽中国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面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中国进入绿色创新、生态投资、生态盈余新时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现代化新格局;2050年进入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时期,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强国。为此,未来创新绿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应当包括:重点问题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环保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投资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市场工具相结合,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相结合,反向约束与正向激励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现代化 隧穿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美丽中国 十九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产业:实现“绿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亚静 徐晔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而这种双重危机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走“绿色现代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生物质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绿色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我国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现...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而这种双重危机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走“绿色现代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生物质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绿色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我国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质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质产业 绿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与战略构想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123,共10页
文章提出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目标与特征,着眼于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全局,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建国以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全面剖析了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演变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及自然水生... 文章提出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目标与特征,着眼于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全局,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建国以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全面剖析了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演变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及自然水生态三个维度,对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定量评价了建国以来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并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绿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依据中国中长期水利发展规划,测算出2010-2050年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出水利绿色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勾画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从评价结果来看,200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为29%;2005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2%;201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7%,表明2000-2010年是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快速提升期。未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可以考虑按"三步走"战略布局:到202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到203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将实现人水和谐、青山绿水,全面建成水利绿色现代化。从国家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高度重视中可以预见,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步伐,预期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绿色现代化 发展阶段 评价指标 战略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友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既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本文提出了三种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即绿色经济主导型、低碳经济主导型、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既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本文提出了三种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模式,即绿色经济主导型、低碳经济主导型、循环经济主导型模式。不过,当前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包括绿色转型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乏力、政策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环保欠账严重等。最后,本文认为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不断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是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绿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体系 绿色现代化 绿色转型 模式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共18页
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引领者、实践者。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选择绿色现代化,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绿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三大来源是:... 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引领者、实践者。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选择绿色现代化,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绿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三大来源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传统智慧、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根据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及第三方评估,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和重大进展,在发展中人口大国中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展望了2035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目标与基本趋势;中国式绿色现代化是与人类共发展、共命运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工业革命 绿色发展 绿色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
作者 胡鞍钢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黑色发展模式的系统性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创新版。它强调通过提高绿色投资、实现绿色创新,促进生态资本的增加和绿色财富的积累,... 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黑色发展模式的系统性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创新版。它强调通过提高绿色投资、实现绿色创新,促进生态资本的增加和绿色财富的积累,实现从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的转变,彰显了长期主义战略思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与智慧。以绿色现代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策略举措,应以国家绿色规划引导地方创新实践,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持续降碳减污,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算好中国降碳责任与机遇账,助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现代化 生态盈余 长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10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绿色金融现代化的审计监督体系和路径研究
11
作者 李兆东 郭向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绿色金融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绿色金融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现代化对审计监督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绿色金... 绿色金融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绿色金融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现代化对审计监督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绿色金融现代化的特征,主要从治理模式、治理方法和治理结果等方面构建促进绿色金融现代化的审计监督体系。治理模式要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协同治理,政府把握宏观方向,制定相关政策,金融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治理方法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桥梁,要立足于国家政策,实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还要通过金融审计对政策实行产生的影响进行评判;治理结果主要通过资源环境审计评价绿色金融的使用效能。对治理模式、治理方法和治理结果审计取证后,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形成整个监督体系的闭环,以此实现绿色金融现代化。最后,基于国家审计业务协同分析审计监督的路径,提出发展研究型审计、构建综合审计模式、强化审计问责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绿色金融现代化 审计协同 金融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龙丽波 梁钰婷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4,共13页
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要求以及目标上高度... 新质生产力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要求以及目标上高度一致。当前,科技均衡发展程度不高、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不足、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高以及劳动者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全面推动科技的平衡发展、着力建设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育创新型劳动者,从而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型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13
作者 蔡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3,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是金融创新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传导机制。门槛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边际递增效应。基于此,提出推行“优产品、强监管”策略,实施“育新业、促创新”措施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现代化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蒙生儒 陈文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6-131,共6页
促进绿色消费现代化是助推消费结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并利用莫兰指数与Markov链分析法探究绿色消费现代化水... 促进绿色消费现代化是助推消费结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并利用莫兰指数与Markov链分析法探究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省份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增长幅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在3个子系统中,绿色消费生活现代化水平快速上升,绿色消费供给现代化水平与绿色消费环境现代化水平呈平稳增长趋势。(2)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的分布状态较为稳定,基本不会出现跨类型转移现象。拉长考察时期后,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具有马太效应,且较低水平省份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4)相邻省份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的类型会对本省绿色消费现代化水平的转移概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现代化 熵权-TOPSIS法 莫兰指数 MARKOV链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选取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动态系统GMM模型,详细测算我国绿色农业产业...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选取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动态系统GMM模型,详细测算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分地区而言,四大地区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分维度而言,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指数最高,绿色农业环境保护力度指数最低。从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来看,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影响因素测算结果来看,人力资本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外部因素均对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农业基础设施 绿色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小院高校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建设新模式
16
作者 刘哲 韦笑 李帅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35期118-120,共3页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院士关注到农民在种植模式和方法上的困难,提出了“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为农服务模式,旨在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张院士亲自带领师生深入农村,与村民共同生活,成功建立了第一个...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院士关注到农民在种植模式和方法上的困难,提出了“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为农服务模式,旨在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张院士亲自带领师生深入农村,与村民共同生活,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小院”,该模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与推广,成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效地将实验室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科技小院”旨在提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并探索新型的学生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这一实践,“科技小院”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还倡导了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减轻了环境负担,为未来农业从业者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为农服务 新型学生培养模式 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泽红 柏永青 +2 位作者 孙九林 董锁成 李静楠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6,共7页
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贫困问题集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脆弱贫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未来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开展研究,论证了实现生态资产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贫困问题集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脆弱贫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未来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开展研究,论证了实现生态资产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时增长的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线图。对照“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实现绿色现代化”的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目标,阐述了中长期(当前—205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研究表明,到2020年,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相对贫困,使生态资产触底达到拐点,启动恢复性增长;到2035年,西部地区整体消除相对贫困,彻底修复受损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整体生态恢复;到2050年,西部地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绿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贫困区 西部地区 生态文明 绿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丽 宫宝利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4,共7页
京津冀三地覆盖空间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空间生态备受关注。实施京津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实质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面临的传统农业文明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脱节掣肘而做出的积极回应。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能深化马... 京津冀三地覆盖空间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空间生态备受关注。实施京津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实质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面临的传统农业文明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脱节掣肘而做出的积极回应。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能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当实践载体,能使生态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凸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以人为本"。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方式,筑守区域生态空间治理的社会基础。优化公共权力顶层设计的系统功能,强化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的政治意蕴。完善利益互惠共享市场机制,形塑生态共融命运共同体。健全多元参与衔接机制,促进生态共享协同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绿色现代化 生态空间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师宗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要点及方法
19
作者 李谷良 姚红光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2期6-7,共2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合理规范施肥过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发展绿色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措施。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国耕地施肥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概括了师宗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要点及方法,旨在为测土...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合理规范施肥过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发展绿色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措施。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国耕地施肥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概括了师宗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要点及方法,旨在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推广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施肥过程 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广现状 师宗县 增产增收 绿色现代化 云南师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