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绿电–氢–氨耦合系统的自适应分布鲁棒调度优化
1
作者 马翱凯 宁超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绿电–氢–氨耦合系统因其在推动零碳经济转型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备受瞩目,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绿电–氢–氨耦合系统的优化调度常常受到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且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常表现... 绿电–氢–氨耦合系统因其在推动零碳经济转型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备受瞩目,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绿电–氢–氨耦合系统的优化调度常常受到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且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常表现出多模态特性,而这一潜在特性常被忽视,导致调度结果趋于保守。因此,提出一种面向绿电–氢–氨耦合系统的自适应分布鲁棒调度优化方法,以应对该耦合系统中所出现的可再生能源与需求不确定性。该方法利用聚类算法从不确定量数据集中挖掘多模态信息,并据此构建混合Wasserstein模糊集以准确刻画不确定性分布。同时,采用仿射决策规则求解该分布鲁棒调度问题,实现调度的非预期性与自适应性。最后,该分布鲁棒问题被等价转化为一个易于求解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结果表明,在样本内测试中,所提出的方法比基于Wasserstein模糊集的分布鲁棒优化和鲁棒优化分别提升了3.48%和7.54%;而在样本外测试中,该方法比基于Wasserstein模糊集的分布鲁棒优化和鲁棒优化分别提升了2.75%和6.54%。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电–氢–氨耦合系统 可再生能源 分布鲁棒优化 不确定性 多模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KO算法的含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2
作者 覃文力 荣娜 刘兴艳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3期90-101,共12页
[目的]在“30·60”双碳的背景下,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导致综合能源系统功率平衡性表现不佳的问题。[方法]文章构建含电解水制氢耦合燃气掺氢技术以及氢储的电氢耦合环节,设立了弃风弃光惩罚机制,构建含电氢耦合... [目的]在“30·60”双碳的背景下,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导致综合能源系统功率平衡性表现不佳的问题。[方法]文章构建含电解水制氢耦合燃气掺氢技术以及氢储的电氢耦合环节,设立了弃风弃光惩罚机制,构建含电氢耦合环节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针对求解该模型求解时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引入斑翠鸟优化算法(Pied Kingfisher Optimizer,PKO)。[结果]模型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得到各能源网络机组出力的优化调度结果;PKO与传统优化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能达到全局最优解的目标。[结论]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案,总成本分别减少了15.04%和6.99%,有效提高了综合能源系统新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了系统总成本,更具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耦合 风光消纳 斑翠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下电氢耦合系统的实时运行调度优化
3
作者 付宇 庞学跃 +1 位作者 刘为雄 李志铿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3期78-89,共12页
[目的]在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形势下,电氢耦合系统逐渐呈现多时间尺度、多重不确定性、高维多层次、非线性等特征,对运行调度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扰动、负荷变化、设备动态特性等情况的同时,保证系统... [目的]在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形势下,电氢耦合系统逐渐呈现多时间尺度、多重不确定性、高维多层次、非线性等特征,对运行调度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扰动、负荷变化、设备动态特性等情况的同时,保证系统的优化调度结果质量至关重要。[方法]开展多时间尺度下电氢耦合系统的实时运行调度优化,通过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日前-日内优化决策模型,结合设备运行特性与电网交互约束限制,形成日前计划、日内滚动调整的多时间尺度调度优化框架,提供多时间尺度下的闭环优化控制策略,实现考虑系统内灵活性资源的实时调度控制。[结果]结果表明,日前计划基于较大时间尺度与较低预测精度数据,对不确定性变量波动估计不足,结果偏理想化与均质化,存在短时供需不平衡风险,与日内条件下的调度结果有较大差异。在日内修正下,电网购电、储能作为灵活性资源成为调控的关键设备,均值及峰值变化幅度最大可达23.3%,且在日内修正下,对于风光突变情况做到及时应对。[结论]所建立的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基于日前优化调度的结果,在日内滚动优化中对可再生能源出力及用户负荷进行精确预测并滚动修正单元出力,有效抑制了日前日内偏差所带来的功率波动,还可以使运行调度过程更加灵活机动,避免了按照单一固定时间尺度调度结果所可能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系统 不确定性扰动 运行调度优化 多时间尺度 实时运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韧性量化与多目标优化
4
作者 黄敬智 肖宁 +9 位作者 黄夏楠 林长锥 胡臻达 刘林 吴念远 字政宇 林健 谢珊 景锐 赵英汝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60,共14页
