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引领全球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制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忠民 李文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是环境法治创新的里程碑,分别指明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具体任务和谋划了生态环境法典的篇章布局。它们要求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是环境法治创新的里程碑,分别指明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具体任务和谋划了生态环境法典的篇章布局。它们要求环境法治的领域应拓展到绿色低碳发展,将其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予以系统化考虑,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作出全流程控制,并且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任务,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重要遵循。生态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须集中回应这些安排,遵循“适度法典化”模式,统筹设计篇章结构、科学选定主要制度、精准处理重点问题,从而构建引领全球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法制体系 气候变化应对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政策促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剑飞 高佳琳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替代和升级,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财税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微观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外溢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替代和升级,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财税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微观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外溢补偿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过程中,面临着财税政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效率亟待提高、绿色投融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主体税种激励约束功能不强以及环保税种设定不合理、政策采购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引导功能发挥有限等问题,需要从提高财税政策支持效能、重构财税政策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发挥政府采购引导功能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绿色 政府采购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实基础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可 朱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93,共20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情景及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路径举措,以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基于“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的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苑韶峰 张宇 +1 位作者 陈美景 朱从谋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研究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整理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学术研讨成果,探析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 研究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整理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学术研讨成果,探析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与优化路径,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调追求经济高效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资源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管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资源供给、生态安全、空间优化和制度创新的复合功能;(2)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自然资源管理在制度设计层面推进“四维转型”:管理方式向全域全要素统筹转型、治理方式向多元主体协同转型、技术体系向数字智能驱动转型、安全管控向风险系统防控转型;(3)高质量发展下的自然资源管理路径包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遵循“价值—结构—过程—功能”逻辑主线,显化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模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应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利用与保护研究,着力创新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全面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管理 时代要求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5
作者 李宗泽 刘铮 张韦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的核心议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低碳发... 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的核心议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经历了从早期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理论探索,到中期聚焦“碳排放”“生态文明”的政策实践,再到近期围绕“双碳”目标的路径深化,突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等新兴热点。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的崛起表明,金融工具和数字技术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虽逐步加强,但协同效应尚有待进一步挖掘。未来研究应聚焦“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注重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的结合,探索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CITESPACE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绿色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杏村 杨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明...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显著的正效应;(3)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和异质性的特征。其中,核心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间接效应并不显著;扩容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间接效应显著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绿色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明茜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凸显,正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从理论逻辑来看,数据要素能够通过供给创新效应、需求牵引效应和数字治理效应来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存在企业“...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凸显,正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从理论逻辑来看,数据要素能够通过供给创新效应、需求牵引效应和数字治理效应来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存在企业“智改数转”动力不足、碳足迹标准体系不完善、数字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数字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阻碍了数据要素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作用的发挥,为此,需要从激发企业“智改数转”内生动力、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补齐数字核心技术短板、完善数字治理体系等方面着力,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绿色发展 数字化转型 绿色转型 能源转型 数字治理 技术创新 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可西 詹冰倩 +1 位作者 陈王宇 鲍海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7-2890,共14页
开展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立足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视角,基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基本认知,解析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内涵,... 开展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立足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视角,基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基本认知,解析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内涵,借鉴人居环境健康圈层模型解构城市多尺度空间的核心要素,进而关联SDGs目标构建多尺度空间与多目标交互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理论框架,综合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开发本土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杭州为案例城市开展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的基本内涵应是协同实现减污降碳、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等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综合水平;(2)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涵盖49个关键指标,分为强制性、引导性和倡导性三类指标,涉及单体建筑、基本单元、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四个空间尺度;(3)杭州四个阶段(2008—2023年)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综合考虑单体建筑、基本单元、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四个维度的发展策略和协同效应。本文扩充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推动我国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发展 多尺度空间 指标体系 减排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业低碳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鲍文哲 施柯沁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其低碳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大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流通业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分析,研究绿色金融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作用,并...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其低碳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大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流通业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分析,研究绿色金融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作用,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正向推动流通业低碳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金融助力流通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了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积极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等推动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流通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企业ESG表现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0
