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海洋经济核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玉洁 张杰 郑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39,共5页
文章总结了现有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海洋资源价值、海洋生态价值核算现有方法,探讨了各种核算方法可能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算指标动态价值关联的绿色海洋经济核算模型。
关键词 海洋资源价值 海洋生态价值 绿色海洋经济核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环境规制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胜 董浩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绿色金融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论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绿色金融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和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论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中介路径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探究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绿色金融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正向中介效应;其次,环境规制正向调节绿色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同时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在绿色金融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与PVAR模型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3,197,共11页
通过构建海洋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得到2006-2015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除港澳台外)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PVAR模型,考虑海洋经济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探讨海洋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 通过构建海洋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得到2006-2015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除港澳台外)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PVAR模型,考虑海洋经济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探讨海洋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间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全国沿海地区宏微观层面存在"强"波特假说,具有时滞性,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只存在"弱"波特假说,就我国整体沿海地区而言,需要极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沿海区域间海洋环境规制强度与海洋科技创新协调度,进一步完善海洋保护税,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规制 海洋科技创新 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宁靓 胡全峰 +1 位作者 王岚 孙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统筹考虑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构建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算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我国环渤海地区2006~2016年海洋科技资源配置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统筹考虑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构建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算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我国环渤海地区2006~2016年海洋科技资源配置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不考虑海洋生态的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考虑海洋生态的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2)从地区差异来看,2006~2016年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省际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演变特征各异。天津市、山东省属于平稳型,河北省属于波动型,辽宁省属于增长型。(3)从时序演化来看,2006~2016年环渤海地区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大致呈“M”型分布,与技术效率的变化方向趋于一致,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4)根据技术效率的分解结果,将环渤海地区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成高效率型(天津市)、技术有效型(河北省、辽宁省)以及规模有效型(山东省)。研究结果可为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供对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绿色发展测度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21
5
作者 盖美 朱莹莹 郑秀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266-9281,共16页
海洋绿色发展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和资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海洋可持续的意义重大。在梳理了海洋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以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7年沿海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海洋绿色发展... 海洋绿色发展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和资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海洋可持续的意义重大。在梳理了海洋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以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7年沿海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海洋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海洋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Arcgis软件和马尔可夫空间模型对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我国海洋绿色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总体提高了19.6%,但整体仍呈中等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在空间分布上,空间集聚特征依然明显,东南沿海地区总体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②从时空演化特征来看,上海、天津、山东的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河北、广西的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区域背景对海洋绿色发展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区域背景对海洋绿色发展水平增长具有辐射、促进作用,而低水平区域背景对增长具有制约、减缓作用。③从外部因素来看,政府调控、陆域经济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海洋绿色发展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治理有负向显著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利用都有正向显著影响。根据总结以上结论,针对不同地区的海洋绿色发展情况提出不同的发展途径与对策,为海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