近年来,为提升能源系统韧性,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提出了一种高时间分辨率(小时级)的能源系统韧性量化评价方法,并构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规划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方案,旨在应对能源系统三难困境... 近年来,为提升能源系统韧性,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提出了一种高时间分辨率(小时级)的能源系统韧性量化评价方法,并构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规划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方案,旨在应对能源系统三难困境(经济-环境-韧性),评估电氢耦合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效益。以中国东南沿海某工业园区为案例,将文中提出的方法与模型应用于该园区的能源系统,根据极端事件对能源系统的干扰规律,在4种碳排放限制情景下进行多目标优化,以确定各情景下的最优方案。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目前电氢耦合技术应用成本较高,只有在对能源系统环境性和韧性均有要求下,电氢耦合技术应用才具有较大的价值。随着碳排放约束加强,经济性目标函数的净现值成本从全局情景的4.48×10^(10)元上升至强碳排放限制情景的4.74×10^(10)元,增长了5.80%。韧性指标则从5061.62 MWh下降至4184.01 MWh,减少了21%,电氢耦合显著提升了系统的环境性与韧性。最优化方案表明,氢储能不仅是跨季节长期储能的有效解决方案,其在短期储能中的独特优势同样值得关注。最后,将提出的韧性量化评价新方法与前人方法进行对比,可使优化方案净现值提高0.9%,系统最低供能水平提高5.19%,系统恢复能力提高1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综合能源系统 极端天气 韧性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网型氢电耦合储能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作全 刘晨荣 +1 位作者 郭晨阳 高玉龙 《能源工程》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氢电耦合储能是解决光伏/风电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与消纳矛盾的有效途径,基于“电-氢-电”(P2P)的转换过程,可将波动风光发电调控为氢储能所需的稳定供电,降低本地消纳中风光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解水制氢效率的影响。本文开展离网型氢... 氢电耦合储能是解决光伏/风电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与消纳矛盾的有效途径,基于“电-氢-电”(P2P)的转换过程,可将波动风光发电调控为氢储能所需的稳定供电,降低本地消纳中风光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解水制氢效率的影响。本文开展离网型氢电耦合储能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设计了以风/光发电、电化学储能、电解水制氢及储氢装置等为主的系统总体架构,构建了关键单元模型及功率匹配的系统整体模型,并依据实际气象输入数据,对系统模型仿真验证,达到了预期调控效果,可为氢电转化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调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网型 耦合 系统建模 功率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电与绿氢耦合煤化工的系统建设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志鹏 石祥建 +2 位作者 蔡丹 冯康康 娄清辉 《南方能源建设》 2023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目的]随着“双碳”进程的推进,煤化工行业的减碳降排势在必行。煤化工过程用氢量大,且目前多以化石燃料转化的灰氢为主,造成了余碳排放。如果将零碳的绿电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建设,既有利于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同时也能为绿电与绿氢的发... [目的]随着“双碳”进程的推进,煤化工行业的减碳降排势在必行。煤化工过程用氢量大,且目前多以化石燃料转化的灰氢为主,造成了余碳排放。如果将零碳的绿电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建设,既有利于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同时也能为绿电与绿氢的发展提供巨大应用场景。[方法]在此背景下,以典型煤化工工艺煤制乙二醇为例,详细阐述了绿电与绿氢耦合煤制乙二醇的系统建设方案。[结果]分析表明绿氢的引入提高了煤制乙二醇的碳利用率,从传统工艺的21.1%提高到40.5%,而生产每吨成品乙二醇的碳排放强度从2.58 t CO_(2)降到了0.93 t CO_(2)。同时通过一体化建设可以降低二次系统建设、运维成本。[结论]绿电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建设具有技术可行性,发展前景广阔,但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绿 煤化工 耦合建设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风光波动的绿氨多稳态柔性调度方法
7
作者 郑勇 邓欣 +4 位作者 吉旭 贺革 范薇 曾扬俊 邱一苇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化工过程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整合在迈向新能源道路上相互促进发展。然而,如果仅通过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可变问题,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考虑到大规模化学过程通常倾向于在恒定负载下稳定运行,基于多稳态柔性工艺概念,提出了多... 化工过程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整合在迈向新能源道路上相互促进发展。然而,如果仅通过储能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可变问题,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考虑到大规模化学过程通常倾向于在恒定负载下稳定运行,基于多稳态柔性工艺概念,提出了多稳态柔性调度优化方法。首先,以风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为例,对电氢氨系统各工段进行分析建模,针对电力和化工侧中不同权重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均衡性的多稳态柔性调度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场景适用性强、计算效率高,多稳态柔性调度方法相比于柔性调度方法的负荷波动次数均降低5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9.39%,可为大规模绿氨系统适应风光波动条件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可行的调度优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解水制 绿 多稳态柔性 一体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与绿电和绿氢耦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8
8
作者 阳国军 刘会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5-1000,共6页
