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评估——非线性机制验证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博文 陈路 李浩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7-157,共11页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绿色增长效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已有研究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间接路径进行了探讨,但鲜有学者探讨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综合影响效应,而且缺乏对市场分割的绿色效率损失评估研究。...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绿色增长效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已有研究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间接路径进行了探讨,但鲜有学者探讨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综合影响效应,而且缺乏对市场分割的绿色效率损失评估研究。本文系统构建了一个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综合分析框架,利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4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影响,以及基于反事实的思想估计了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结果发现:(1)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关系。商品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倒U"关系,97%的样本表现为市场分割对绿色效率的抑制作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分别有全部样本及87%的样本表现为对绿色增长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2)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应的非对称性。东部地区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中部地区只有资本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西部地区只有商品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3)市场分割的消除将带来绿色增长效率的提高。消除商品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以及全部市场分割因素将分别使绿色增长效率的损失降低0.751%、2.389%以及0.829%,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将提高绿色增长效率0.320个百分点。最后,提出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的建议,包括破除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制度障碍,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改革地方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监管力度以及廓清绿色增长效率的中间机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分割 要素市场分割 绿色增长效率 系统GMM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贾建琦 赵林 +1 位作者 高晓彤 曹乃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4,共9页
基于环渤海地区2005-2018年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了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溢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8年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整体呈波... 基于环渤海地区2005-2018年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了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溢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8年环渤海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通达性和非均衡性,呈多核心的中心—外围圈层网络形态;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在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但网络稳定性有所下降,且等级结构森严。2)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等地区在关联网络中关系数最多,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又兼具“桥梁”功能。3)块模型分析表明,北京、青岛和济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属于“净溢出”板块,“涓滴效应”显著,天津、大连、烟台等地属于“经纪人”板块,山东大部分和河北部分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辽宁大部分和河北部分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4)地理距离、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显著差异对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似的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水平也有利于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创新子系统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政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4,共8页
基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6—2012年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其绿色增长效率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经济-社会-环境-创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并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增长效率呈先降后... 基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6—2012年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其绿色增长效率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经济-社会-环境-创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并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增长效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保护激励越强,越有利于绿色增长效率提升。地区收入差距与固定资产投资都不利于绿色增长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设施、城镇化率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使绿色生产效率提高;废水和固废处理等环境治理能力改善能够提升绿色生产效率,同时单位GDP能耗降低意味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绿色效率的提升。最终,研究提出了促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增长效率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 绿色增长效率 机制 经济-社会-环境-创新子系统 STIRP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 被引量:4
4
作者 孟望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是准确判断和评价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对此,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中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是准确判断和评价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对此,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中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测度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层面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随后,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和城市群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从地域维度来看,黄河流域内下游地区的绿色增长效率要普遍高于上游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的绿色增长效率在2014年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4年之前变化不大,2014年后则进入了迅速提升的阶段;黄河流域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呈现收敛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增长效率 收敛性 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
5
作者 卞勇 陈心笛 王珺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5,共10页
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绿色发展质量,研究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特征,基于全国46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的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3个子系统的指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大城市在新常态下的绿色... 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绿色发展质量,研究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特征,基于全国46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的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3个子系统的指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大城市在新常态下的绿色增长效率特征。结果表明: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城市级别越高、人口规模越大,绿色增长效率越高;变化方面,重工业城市在新常态时期的绿色增长效率总体提升幅度较小,而西南、西北地区的城市分别在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方面有较显著改善。基于分析结果,文中提出: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针对发达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重工业依赖型城市等各类城市的发展特点,分别制定提高城市绿色增长效率战略,走差异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增长效率 新常态 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 模仿创新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向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6,共6页
以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为核心要义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绿... 以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为核心要义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即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在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表现上劣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进而由此决定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变化具有动态延续性,环境规制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则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自然资源禀赋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于SBM-DDF模型的双维度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宁 丛雅静 吴婧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追求速度和数量的高增长时期,然而,高速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使资源环境对城市的承载接近极限,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改变我国传统粗...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追求速度和数量的高增长时期,然而,高速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使资源环境对城市的承载接近极限,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改变我国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方式,由盲目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逐渐实现城市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与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内在一致。通过对2007-2011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并结合各地区城镇化进程进行双维度分析,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或有一定比较优势;3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高绿色—高城镇化"、"高绿色—低城镇化"、"低绿色—高城镇化"和"低绿色—低城镇化"四类地区,且主要以"双高"和"双低"为主,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全国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布不均匀。有鉴于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行和谐、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正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与发展格局差异,寻找各地区绿色或城镇化的比较优势,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构建绿色产业链,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实现绿色与城镇化的双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新型城镇化 SBM—DDF模型 双维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