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户环境规制、供应链溢出与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先航 张新然 邱善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6,共20页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客户环境规制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客户所在城市受到试点政策影响后,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会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是,客户环境规制可以增加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并提高供应链...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客户环境规制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客户所在城市受到试点政策影响后,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会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是,客户环境规制可以增加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并提高供应链知识共享水平。这一溢出效应在高科技行业、市场地位与产品独特性较高及客户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客户环境规制带来的供应链溢出效应会提升企业的绿色投资者关注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大客户稳定性。本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城市试点 供应链溢出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以黄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薛阳 赵会 薛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偏低,92%的城市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2011-2022年,黄河流域耦合协调网络强度显著增强,形成了初步的“组团化”发展趋势;空间关联网络中,以鄂尔多斯、榆林、东营、包头等城市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以济南、太原、郑州、西安等城市为代表的省会城市,以洛阳、淄博为代表的环省会周边城市是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其他城市则更多扮演“边缘合作者”角色。此外,洛阳、银川、济宁等城市多靠近重要的交通干线和经济走廊,在网络中还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空间邻接关系是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人口密度差异对空间关联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 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fsQCA组态的分析
3
作者 李玉超 张立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碳交易机制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采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碳交易机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多元路径。研究表明:价格、规模、结构和效率因素都不能单独成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绿色低碳技... 碳交易机制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采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碳交易机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多元路径。研究表明:价格、规模、结构和效率因素都不能单独成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应的必要条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共有5条组态,可以归纳为“碳价格+碳交易企业规模+国有企业占比”主导型和“碳配额交易规模+碳交易企业规模+碳市场行业结构”主导型两种适配模式;碳价格、碳配额交易规模、碳交易企业规模、碳市场行业结构和国有企业占比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应的核心驱动机制,碳价格波动率和碳市场流动性则为重要的补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机制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能源强度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规制的绿色低碳技术扩散效应
4
作者 宋英杰 马富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61,共11页
实现“双碳”目标,技术的创新扩散特别是绿色低碳技术的有效扩散意义重大。碳排放规制作为政府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手段,在推动具有正外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扩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碳排放规制和绿色低碳技术扩散为研究对象,对碳... 实现“双碳”目标,技术的创新扩散特别是绿色低碳技术的有效扩散意义重大。碳排放规制作为政府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手段,在推动具有正外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扩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碳排放规制和绿色低碳技术扩散为研究对象,对碳排放规制如何影响绿色低碳技术扩散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该研究选取2009—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碳排放规制的绿色低碳技术扩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拓展分析碳排放规制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可知:(1)相对于命令型政策工具,激励型政策工具助推绿色低碳技术扩散的效果更好,且命令型政策工具与激励型政策工具存在互补关系。(2)碳排放规制政策对绿色低碳技术扩散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发挥作用有限。(3)不同区域类型下政策工具对绿色低碳技术扩散的敏感度上存在差异,激励型政策工具在西部、北方、低碳和高碳排放区域显著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扩散。(4)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实施对绿色低碳技术扩散具有积极影响。进而提出了发展市场化激励型碳交易机制、优化命令型政策规制的绿色低碳技术扩散效应、发挥命令型政策工具和激励型政策工具的互补作用、针对地区差异进行差异化碳排放规制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规制 绿色低碳技术扩散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基于技术成熟度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倩 张朔 许可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2,共14页
绿色低碳技术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基石,但由于投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面临巨大的融资缺口。理论研究和国际实践表明,从技术成熟度角度对绿色低碳技术进行划分和界定,能够优化财政金融资... 绿色低碳技术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基石,但由于投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面临巨大的融资缺口。理论研究和国际实践表明,从技术成熟度角度对绿色低碳技术进行划分和界定,能够优化财政金融资金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配置效率,有力缓解绿色低碳技术融资困难。据此,本文在梳理技术成熟度相关概念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财政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的现状与实践,从技术成熟度和预期碳减排效益两个维度提出财政金融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的差异化路径设计,并从健全技术认定标准、构建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完善融资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技术 技术成熟度 财政金融 减排 经济 中和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被引量:237
6
作者 刘峰 郭林峰 赵路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双碳”目标已对煤炭行业整体技术布局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谋划、从多个方面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发展路径,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定“量”、绿色提“质”、创新领“路”为纲,探索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阐述了开展煤炭安全区间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分析安全区间上下限影响因素,提出煤炭安全区间需要研究的科学命题;结合世界主要煤炭生产消费国家的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布局和国内低碳科技发展动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煤炭工业开拓前进、发展改革、洁净煤技术框架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高质量发展等5个阶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理论、技术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短板与科技攻关需求;围绕技术升级、低碳融合、颠覆突破、负碳固碳等4种类型,提出了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碳汇、矿井空间开发利用、绿氢(电)与煤炭转化融合、煤与生物质/废弃物协同利用、地热资源利用、井下流态化开采与转化一体化、煤基高能燃料合成、先进煤基碳素材料制备、深部原位CO_(2)与CH_(4)制氢、煤矿采空区/残采区/关闭矿井封存CO_(2)、CO_(2)驱油驱气、CO_(2)电化学催化转化捕集、CO_(2)矿化利用等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攻关方向,为新形势下煤炭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对引导煤炭行业顺应能源革命新形势、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抓住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调整新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中和 煤炭安全区间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技术对我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9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论述了物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文章围绕健全完善推动物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经营管理体系、大力推动物流企业加快绿色...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论述了物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文章围绕健全完善推动物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经营管理体系、大力推动物流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攻关、积极培育拓展绿色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推进物流业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出了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我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 物流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陆小成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4,共10页
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基于创新主体的多元性,本文从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五个层面指出构建... 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基于创新主体的多元性,本文从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五个层面指出构建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所面临的问题: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薄弱、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缺失等。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要求,提出构建城市群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路径:夯实企业地位,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政策,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计划;强化基础研究,激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动力;培育中介机构,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服务;鼓励公众参与,提升绿色低碳市场消费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市群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苏丽娟 陈婷 +3 位作者 张姗姗 张磊 郭颖 董雅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性产业和高碳排放行业,其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梳理国内外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苏省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实现“双碳”目... 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性产业和高碳排放行业,其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梳理国内外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苏省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由能源结构优化、能效提升、钢化联产协同处置和低碳突破性创新等技术综合集成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产业 绿色低碳技术 创新发展路径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双碳”目标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5,共7页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三阶段DEA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共绘:多部门协同助力绿色金融驱动低碳技术创新
