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绿岩带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2
1
作者 石玉臣 伊丕厚 +1 位作者 刘长春 季顺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28-231,共4页
鲁西绿岩带型金矿床产于太古宙泰山岩群中,矿体规模较小、变化较大,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其次为碳酸盐化、电气石化、阳起石化等。韧性剪切带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绿岩带和TTG岩系与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呈NW... 鲁西绿岩带型金矿床产于太古宙泰山岩群中,矿体规模较小、变化较大,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其次为碳酸盐化、电气石化、阳起石化等。韧性剪切带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绿岩带和TTG岩系与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呈NW向展布的下港-化马湾-蒙山构造活动带是一个有利的成矿带,其中划分出3个Ⅰ级、8个Ⅱ级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带型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及其矿源层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继广 李静 +2 位作者 李庆平 王巧云 董志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4-1002,共9页
鲁西泰山岩群是我国典型的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并保存了良好的科马提岩,对其地质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对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往仅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有所了解,对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很少重视,对矿源层的理解... 鲁西泰山岩群是我国典型的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并保存了良好的科马提岩,对其地质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对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往仅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有所了解,对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很少重视,对矿源层的理解也较为模糊,笼统地将泰山岩群作为后期各种金矿成矿的矿源层。本文对鲁西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型和层控型金矿做了系统介绍,认为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具有原生层状特征和矿源层意义,受绿岩带某特定层位控制十分明显,是超基性岩—基性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旋回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鲁西地区金矿源层成生发育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绿岩带中金初始沉积矿化层位十分狭窄,厚度一般仅1至十几米,但横向分布较广泛,一般长达5~10km以上,初始沉积金品位一般在10×10-9~0.5×10-6,其金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流(热液和喷气)作用。阐述了金矿源层与条带状硅铁建造(BIF)往往密切伴生的成因联系,并与硅铁矿层一样,也具有多旋回性沉积特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受矿源层内在控制,产于矿源层内或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 韧性剪切金矿 绿岩层控金矿 金矿源层 鲁西 新太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清威 王保国 +3 位作者 义爱文 张克川 潘泽 张盛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15-24,共10页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主要的贯通性载金矿物,通过对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识别出含金矿体,对野外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分析对... 黄铁矿是金矿床中主要的贯通性载金矿物,通过对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识别出含金矿体,对野外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分析对绿岩带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黄铁矿呈浅黄—黄色,以细粒为主,具有半自形和碎裂结构的黄铁矿含金性最好;主矿体即金矿化强烈区域黄铁矿晶形以五角十二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与其他单形的聚形为主。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主量元素整体表现出亏S、富Fe的特点,而微量元素富As、Sb,表明形成了载金能力较好的P型黄铁矿;主矿体附近黄铁矿的热电性主要表现为P为矿脉浅部,向深部矿脉仍有较大的延伸,由此推断该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带型金矿 黄铁矿 特征 晶形特征 载金能力 找矿前景 坦桑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伊尔岗地块诺斯曼—维卢纳绿岩带金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齐立平 孔红杰 +2 位作者 王天刚 姚文文 光顺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209,共16页
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克拉通伊尔岗地块东部黄金省次级地体内,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矿区。区内矿床可分为3类:剪切带中的蚀变晕±石英脉型,是区内最为重要的矿化类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金哩矿床,矿... 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克拉通伊尔岗地块东部黄金省次级地体内,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成矿区。区内矿床可分为3类:剪切带中的蚀变晕±石英脉型,是区内最为重要的矿化类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金哩矿床,矿床赋存在金哩粗玄岩中,矿化发生在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石英网脉型,典型矿床为卡尔古利夏洛特山金矿床,矿床也产于金哩粗玄岩中,矿化主要发生在硅化外围的碳酸盐—黄铁矿化蚀变带内;纹层状石英脉型,矿化表现出层控的特点,并多发育绿泥石化。通过对区域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特征的总结,认为诺斯曼—维卢纳金成矿带的金主要赋存于铁硫化物或毒砂中,矿化与大规模的蚀变作用联系密切,太古宙绿岩带和条带状铁建造、深大断裂、褶皱等因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岩带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并为在区内找矿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带型金矿 成矿规律 诺斯曼-维卢纳 伊尔岗地块 西澳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乳金矿带构造分区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贺振 于在平 张学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2-995,共4页
目的研究山东牟平—乳山(以下简称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方法利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对断裂带内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床(体)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区断裂控矿规律。结果本区控矿构造系统主要由近南北向容矿断裂和北西向构... 目的研究山东牟平—乳山(以下简称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方法利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对断裂带内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床(体)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区断裂控矿规律。结果本区控矿构造系统主要由近南北向容矿断裂和北西向构造条带组成;矿床就位主要受近南北向断裂与北西向构造带的联合控制,分布于其相交的构造结中;在每一良好的成矿段内,矿床的分布具近等距性。结论西泊地区为一矿床(点)赋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带型金矿 波浪状镶嵌构造 构造控矿规律 牟乳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主要金矿集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杰 任军平 +6 位作者 何胜飞 许康康 刘晓阳 左立波 孙凯 龚鹏辉 贺福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7-1008,共12页
南非是世界上金矿石资源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其金矿床主要产于东北部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1赋存于兰德盆地砾岩型建造中的"兰德"砾岩型金矿床,2产在绿岩带中的绿岩带型金矿床,和3主要与白云岩有关的白云岩型金矿床,以前两种类... 南非是世界上金矿石资源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其金矿床主要产于东北部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1赋存于兰德盆地砾岩型建造中的"兰德"砾岩型金矿床,2产在绿岩带中的绿岩带型金矿床,和3主要与白云岩有关的白云岩型金矿床,以前两种类型为主。"兰德"砾岩型金矿床通常品位高,开采规模最大,目前采矿的深度最大,是南非最重要的矿床类型,其矿床成因长期以来存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分别是砂矿模式和热液模式,就目前资料来看笔者等认为其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矿化阶段;绿岩带型金矿床则以巴伯顿地区为代表,矿床具有规模大、易开采等特征,因此在南非金矿床开采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矿床主要赋存于石英脉或剪切带中,矿床成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火山成矿模式、转换滑脱构造模式和构造交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德”砾岩金矿 绿岩带型金矿 白云岩金矿 矿床成因 兰德盆地 巴伯顿地区 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及地质背景 被引量:2
7
作者 牛翠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25-627,共3页
近年来,中国金矿地质勘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大型或具有特大型资源潜力的矿床明显增多,首次发现了单个矿床资源量达到超大型的金矿床(如甘肃阳山、寨上,青海大场等);二是中西部地区或老矿区深部(隐伏)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中国金矿地质勘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大型或具有特大型资源潜力的矿床明显增多,首次发现了单个矿床资源量达到超大型的金矿床(如甘肃阳山、寨上,青海大场等);二是中西部地区或老矿区深部(隐伏)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胶东焦家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带型金矿 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金矿 成矿作用 地质背景 成矿时代 大地构造背景 中西部地区 矿床资源 矿床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