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辛亥革命与河南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天奖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一、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二十世纪初,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为首要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在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兴起。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充当这次革命——辛亥革命运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是一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觉悟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是两个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和河南情势剧变的产物。与旧式士大夫不同,这些新型的知识分子热心攻研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十分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王朝的卖国罪行尤感切肤之痛,因此,绝大多数都能紧随历史前进的脚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
关键词
河南
辛亥革命
革命党人
《自由报》
绿林武装
民族民主革命
《民立报》
民报
省议会
爱国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川南红军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家德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0-84,79,共6页
-
文摘
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央红军从川南渡江没有实现,转进滇境后,在“扎西会议”上,决定选拔一批红军指战员,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配合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进而赤化川南,当时“称川南红军”。它在川滇黔边区转战十余年,不但完成了牵制任务,而且播下了从未熄灭的革命火种,开辟出游击区域,发展了游击战争,具有时间长、作用大、影响深三大特点。下边我们试图从川南红军的产生、作用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
关键词
川南
中央红军
游击区
游击队
兴文
绿林武装
川滇黔
川南特委
古蔺
珙县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