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绿色包容性增长机制与检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荣增 蔺四海 何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时代金融创新的产物,能够在公平、正义和环境多个方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 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时代金融创新的产物,能够在公平、正义和环境多个方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28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绿色包容性增长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促进了绿色包容性增长,并且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影响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和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包容性增长,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大规模城市和高科教水平城市的作用较大。为此要加强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绿色包容性增长 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胡艳 陈再勤 李彦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契机,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 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契机,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协调水平更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周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负向溢出效应。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需提升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速市场化进程和强化区域间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包容绿色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测度、时空格局及动态演进
3
作者 秦文晋 李海蓉 刘秉镰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7,共13页
以2006—202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测度了不同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随机核密度和Markov链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呈波... 以2006—202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测度了不同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随机核密度和Markov链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沿海经济区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相对其他经济区较高;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距,其中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随机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表明,不考虑空间因素时,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持续性较强、流动性较弱,加入空间因素后,高水平“邻居”会对中低发展水平城市表现出辐射带动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和分析框架,为加快建设创新和绿色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缩小包容性绿色增长地区差距、稳妥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绿色增长 时空格局 动态演进 空间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4
作者 王仕琦 王永巧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7,共15页
绿色金融改革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改革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包容性绿色增长,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 绿色金融改革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改革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包容性绿色增长,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基于2012—2022年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并且该政策效应在资源禀赋较低、工业发展水平薄弱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改革政策主要通过扩大绿色就业规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3)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而且对邻近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也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为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成效提供了崭新的评估体系,同时也为政府完善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框架、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扩容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 包容绿色增长 双重差分法 空间溢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集聚能否驱动包容性绿色增长?——兼论有形与无形数字资本的作用比较
5
作者 王琦 王琴梅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5,共14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2010—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数据要素集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内在...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2010—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数据要素集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在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靠性;从机制检验的结果来看,数据要素集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驱动作用通过提升城市化水平和改善劳动要素扭曲实现;从异质性角度来看,相对于产业结构初级化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城市而言,数据要素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数据要素集聚与包容性绿色增长两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的作用。针对此,要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劳动资源错配,从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集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驱动作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集聚 包容绿色增长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可持续发展 数字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郑旭媛 王陈欣 张皓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如何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论文基于2012—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背景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和渐进性双重差...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如何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论文基于2012—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背景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和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美丽中国建设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和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美丽中国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主要通过推动原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亲环境型产业发展、增强人才就地黏性三个路径实现,但美丽中国建设在短期内仍无法打破部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的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促进作用弱。研究结论是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分析框架的进一步扩展,并为城市构建美丽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包容绿色增长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来自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7
作者 韩先锋 李佳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89,共13页
作为一种充分体现数改智转、数智融合等新技术理念的新质生产力,数智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小数据到大数据,再到智慧数据的本质飞跃,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地方践行包容性绿色增长理念的强劲动能。该研究基于数智化内涵构建城... 作为一种充分体现数改智转、数智融合等新技术理念的新质生产力,数智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小数据到大数据,再到智慧数据的本质飞跃,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地方践行包容性绿色增长理念的强劲动能。该研究基于数智化内涵构建城市层面的数智化指标体系及指数,并运用双重机器学习算法、两种“黑盒”模型解释工具等前沿技术及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智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在机制及激励效应。研究发现:(1)数智化能有效激发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活力,且这一积极赋能效果明显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分别产生的潜在冲击。(2)在非资源型城市、“胡焕庸线”以西经济区、内陆地区和外围城市中,数智化更有利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在市场一体化和非正式制度较弱、数字经济水平较低、金融支持力度较大的城市,数智化驱动更具后发优势。(3)数智化主要通过诱发政府干预、优化要素配置和提高从业质量,助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4)数智化赋能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应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呈现出明显的正向边际效率递增态势,且这种积极作用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贡献也越来越大。据此,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推动数智化发展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共生。该研究不仅为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数智驱动的新视角,也为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统筹实现数字中国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双赢”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包容绿色增长 双重机器学习 非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非对称与非线性影响——基于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
8
作者 叶阿忠 田小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8,共11页
为应对经济效率不高、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生态环境退化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 为应对经济效率不高、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生态环境退化三大发展问题,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等应适度超前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空间溢出非对称影响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边际效应”阻滞-“边际效应”递减的“U形”非线性特征,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基建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空间溢出非对称影响,数字基建发达地区获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大于欠发达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偏导图呈“U形”非线性特征,对中部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偏导图呈“W形”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建 包容绿色增长 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溢出非对称 非线 边际效应 经济增长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能助力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吗?——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帮生 陈鎏鹏 周子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79,共13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究竟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能”?能否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协调进步备受学界关注。该研究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经济-社会-环境”框架...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究竟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能”?能否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协调进步备受学界关注。该研究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经济-社会-环境”框架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并在定量测算二者增长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维度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经济增长、乡村社会包容和乡村绿色发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其中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乡村创业活跃度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来推动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环境规制和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效应更为明显。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和分析框架,在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数字技术服务与应用水平,把握乡村数字化发展机遇、保障“数字红利”惠及农民,因地制宜建设好“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后发乡村发展等方面提供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包容绿色增长 新质生产力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广斌 李祎 赵川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6,共11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源配置是...