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话语”生产与“绿色公共领域”建构:另类媒体的环境传播实践——基于“垃圾议题”微信公众号L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谭爽 任彤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91,共14页
以"垃圾治理"议题微信公众号L为个案,通过内容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从表征、互动、结构三个维度考察另类媒体如何进行"绿色话语"生产与"绿色公共领域"建构。研究发现:首先,在新媒体所提供... 以"垃圾治理"议题微信公众号L为个案,通过内容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从表征、互动、结构三个维度考察另类媒体如何进行"绿色话语"生产与"绿色公共领域"建构。研究发现:首先,在新媒体所提供的生存空间中,L运用多种传播策略,搭建了一个以"零废弃"为核心的民间垃圾治理"广播室",与秉持"焚烧"理念的官方垃圾治理话语体系形成对峙。其次,通过"报道推送"与"活动举办"两条路径,L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绿色公共领域的初步建构,但因其中政府、企业、技术专家、主流媒体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缺席,导致L尚未在"权力-技术共同体"与"权利-民主共同体"之间架起稳固的沟通桥梁。最后,L的存续面临来自外因和内因的促进与制约,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能否在垃圾治理中做出更多贡献,还有待时间予以检验。上述发现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我国环境传播中的多元声音,优化环境沟通策略,培育环境公民社会;另一方面,以之为窗口,可透析我国垃圾治理背后的社会网络及利益相关者间角力,为突破垃圾困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媒体 环境传播 绿色话语 绿色公共领域 垃圾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政治:环境议题再现的公共修辞视角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视觉性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文化主因,社会争议建构与公共议题再现同样转向图像化表征。综观近三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6起指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权利事件,以风景照片、政治漫画与新闻摄影为修辞方式的图像事件成为环境主义者轮番征用的社会动... 视觉性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文化主因,社会争议建构与公共议题再现同样转向图像化表征。综观近三年中国极具影响力的6起指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权利事件,以风景照片、政治漫画与新闻摄影为修辞方式的图像事件成为环境主义者轮番征用的社会动员途径。环境主义者借助图像事件这一批判性修辞策略构造了人们诠释、想象并重构生态秩序的基本途径,以此唤起通往绿色公共领域的公民行动,并最终完成对"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隐性书写和公共传播,这是视觉文化时代公共议题构造的一种极具后现代特征的公共修辞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政治 环境议题 公共修辞 图像事件 绿色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