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对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倪珊珊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对实现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对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会促进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数字... 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对实现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对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会促进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较好、环保规制较严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能够通过绿色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 流通业绿色发展转型 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动力差异与结构分解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万平 李冬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105,共16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已成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鲜明特色。在生态文明约束下基于强可持续理念中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发展诉求,构建MEBM-Luenberger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研究框架,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已成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鲜明特色。在生态文明约束下基于强可持续理念中环境福利非减性的发展诉求,构建MEBM-Luenberger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研究框架,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从总体增长、要素投入和生态全要素生产率(ETFP)增长等三个维度对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动力差异进行识别,进而运用方差分解揭示其动力差异的结构来源,助推中国八大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研究发现:2001—201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6%,要素投入是其主要动因,呈现以“环境建设—物质资本—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人力资本”贡献度依次递减,但以中性技术进步驱动的ETFP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八大区域经济增速呈现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梯度递减趋势,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非清洁能源等要素投入是其主要动力,而ETF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且在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较大,在西北和南部沿海地区较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动力差异的结构分解中,以环境建设为主的要素投入差异和以效率变动为主的ETFP增长差异是主要成因。沿海地区以环境建设要素投入差异为主,而内陆地区对ETFP增长差异相对敏感。同时,偏向性技术进步差异存在扩大趋势是导致ETFP增长动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可持续 经济绿色发展转型 偏向性技术进步 环境建设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被引量:9
3
作者 齐顾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7-60,共14页
农业绿色发展,融合了“传统+现代+前沿”的技术基础、重新评估生态价值的“绿色经济”、经济回嵌社会的市场信任关系的建立;实践中呈现为生态技术示范与应用、生态农产品价值挖掘和品牌创建、生态农业营销创新促进资源共享与收益分配均... 农业绿色发展,融合了“传统+现代+前沿”的技术基础、重新评估生态价值的“绿色经济”、经济回嵌社会的市场信任关系的建立;实践中呈现为生态技术示范与应用、生态农产品价值挖掘和品牌创建、生态农业营销创新促进资源共享与收益分配均等化等案例。兼顾农业生产率、生态效应、环境公平与社会均衡的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网络路径,可以将不同主体目标下的行动纳入一个层面,打破各主体间分隔、促进相互沟通、增进信任、整合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网络路径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法治建设如何引领绿色发展转型: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唐亮 姜海锋 +2 位作者 郑军 张蕊 熊鹭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共11页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显著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质量和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外部融资难度、优化环境战略决策和改善创新决策效率等渠道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地区法制发展水平低、利益主体监督需求高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差时,新《环保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惩戒机制占据主导作用,而且能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制建设 绿色发展转型 新《环保法》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邝嫦娥 狄亚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实融合能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多样化集聚和劳动力配置优化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最大,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为数实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城市群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及实践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宗一鸣 郁俊莉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处于探索创建阶段。实践中,在投入品减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类型推进路径和典型模式,提炼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补偿 政策体系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内涵、风险及防范
7
作者 崔惠颖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已由传统的绿色发展模式迈入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全面绿色转型阶段。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并具有推动农业可...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已由传统的绿色发展模式迈入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全面绿色转型阶段。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并具有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等重要价值意蕴。同时,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面临着一系列潜在风险,具体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基础风险,以及涵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特有风险,其与粮食安全底线风险、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和农村金融机构传统风险的叠加进一步加剧了风险防范难度。为此,需要构建覆盖“风险认知—风险化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全口径风险评价体系,理性把握新旧发展动能转换节奏,合理部署绿色技术创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及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等具体措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平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风险 风险叠加 风险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1 位作者 张宇飞 方俊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6,共9页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统计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黎明 李恬曦 张智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部地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程度最高;(2)东部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差异最大;(3)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存在稳定的β收敛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缩小地区间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差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时空演变特征 地区差异 收敛特征 熵值法 价值观念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10
作者 方胜 王慧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0-230,F0003,共2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末期,矿产累计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70%的城市。这一类城市都曾因矿产资源而繁盛一时,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城市的社会经济逐渐面临巨大发展困境和挑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在东北、中部以...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末期,矿产累计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70%的城市。这一类城市都曾因矿产资源而繁盛一时,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城市的社会经济逐渐面临巨大发展困境和挑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在东北、中部以及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典型城市有阜新、辽源、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等,中部地区的典型城市有焦作、萍乡、大冶等,西部地区的典型城市有石嘴山、白银、个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矿产资源 可开采量 绿色转型发展 西北地区 双鸭山 七台河 石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嘉祥绿色转型发展变奏曲