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源配置是金融科技促进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金融科技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金融科技有助于促进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因此,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发挥金融科技的溢出效应,能够赋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经济包容绿色增长 技术创新 金融资源配置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赋能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波 徐奥辉 甘天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78,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可通过缓解要素错配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助力包容性绿色增长,并产生溢出效应,公众环境关注度和人力...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可通过缓解要素错配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助力包容性绿色增长,并产生溢出效应,公众环境关注度和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要高于北方城市,但溢出效应不显著,北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算力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最强;(3)都市圈中心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其他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包容绿色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会新 黄晓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8,共10页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资源型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效应显著高于资源型城市;(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本文在进一步完善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基础上,为政府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多期双重差分 包容绿色增长 中介效应 宽带中国 制造业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要素流动与包容性绿色增长--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玉冰 王晶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随着数字经济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践行更为绿色、更具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面板数据... 随着数字经济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践行更为绿色、更具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和低碳政策试点城市中,数字化转型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加速资本流动和劳动力转移,间接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研究结论为科学评估数字化转型社会经济效应,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要素配置功能,畅通要素流动,进而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包容绿色增长 劳动力转移 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流动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调节中介与链式中介的综合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茜 廖甍 张红兵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11,共14页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对激活城市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外生政策冲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知识流动与包...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对激活城市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外生政策冲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对知识流动与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流动视角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发现,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更为明显;第二,知识流动是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中介机制,该中介机制通过地形起伏度、方言多样性指数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后仍然成立;第三,绿色创新与创业活力是网络基础设施驱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调节中介机制,两者均能够强化知识流动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第四,城市间知识流动能够进一步推进市场有效整合,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影响存在明显的链式传导作用。上述结论更深层次地打开了知识流动传导机制黑箱,能够为网络基建规划与城市转型方案提供重要借鉴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城市包容绿色增长 知识流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共荣:工业智能化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锐波 吴云峰 宋佳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4,共13页
为满足人民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城市经济建设应立足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即城市应以更加绿色、更具包容的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表征的工业智能化为推动中国城市绿色包容发展... 为满足人民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城市经济建设应立足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即城市应以更加绿色、更具包容的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表征的工业智能化为推动中国城市绿色包容发展提供了契机。该研究在构建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科学测算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0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多种模型实证考察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工业智能化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该影响在财政支持水平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以及创新创业活力较大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且在地理区位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②就作用渠道而言,工业智能化主要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两种渠道实现;③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水平提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能有效实现带动作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有效提升。该研究力图丰富有关工业智能化发展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经验证据和实证,为城市智能制造发展和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包容绿色增长 数字技术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唐洋 李晓龙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
本文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变动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空间效... 本文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变动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形下,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即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逐渐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加快了包容性绿色增长速度,有利于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资本要素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中,覆盖广度对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中西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地区包容绿色增长差距 空间收敛 资本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何以可能?——基于江西省信丰脐橙产业的案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素梅 李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9,共8页
在2020年中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时刻,本文以江西省信丰脐橙产业为例,阐述了贫困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实现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可以依托绿色资源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从实现机制上,“资源-经济价值-减贫-资源再投资”... 在2020年中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时刻,本文以江西省信丰脐橙产业为例,阐述了贫困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实现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可以依托绿色资源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从实现机制上,“资源-经济价值-减贫-资源再投资”的良性循环确保可持续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从实践模式上,实现资源跨界集约化配置与确保农户与现代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键因素。就前者而言,包括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绿色转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开辟增收新渠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延伸产业布局三种形式;就后者而言,表现为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本文结论对我国贫困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绿色增长 产业融合 利益联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绿色增长: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孔维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4,156,共11页
在共同富裕和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随后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 在共同富裕和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提供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随后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2)经济集聚可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桥梁,且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表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阶段性特征;(3)相对于千兆城市,非千兆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邻近地区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可以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包容绿色增长 经济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有助于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来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金鹤 庞婉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2,共11页
包容性绿色增长作为一种绿色共享式增长,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外生冲击,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影响。结果表... 包容性绿色增长作为一种绿色共享式增长,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外生冲击,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传导机制上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从空间效应上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邻近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从异质效应上看,数字经济发展对包括经济发展、财政分权以及城市规模等不同特征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包容绿色增长 智慧城市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及其动能接续转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锋 王瑞琦 吴建雄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7,共9页
在“五个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增长动能不足、发展机会不均等、收入差距高位徘徊、资源耗减加速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约束。要破解这些约束,须在理论上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念进行拓展和创新。文章首先梳理了经济... 在“五个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增长动能不足、发展机会不均等、收入差距高位徘徊、资源耗减加速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约束。要破解这些约束,须在理论上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念进行拓展和创新。文章首先梳理了经济“绿色增长”、“包容性增长”及“包容性绿色增长”理念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进展,然后综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接续转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综述结论表明,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中国在新时代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资源节约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增长模式;虽然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及“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成果,但现有文献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研究虽然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理论探讨,但对其概念的逻辑结构并未达成共识,也没有文献构建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探索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因此该研究领域存在较大的可拓展空间。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成果和发展动态,提出了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要深入探析“包容性绿色增长”概念的逻辑结构,探讨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基础、理论逻辑和内外部条件,分析关键性政策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机制,讨论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从而尝试构建“包容性绿色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动能系统以及新旧动能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绿色增长 动能接续转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