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琳 贺家睿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绿色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载体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界定绿色城市的内涵,采用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济南市2018—2022年间的指标数据... 绿色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载体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界定绿色城市的内涵,采用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绿色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济南市2018—2022年间的指标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展开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济南市绿色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现已达到良好水平且进入优化发展阶段。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济南市绿色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新型城镇化 熵权法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建设试点下青岛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
作者 王小洁 史书琦 谢方晓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青岛市是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在构建城市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青岛市2012-2021年具体数据,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绿色创新环境、绿色创新转化4个层面,运用熵权法评价其绿色创新能力。结果发现,青岛... 青岛市是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在构建城市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青岛市2012-2021年具体数据,从绿色创新投入、绿色创新产出、绿色创新环境、绿色创新转化4个层面,运用熵权法评价其绿色创新能力。结果发现,青岛市绿色创新能力在波动中呈现上升态势。基于此,从提高环境友好能力、保障知识产出、增加绿色创新投入和完善绿色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熵权法 绿色城市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理念下城市慢行交通组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群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了绿色城市与慢行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聚焦于城市慢行交通组织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创新设计、智能技术与政策支持是实现绿...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了绿色城市与慢行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聚焦于城市慢行交通组织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创新设计、智能技术与政策支持是实现绿色城市理念下城市慢行交通组织优化的有效途径,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城市慢行 交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板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92-194,共3页
传统建筑外墙在保温隔热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能耗巨大,而节能保温墙板通过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实现对热量的有效阻隔,因此,文章提出绿色城市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板应用。该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板施工工... 传统建筑外墙在保温隔热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能耗巨大,而节能保温墙板通过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实现对热量的有效阻隔,因此,文章提出绿色城市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板应用。该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板施工工艺的设计步骤大致通过保温墙板的吊装、保温墙板的安装与固定、接缝处理与装饰实现该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城市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板施工工艺在此次工程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证明墙板安装后的水平位移均在允许范围内,确保了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建设 建筑节能 装配式建筑 温墙板装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绿色城市建设框架——基于绿色城市理论和案例研究
5
作者 姬旭泽 史璐璇 +1 位作者 张彧 史文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文章通过对绿色城市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构建系统性绿色城市建设框架,明确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等三位一体的绿色城市建设内容,以及指标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公众参与等四维绿色城市建设支撑体系,从而指导... 文章通过对绿色城市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构建系统性绿色城市建设框架,明确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等三位一体的绿色城市建设内容,以及指标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公众参与等四维绿色城市建设支撑体系,从而指导绿色城市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绿色生产 绿色生活 绿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背景下城市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意大利米兰市森皮奥内大街为例
6
作者 康越 安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5期30-34,共5页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存量发展为主,以城市更新作为主要手段,近年来绿色城市理论的兴起使其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原则。文章以绿色城市理论为指导,总结归纳了该理念下街区改造的要点,以意大利米兰市森皮奥内大街景观改造更新...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存量发展为主,以城市更新作为主要手段,近年来绿色城市理论的兴起使其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原则。文章以绿色城市理论为指导,总结归纳了该理念下街区改造的要点,以意大利米兰市森皮奥内大街景观改造更新项目为例,对其背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改造设计、效果总结等步骤进行城市更新探索,总结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城市街区空间生态可持续更新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街区景观 绿色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背景下的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7
作者 曹伟 《上海包装》 2024年第8期21-23,共3页
在绿色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成为重要研究议题。深入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涵盖空间布局、建筑单体空间设计、空间绿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这些策略的应用旨在提升建筑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 在绿色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成为重要研究议题。深入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涵盖空间布局、建筑单体空间设计、空间绿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这些策略的应用旨在提升建筑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建筑设计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被引量:55
8
作者 王建国 王兴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1,共2页
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 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 绿色城市设计 低碳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下空间助力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 被引量:87
9
作者 钱七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37-1747,共11页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绿色建筑 绿色城市 地热能 基础设施 地下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城市与和谐、可持续发展——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绿色城市综合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林飞 Maurizio Merriggi 陈蓁 《规划师》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由于在社会背景、建设目标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当前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借鉴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绿色城市建设的经验,以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仅应满足自然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城市设施等硬... 由于在社会背景、建设目标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当前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借鉴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绿色城市建设的经验,以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仅应满足自然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城市设施等硬环境的“舒适”宜居,还应该满足治安、福利、公共服务、人际氛围、人文社会等软环境的“和谐”宜居,追求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绿色城市 莫斯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设计原理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规划设计案例的研究 ,分析和探讨了绿色城市设计基本原理在我国目前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并对我国未来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
关键词 绿色城市设计 建筑环境 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更新: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被引量:52
12
