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僵菌素A和B对斜纹夜蛾SL-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致凋亡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孟翔 胡俊杰 +1 位作者 金丰良 任顺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绿僵菌素A和B是生物活性分子,本研究用MTT法、相差显微观察、荧光倒置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比较了绿僵菌素A和B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1细胞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绿僵菌素A和B对SL-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正比... 绿僵菌素A和B是生物活性分子,本研究用MTT法、相差显微观察、荧光倒置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比较了绿僵菌素A和B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1细胞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绿僵菌素A和B对SL-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正比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绿僵菌素A和B处理细胞48h后的IC50值分别为7.80和20.73μg/mL。倒置相差显微观察发现,绿僵菌素A和B可以引起SL-1细胞变圆、胞膜收缩、有凋亡小颗粒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悬浮致死并出现大量空泡和胞质外泄现象。但是在同样的处理浓度下,绿僵菌素A的作用较绿僵菌素B明显。用AO/EB染色后,荧光显微观察发现:绿僵菌素A诱导的细胞荧光强度高于绿僵菌素B。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绿僵菌素A和B对SL-1细胞具有明显的致凋亡作用。10μg/mL绿僵菌素A和B作用细胞48h后,SL-1细胞的总凋亡率分别达78.88%±0.97%和72.23%±2.29%。本研究从细胞水平肯定了绿僵菌素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和致凋亡作用,并且为它在害虫防治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绿僵菌素A 绿僵菌素B SL-1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素对爪哇棒孢霉SP053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7
2
作者 尹飞 胡琼波 +1 位作者 钟国华 胡美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利用虫生真菌爪哇棒孢霉Isaria javanicus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新方法,测定了绿僵菌素(destruxin)对SP053菌株生长发育与产孢量与萌发率的影响,利用协同毒力指数法和毒力回归分析法评价了两者混用对小菜蛾2...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利用虫生真菌爪哇棒孢霉Isaria javanicus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新方法,测定了绿僵菌素(destruxin)对SP053菌株生长发育与产孢量与萌发率的影响,利用协同毒力指数法和毒力回归分析法评价了两者混用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绿僵菌素对SP053菌株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率和孢子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一定浓度的绿僵菌素与SP053菌株分生孢子混用具有增效作用,S50-CD100(指爪哇棒孢霉SP053菌株的分生孢子浓度为50×105个/mL和绿僵菌素粗毒素的浓度为100mg/L的组合;依此类推)、S25-CD100、S25-CD50及S12.5-CD100等混配组合都有显著的增效效果,尤其以S25-CD100组合增效效果最好,其48h和72h的协同毒力指数(c.f.)分别达到52.31和31.07。毒力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添加绿僵菌素粗毒素25~100mg/L的混剂的LC50值明显降低,比如添加100mg/L绿僵菌素粗毒素的混剂(SP053-CD100),其48和72h的LC50分别为17.45和10.55(×105个孢子/mL),而SP053菌株分生孢子单剂的LC50相应值为>50和35.85(×105个孢子/mL)。本研究证明绿僵菌素与爪哇棒孢霉SP053菌株混用有增效作用,对改进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素 爪哇棒孢霉 小菜蛾 联合作用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素的分离制备及其对蛴螬的毒力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琼波 任顺祥 刘树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1-466,共6页