11
作者 孙静 赵坤 《绿色中国》 2024年第6期26-27,共2页
烈日炎炎,炙烤大地。在山东省嘉祥县的鸡公山、朱山等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看到,往山上运送土的车辆络绎不绝,与往年向山下运送石料的场面形成了很大反差。这是嘉祥县纸坊镇正在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从矿山乱采到按下停止键,... 烈日炎炎,炙烤大地。在山东省嘉祥县的鸡公山、朱山等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看到,往山上运送土的车辆络绎不绝,与往年向山下运送石料的场面形成了很大反差。这是嘉祥县纸坊镇正在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从矿山乱采到按下停止键,从抓封山禁采到生态立县,嘉祥县近年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发展 山东省嘉祥县 鸡公山 示范项目 山东嘉祥 生态立县 纸坊镇 项目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肖宏伟 李佐军 王海芹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8期24-30,共7页
绿色转型发展的建立,需要一套客观、全面评价其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文章在国内外绿色指数、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竞争力提升为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标体系,同时对我国30个省市... 绿色转型发展的建立,需要一套客观、全面评价其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文章在国内外绿色指数、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竞争力提升为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标体系,同时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了绿色转型发展综合评价,得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绿色转型发展状况良好,新疆、宁夏、甘肃等地相对落后,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了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政策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发展 资源环境 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7
13
作者 于法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4,88,共4页
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文章论述了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需要破解的几个矛盾... 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文章论述了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需要破解的几个矛盾,并提出了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绿色转型发展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8,23,共6页
如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容之外,建立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则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农业... 如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容之外,建立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则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生态补偿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关停矿山的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百胜 杨永康 孙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1-288,共8页
对山西关停矿山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次构建了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AHP的层次结构模型,为太原白家庄矿和榆次官窑安源矿提供转型效果评价和决策建议,也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 对山西关停矿山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次构建了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AHP的层次结构模型,为太原白家庄矿和榆次官窑安源矿提供转型效果评价和决策建议,也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关停矿山 绿色转型发展 评价模型 AHP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促进策略 被引量:76
16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绿色低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逻辑必然、核心意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志斌 娄博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F0003,共10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摆脱工业文明现代性危机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涵涉经济增长的绿色低碳化变革、资源利用的节约集约市场化转向和生产消费系统的超循环化链接。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摆脱工业文明现代性危机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涵涉经济增长的绿色低碳化变革、资源利用的节约集约市场化转向和生产消费系统的超循环化链接。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应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其源头突破、以完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保障、以绿色技术创新对其注入动力,不断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发展理念 逻辑必然 核心意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法稳 胡晓燕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1,共10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其绿色转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其绿色转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效提高任务依然艰巨、企业绿色技术供给不足且创新成本高、碳定价机制不健全并尚未征收碳税、企业缺乏碳排放统计标准和信息披露动力。为此,新发展阶段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应加速企业能源绿色转型、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健全碳定价机制、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实施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资金政策,更好地形成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阶段 “双碳”目标 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聚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发展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506,共2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区域重大战略。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赋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使命...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区域重大战略。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赋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使命。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是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新使命,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转型发展”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转型发展 江苏南京 生态优先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 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阈下西北区域环境变迁与绿色转型发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束锡红 陈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134,共8页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对西北区域环境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将推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采用历史文献梳理和实证调查方法研究分析西北地区区域环境的历史变迁,沿袭自然环境—经济...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对西北区域环境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将推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采用历史文献梳理和实证调查方法研究分析西北地区区域环境的历史变迁,沿袭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的主线,认为频繁的人口迁移和掠夺式开发导致西北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通过科学论证提出了西北区域环境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①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战略;②统一管理水资源;③加强绿色制度体系建设;④增强绿色生产力;⑤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以及推动政府职能的绿色转型,从而切实实现区域环境的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历史文献学 西北 区域环境 历史变迁 绿色转型发展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