现代煤化工与绿电和绿氢耦合发展可以促进煤化工行业源头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同时也能为绿电绿氢提供大的应用场景,是中国如期实行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现代煤化工与绿电和绿氢耦合发展还处于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阶段,为促进相关产业示... 现代煤化工与绿电和绿氢耦合发展可以促进煤化工行业源头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同时也能为绿电绿氢提供大的应用场景,是中国如期实行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现代煤化工与绿电和绿氢耦合发展还处于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阶段,为促进相关产业示范,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介绍了现代煤化工、绿电绿氢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二者耦合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耦合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绿 绿 耦合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负荷响应的化工园区电–氢耦合系统协同优化调度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颢然 薛屹洵 +3 位作者 戴铁潮 常馨月 潘昭光 孙宏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下日益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中国很多城市及园区开始广泛使用电解水制氢作为消纳新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随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氢耦合系统,本文以化工园区为例,提出了考虑氢负荷响应的园区级电–氢耦合系统协同... 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下日益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中国很多城市及园区开始广泛使用电解水制氢作为消纳新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随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氢耦合系统,本文以化工园区为例,提出了考虑氢负荷响应的园区级电–氢耦合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以实际绿氢绿氨工业园区为基础,提出了典型园区级电–氢耦合系统架构,并从系统的源–网–荷–储各角度建立了包括煤制氢、电解水制氢、储氢罐、氢制氨、氢燃料发电机与输氢管网的化工园区电–氢耦合系统模型。其次,以实现园区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并在目标函数中加入弃风弃光惩罚项,同时考虑氢负荷的需求侧响应,使氢制氨作为园区内可灵活调节的资源,基于此进行化工园区电–氢耦合系统协同优化调度。为验证本文所提出优化调度方法的经济性及优越性,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运行场景下的优化调度结果。结果表明,电解槽与氢燃料发电机通过跟踪园区内的电源与电负荷的变化情况,实时调整自身出力功率,在保证园区电量平衡的前提下减少与外界的电力交易,减少园区购电成本与弃风弃光,同时,考虑氢制氨的需求侧响应可以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弃风弃光、降低园区整体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耦合系统 解水制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储氢的抽水蓄能电站与电解制氢耦合储能系统构想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迎伟 万金明 《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抽水蓄能、氢储能等储能电站加快建设,未来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抽水泵站抽水能力、蓄水库容、自然环境等因素限制,抽水蓄能电站的蓄能功率、总容量存在上限,存在较... 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抽水蓄能、氢储能等储能电站加快建设,未来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抽水泵站抽水能力、蓄水库容、自然环境等因素限制,抽水蓄能电站的蓄能功率、总容量存在上限,存在较大死库容,蓄水体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且设计建成后,一般无法扩容或增建。该文结合国内外抽水蓄能电站改造及水下储氢的技术特点,提出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与电解制氢耦合储能系统的设计构想,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与PEM电解制氢、氢燃料电池系统耦合,通过水下储氢气囊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死库容利用率,设计该系统9种运行工况和关键参数,分析该系统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经济效益、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效果,为新型储能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储能 解制 水下储 新型系统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非上网消纳及制醇氨技术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鹏飞 张超 +3 位作者 肖立 王修康 侯建国 王秀林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1期16-23,共8页
我国海上风电正呈现深远海化、规模化、单机容量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并网和消纳,对海上风电场和电网都是巨大挑战,需要探索适应于深远海、大规模、高质量的多元化非上网消纳方式。海上风电有直供海上平台、制氢、制... 我国海上风电正呈现深远海化、规模化、单机容量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并网和消纳,对海上风电场和电网都是巨大挑战,需要探索适应于深远海、大规模、高质量的多元化非上网消纳方式。海上风电有直供海上平台、制氢、制氢基化学品等非上网消纳方式,其中直供海上平台的用量有限,适合于与海上油气产业匹配的小规模海上风电,而海上风电制氢及氢基化学品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路线之一。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基本成熟,但大规模氢气从海上运输至陆地的经济性是一项挑战,传统高压储运方式成本高,难以满足要求。可采用储运效率更高的有机物储氢技术,通过具备有机物加氢功能的船舶进行转运,至陆地后集中脱氢,能够充分利用船舶、储油罐、管道等已有的基础设施。海上风电制醇氨等氢基化学品便于海上储运,能够提高体积能量密度,融入到下游醇氨市场。海上风电制甲醇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工厂可设置在陆地或利用海上富碳气田的二氧化碳资源。海上风电制绿氨所需的N2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更适合于深远海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储能和消纳,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 非上网消纳 有机物储 基化学品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