作者 丁凡琳 赵文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8,共13页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企业ESG表现日益受到投资者关注。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要求中国城市更好地平衡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势正在倒逼企业自发进行绿色转型,成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企业ESG表现日益受到投资者关注。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要求中国城市更好地平衡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势正在倒逼企业自发进行绿色转型,成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探究企业ESG表现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企业ESG表现有助于降低城市碳强度,影响机制表现为技术进步效应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此外,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在区域和行业间均存在异质性。其中,提升高碳类企业ESG表现对城市的减碳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ESG 城市绿色发展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庆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任务,也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内在要求。在内在逻辑上,山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打造现代化强省的客观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培...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任务,也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内在要求。在内在逻辑上,山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打造现代化强省的客观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在重要意义上,山东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助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缩小南北经济失衡。虽然山东在能源结构、节能降耗、提档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产业结构、创新能级、要素配置等领域仍面临制约。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推行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要素投入质效水平,推动促进经济社会向绿、向高、向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转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县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时空特征及政策建议
12
作者 朱雄伟 李德智 +1 位作者 周圣华 于路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2,48,共8页
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改变原有以低要素成本价格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重构县城发展逻辑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命题。文章从政策文本分析... 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改变原有以低要素成本价格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重构县城发展逻辑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命题。文章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首先基于人本理念搭建了县城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场域—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然后通过对148份县城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县城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着政策区域东西失衡、政策力度适配性弱、政策工具分布不均衡、参与主体发展路径模糊等问题。最后明晰了我国县城绿色低碳发展的“中梗阻”问题,并提出破除城乡二元绿色低碳发展结构、优化县城绿色低碳政策工具结构、强化县城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力度等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县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绿色发展 政策框架 时空特征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如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30,F0003,共2页
绿色低碳经济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着重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推广,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当今,全球资源环境约... 绿色低碳经济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着重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推广,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当今,全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时代潮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其本身就蕴含着绿色生产力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刘桉志 杨树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4-1104,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空变化,旨在为制定地区发展策略和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依据。基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内涵,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空变化,旨在为制定地区发展策略和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依据。基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内涵,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2011—2020年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平均增长率为2.31%,但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整体水平最高。分维度看,农业减污发展水平最高,农业增长速度最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空间上呈显著正相关,区域差距不断扩大,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为主要差异来源;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受财政支农、农业生产效率和种植结构调整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研究表明,当前全国多数省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各地区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时空特征 区域差异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15
作者 巩前文 张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73,共14页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探讨“千万工程”精神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解析“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探讨“千万工程”精神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解析“千万工程”实施成效在激励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维度的“千万工程”制度在引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照着做”“变着做”和“创新做”的功能效果。最后通过弘扬“千万工程”精神、进一步挖掘“千万工程”经验及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精神 农业绿色发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以黄河流域为例
16
作者 薛阳 赵会 薛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偏低,92%的城市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2011-2022年,黄河流域耦合协调网络强度显著增强,形成了初步的“组团化”发展趋势;空间关联网络中,以鄂尔多斯、榆林、东营、包头等城市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以济南、太原、郑州、西安等城市为代表的省会城市,以洛阳、淄博为代表的环省会周边城市是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其他城市则更多扮演“边缘合作者”角色。此外,洛阳、银川、济宁等城市多靠近重要的交通干线和经济走廊,在网络中还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空间邻接关系是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人口密度差异对空间关联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 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7
作者 牛东晓 许晓敏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方向,同时产业发展又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二者的协同推进,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紧追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策划“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围绕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征集并发表相关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关键技术 新能源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全球能源互联网 学术前沿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彬 史舒琪 +1 位作者 张鑫 王亦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214-219,226,共7页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层面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1-2021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层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中,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可分为稳定上升阶段(2001-2004年)、波动式上升阶段(2005-2015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以后)。在21年间,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提高了3.06倍,达到了较高发展水平。分层评价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最高,其次是绿色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水平,循环发展水平最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迅速提升,增长幅度最大;绿色发展水平和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构建低碳发展新格局、提高循环利用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循环发展 熵权TOPSIS 生态保护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绿色金融与低碳农业的耦合发展
19
作者 柯军 王志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低碳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演绎广东省绿色金融与低碳农业的综合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东省的绿色金融和低碳农业两个体系一直处于较好的耦合状态,二者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过渡和... 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低碳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演绎广东省绿色金融与低碳农业的综合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东省的绿色金融和低碳农业两个体系一直处于较好的耦合状态,二者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过渡和耦合协调两个阶段。建议加强自上而下的设计与规划,构建支持低碳农业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力度,丰富低碳农业金融产品,突出绿色金融服务重点,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农民低碳意识和金融意识,推动绿色金融与低碳农业良性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 耦合发展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综述
20
作者 田霄鸿 徐虎 +1 位作者 刘荣志 张晴雯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农田污染治理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和难题,从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农业减排固碳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土壤污染防治与健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生物资源利用与多样性等领域展开对策性研讨交流,综述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利于更好地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和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安全 农业绿色发展 土壤固技术 农田污染治理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土壤污染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