11
作者 申晨 黄小珍 马永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绿色金融政策主体的协同作用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文本,构建基于协同存在与协同强度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指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 绿色金融政策主体的协同作用对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文本,构建基于协同存在与协同强度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指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部门协同的绿色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减碳技术和零碳技术领域成效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协同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投资决策等途径,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同时,研究还发现政策协同的创新效应在不同技术类型、企业属性及行业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发现核心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效果明显优于核心与边缘部门间以及边缘部门内部的合作。本文为我国绿色金融协同政策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政策制定主体协同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牛东晓 许晓敏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方向,同时产业发展又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二者的协同推进,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紧追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策划“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围绕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征集并发表相关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关键技术 新能源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全球能源互联网 学术前沿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13
作者 闫晓霞 张斐斐 张妍 《中国矿业》 2025年第8期90-103,共14页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均能正向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但影响程度各异;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影响不明显,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碳排放强度是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渠道;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对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省份了解各自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转型情况提供依据,可以为各省制定差异化能源结构转型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强度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智能化赋能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81,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等,实证检验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依...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等,实证检验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影响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赋能低碳经济发展。在空间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在门槛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智能化 经济发展 资本配置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低碳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力生猪养殖碳达峰的路径选择
15
作者 策力格尔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伴随“双碳”目标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生猪养殖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生猪养殖碳达峰的有力抓手。基于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及特征,从技术因素、人才因素、制度因素及产业因素四个角度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作为传... 伴随“双碳”目标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生猪养殖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生猪养殖碳达峰的有力抓手。基于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及特征,从技术因素、人才因素、制度因素及产业因素四个角度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作为传统生产力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助力生猪养殖碳达峰的实现,不仅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还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未来应从加快养殖业绿色关键性技术攻关、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绿色低碳生猪养殖业新业态入手,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速实现生猪养殖碳达峰注入澎湃动能,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达峰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低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促进策略 被引量:76
16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绿色低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全球盘点:进展与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柴麒敏 刘伯翰 +2 位作者 马玉洁 解瑞丽 李墨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56,共10页
《巴黎协定》在COP28完成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了《阿联酋共识》,提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转型脱离化石能源、净零排放能源系统等重要内容,显示出能源转型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中的突出作用。全球化石能源消费迟滞能源转型、能源低碳技... 《巴黎协定》在COP28完成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了《阿联酋共识》,提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转型脱离化石能源、净零排放能源系统等重要内容,显示出能源转型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中的突出作用。全球化石能源消费迟滞能源转型、能源低碳技术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增长点、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推动电气化率提升成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突出特点。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的主要关注点,其中欧盟开展新型能源系统与智慧电网建设、德国多措并举推动化石能源转型、日本持续聚焦氢能技术发展、印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消纳、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各国能源转型力度与技术创新能力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显示,欧盟、中国在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进程,各国应实施积极推动落实长期战略部署,建立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资金机制,加快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共享,加强国际合作的多边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盘点 能源转型 绿色低碳技术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类型、发展路径及保障举措 被引量:9
18
作者 邹青海 陈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之路。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剖析双碳目标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类型、发展路径及保障机制。基于绿色低碳技术实践探索与数字技术赋... 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之路。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剖析双碳目标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类型、发展路径及保障机制。基于绿色低碳技术实践探索与数字技术赋能,数字化变革类型有数字生态指引型、数据资源引领型、低碳流程变革型、低碳产品优化型四种类型,针对四种变革类型分别提出建立涵盖目标产业上下游的绿色生产供应链体系、探索绿色低碳创新的体旅产业转型模式、数字技术驱动体育用品制造能源行业碳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创新与数字技术协同发展路径。为应对企业碳减排技术瓶颈,提出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建立以数据中台为保障的数字化组织结构、培育企业适应新管理情境的数字化动态能力、探索以“数字人”为主体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体育用品制造业 数字化战略变革 数字技术 绿色低碳技术 数字化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19
作者 张梓靖 李博文 刘义圣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2,共10页
本文基于2011~2023年沪深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水平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经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 本文基于2011~2023年沪深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水平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经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科技金融通过畅通资金供给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加强科技资源供给降本增效促进企业释放低碳转型新动能的两条路径,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非四大外部审计服务的企业,科技金融对其生产效率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上述两者关系在分析师跟踪多、投资者关注度高、地区补贴力度大的样本企业中表现明显,有效地发挥了调节效应。本文为科技金融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了微观证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企业研发投入 绿色低碳技术 降本增效 分析师跟踪 投资者关注 地区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摘编)
20
《宁夏农林科技》 2022年第12期1-2,共2页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成果转化 绿色低碳技术 学科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交易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 鼓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