作者 林坚 叶子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2,共4页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并在国家发展阶段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发现绿色城市更新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绿色城市更新在“点”、“线”、“面”上的既往...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并在国家发展阶段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发现绿色城市更新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绿色城市更新在“点”、“线”、“面”上的既往探索及现实挑战,结合绿色城市更新的国际动向,提出“十四五”时期有关绿色城市更新的若干建议.包括:(1)绿色城市更新规划先行;(2)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网络;(3)探索绿色零碳社区更新;(4)创新绿色城市更新机制,探索增存挂钩“绿色折抵”、绿色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更新 “十四五”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廊道到全域——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世福 刘联璧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45-50,共6页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与美好人居创建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由侧重于物质形态空间设计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城市设计,并更加积极地从公共空间塑造走向城市全域的体系构建。在此背景下,通过回顾以绿道、古驿道及...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与美好人居创建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由侧重于物质形态空间设计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城市设计,并更加积极地从公共空间塑造走向城市全域的体系构建。在此背景下,通过回顾以绿道、古驿道及碧道建设为代表的珠三角线性廊道实践,从规划目标、技术手段及建设成效3个方面总结分析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分析认为蓝绿网络整体向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其网络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导致生态要素的流动循环效应发挥不充分,城市建成环境所需的绿色资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从绿色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自然、社会、城市三者间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全域蓝绿空间网络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以蓝绿网络作为韧性绿色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生命系统,以网络的再自然化实现城乡环境修补,以社会文化活力丰富网络内涵,以蓝绿网络构建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绿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设计 蓝绿网络 绿色基础设施 绿道 古驿道 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工业噪声对绿色城市环境影响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博雅 马蕙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成为绿色城市环境营造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众多噪声源中,工业企业噪声由于其声级高、低频成分高等特征,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选取能源企业注水泵房及压缩机房作为典型工业噪声源,通过实测分...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成为绿色城市环境营造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众多噪声源中,工业企业噪声由于其声级高、低频成分高等特征,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选取能源企业注水泵房及压缩机房作为典型工业噪声源,通过实测分析了其厂区内、厂界及厂区外的噪声强度,频谱分布及传播衰减规律等基本特征,并结合我国现行法规分析了其噪声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机房在厂界处的噪声级分别达到66、82 d BA。从频谱分布来看,注水泵房噪声和压缩机房噪声都属于宽频噪声,广泛地分布在50~8 000 Hz频带上。在厂界以外,噪声随距离不断衰减,基本呈线性关系。距离每增加10 m,噪声声压级分别可以降低1.5~5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噪声污染 工业噪声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敏稚 尉文婕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51-57,共7页
绿色城市设计是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型,生态韧性、可持续性、气候适应性等是其基本特征。在世界各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实践也极具多样性和创新性。梳理近现代城市... 绿色城市设计是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型,生态韧性、可持续性、气候适应性等是其基本特征。在世界各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实践也极具多样性和创新性。梳理近现代城市发展代表性理论对绿色城市设计起源及内涵的重要影响,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设计的定义。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建构的方法,总结及归纳大湾区代表性绿色城市设计实践的特征,提出“景观安全、区域协同、气候适应、功能复合、尺度适宜、有机生长”的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体系,并指明每一项策略下具体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方向,以期为新时代高质量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城市设计 景观安全 区域协同 气候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改景 杨建荣 +2 位作者 方舟 蔡蔚 周希圣 《绿色建筑》 CAS 2018年第6期9-12,16,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与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概括介绍了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的缘起和内涵。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标准编制的建议。希冀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 通过对国内外与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概括介绍了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的缘起和内涵。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标准编制的建议。希冀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 评价标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绿色城市的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毕光庆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绿色城市作为建设目标其内涵更丰富,定位更科学,目标层次更合理.特别是从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的角度看,更是最佳的目标选择.针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热点问题给出了初步的回答,对绿色城市兴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绿色城市作为建设目标其内涵更丰富,定位更科学,目标层次更合理.特别是从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的角度看,更是最佳的目标选择.针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热点问题给出了初步的回答,对绿色城市兴起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 绿地系统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绿色城市文明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求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向东 《规划师》 1995年第1期4-8,共5页
今日,人类在“与自然对抗”观念误导下,使唯一聚居生存发展空间——地球家园遭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城市病”日渐加剧……严重损害当代人(尤其后代)健康生存发展。未来,人类应从“与自然和谐”哲学观出发,以健康生存发展为目标,以创... 今日,人类在“与自然对抗”观念误导下,使唯一聚居生存发展空间——地球家园遭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城市病”日渐加剧……严重损害当代人(尤其后代)健康生存发展。未来,人类应从“与自然和谐”哲学观出发,以健康生存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山水城市”的“绿色文明”为内容,抉择“高效和谐——持续发展”优化模式实施,促进绿色城市文明升腾。为此,探索创建绿色城市文明机理与对策,就有未来导向与现时应用的重大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绿色城市 持续发展 生态破坏 城市环境 环境容量 绿色文明 综合整治 城市设计 生存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更新视角下西安遗址公园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新文 黄灿 刘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0-898,共9页
伴随古都西安城市现代化进程而发展的遗址公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平衡古城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代公园城市语境下城市更新的重要动力.以西安主城区28处遗址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整理,回顾近四十年主... 伴随古都西安城市现代化进程而发展的遗址公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平衡古城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代公园城市语境下城市更新的重要动力.以西安主城区28处遗址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整理,回顾近四十年主城区遗址公园在城市空间中的演进过程,利用ArcGIS技术进行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以此探究主城区28处遗址公园的现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28处遗址公园呈“单核”分布,具有服务范围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联系性不强等特征.从西安绿色城市更新视角下遗址公园与城市“空间-功能”的互动关系出发,通过对典型遗址公园案例的实证研究,总结归纳遗址公园的三类空间发展模式,分析其空间特征和实现的空间效益.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西安遗址公园空间发展模式研究、基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及空间布局的城市绿色更新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更新 遗址公园 发展模式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建国 徐小东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8期10-19,共10页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积极支持。40多年来,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应运而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绿色建筑,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期“独家策划”推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为建筑领域绿色建筑的发展献一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思想 绿色城市设计 绿色建筑 生态策略 气候条件 国际社会 环境评估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