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田地表CO_(2)和N_(2)O日变化对连续绿肥翻压还田的响应
1
作者 陈雨露 王伟宁 +6 位作者 孙丰 王豹祥 汪健 毕庆文 冯宇阳 聂晨旭 叶协锋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为探究连续绿肥翻压还田管理模式下,豫中烟田地表二氧化碳(CO_(2))和氧化亚氮(N_(2)O)通量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两者最佳采集时间,2021年基于河南农业大学毛庄科教园区长期定位试验,于烟苗移栽后每隔30 d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 为探究连续绿肥翻压还田管理模式下,豫中烟田地表二氧化碳(CO_(2))和氧化亚氮(N_(2)O)通量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两者最佳采集时间,2021年基于河南农业大学毛庄科教园区长期定位试验,于烟苗移栽后每隔30 d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24 h连续动态观测,测定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种植并翻压黑麦草(NPKG)处理下烟田CO_(2)和N_(2)O日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豫中烟田土壤为CO_(2)和N_(2)O的排放源,且排放趋势与大气温度变化轨迹相似,昼高夜低,昼、夜排放通量平均值达到显著差异水平。CO_(2)排放通量在移栽后30 d和60 d表现为不明显双峰形态,90 d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单峰态;N_(2)O通量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态。NPKG处理CO_(2)和N_(2)O排放通量总体上显著高于NPK处理,3个典型日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90 d>60 d>30 d,N_(2)O排放通量为60 d>90 d>30 d。观测日内,土壤孔隙含水率(WFPS)和10 cm地温共同影响着CO_(2)和N_(2)O的排放速率,10 cm地温与CO_(2)和N_(2)O日排放通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一天中9:00,21:00 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矫正系数最接近1,且其与日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CO_(2)通量与N_(2)O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N_(2)O通量随CO_(2)通量增加呈线性态势增加。综上,连续绿肥翻压还田增加了烟田地表CO_(2)和N_(2)O排放通量,9:00,21:00左右为CO_(2)和N_(2)O最佳采集时间。烟草大田生育期3个取样日,NPK处理和NPKG处理地表CO_(2)排放通量均以90 d最高,60 d次之;N_(2)O排放通量均以60 d最高,90 d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N_(2)O 日变化 绿肥翻压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绿肥翻压下氮肥用量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剑波 柳开楼 +2 位作者 李继文 孙明珠 胡丹丹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近年来,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的绿肥种植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绿肥翻压还田下早稻季的合理氮肥用量还缺乏研究。通过设置冬闲和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早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近年来,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的绿肥种植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绿肥翻压还田下早稻季的合理氮肥用量还缺乏研究。通过设置冬闲和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早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N150(氮肥用量为150 kg/hm^(2))、N210(氮肥用量为210 kg/hm^(2))和N270(氮肥用量为270 kg/hm^(2))处理下,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早稻产量分别比冬闲增加了23.32%、47.19%和39.85%;氮素吸收量提高了25.84%~53.41%,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均值为43.08%)也明显高于冬闲(均值为32.50%)。结合产量构成因子发现,紫云英翻压还田主要增加了单位有效穗数来实现水稻增产。同时,与冬闲相似,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也表现出N150处理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用量处理,分别比N0(氮肥用量为0 kg/hm^(2))处理增加了2.35、2.93和3.42倍。因此,在南方双季稻区,利用冬闲期进行紫云英种植并翻压还田是实现早稻产量提升的关键,且150 kg/hm^(2)的氮肥用量是实现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协同提升的合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翻压还田 早稻 氮肥用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混合翻压还田对土壤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蒙岭 蒋豪 +3 位作者 顾勇 谢强 张永辉 张丹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明确不同绿肥翻压模式产生的生态效应,设计了3个处理:黑麦草单独翻压处理(20 000 kg/hm2)、紫云英单独翻压处理(21 000 kg/hm2)、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黑麦草5000 kg/hm2,紫云英15 000 kg/hm2),测定了绿肥翻压还田30、60、120 ... 为明确不同绿肥翻压模式产生的生态效应,设计了3个处理:黑麦草单独翻压处理(20 000 kg/hm2)、紫云英单独翻压处理(21 000 kg/hm2)、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黑麦草5000 kg/hm2,紫云英15 000 kg/hm2),测定了绿肥翻压还田30、60、120 d后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了绿肥腐解动态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绿肥腐解速率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60 d时达到最大值。绿肥翻压还田后30~60 d,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而单种绿肥翻压效果不显著。绿肥翻压还田后120 d,与单种翻压相比,混合翻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淀粉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p<0.05),且烟叶总氮、烟碱、钾含量和钾氯比总体适宜,达到优质烟标准。因此,与单种绿肥翻压还田处理相比,紫云英和黑麦草混合翻压还田更能提高植烟土壤供磷能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烟叶优质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翻压还田 紫云英 黑麦草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