以金龟子绿僵菌金龟子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菌株MaQ10发酵液为材料,采用萃取、浓缩、制备色谱及重结晶技术,分离纯化出5种绿僵菌素的晶体,经与标准样品以及参考文献相对照,此5种晶体与绿僵菌素A、A2、B、C和E相吻... 以金龟子绿僵菌金龟子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菌株MaQ10发酵液为材料,采用萃取、浓缩、制备色谱及重结晶技术,分离纯化出5种绿僵菌素的晶体,经与标准样品以及参考文献相对照,此5种晶体与绿僵菌素A、A2、B、C和E相吻合。进而,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绿僵菌素A和B对大等鳃金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l)和卵圆齿爪鳃金龟Holotrichia ovata Chang1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绿僵菌素A和B对大等鳃金龟的触杀活性,在处理后96~120h内最高,LC50分别为78.1571mg/L和88.7562mg/L;处理浓度为300mg/L时,LT50分别为13.4159h和10.5331h。绿僵菌素A和B对卵圆齿爪鳃金龟的触杀活性,在处理后96h时最高,LC50分别为66.5308mg/L和79.4309mg/L;处理浓度为300mg/L时,LT50分别是13.6399h和9.945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素 分离制备 毒力 大等鳃金龟 卵圆齿爪鳃金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绿僵菌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功营 杨华 +1 位作者 董丽红 万树青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优化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提高绿僵菌素的产量。【方法】应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筛选得到影响绿僵菌液体发酵的关键因素。【结果】试验得到1个拟合... 【目的】优化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提高绿僵菌素的产量。【方法】应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筛选得到影响绿僵菌液体发酵的关键因素。【结果】试验得到1个拟合程度高、误差小的模型,该模型给出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22.7 g·L^(–1)、蛋白胨13.4 g·L^(–1)和发酵时间9.70 d,预测绿僵菌素A最大质量浓度为6.90μg·mL^(–1),实际测得质量浓度为6.89μg·mL^(–1)。【结论】结果可为绿僵菌大规模发酵获得粗毒素提供理论依据,使绿僵菌粗毒素的广泛开发与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绿僵菌素 产量 响应面法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琼波 任顺祥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4-242,共9页
绿僵菌素是金龟子绿僵菌分泌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它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在绿僵菌素的分子结构、种类、提取与鉴定方法、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产量动态及菌株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金龟子绿 绿僵菌素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产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对绿僵菌素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琼波 任顺祥 刘树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利用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sopliae MaQ10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UV)诱变其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分别测定了40个突变株的绿僵菌素产量.结果表明,出发菌株MaQ10的绿僵菌素A和B(DA和DB)产量分别为(106.81±... 利用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sopliae MaQ10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UV)诱变其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分别测定了40个突变株的绿僵菌素产量.结果表明,出发菌株MaQ10的绿僵菌素A和B(DA和DB)产量分别为(106.81±9.55)和(29.53±2.70)μg/mL,分生孢子突变株的DA和DB平均产量分别为(45.05±7.77)和(10.83±1.05)μg/mL,原生质体突变株的DA和DB平均产量分别为(68.97±6.07)和(11.80±1.35)μg/mL;绿僵菌素产量最高的分生孢子突变株是08菌株,其DA达到(158.29±3.85)μg/mL,比出发菌株增产48.21%;产量最高的原生质体突变株是24菌株,其DA和DB产量分别达到(146.95±12.28)和(36.91±5.37)μg/mL,比出发菌株分别增产37.59%和25.11%.分生孢子诱变的DA和DB正突变率分别为15.00%和0,负突变率分别达到85.00%和97.50%;原生质体诱变的DA和DB正突变率分别为17.50%和5.00%,负突变率分别为70.50%和95.50%.原生质体诱变效果优于分生孢子诱变效果.另外,紫外线诱变不会改变DA与DB产量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绿 绿僵菌素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素与化学农药混配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兴民 邵振芳 +1 位作者 Shaukat Ali 王泽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60-63,共4页
采用叶片浸渍饲喂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多杀菌素、绿僵菌素对西花蓟马二龄若虫的毒力,并通过Horsfall法和共毒系数法确定最佳混剂和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若虫毒力大小是绿僵菌素&... 采用叶片浸渍饲喂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多杀菌素、绿僵菌素对西花蓟马二龄若虫的毒力,并通过Horsfall法和共毒系数法确定最佳混剂和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若虫毒力大小是绿僵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绿僵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表现出最明显的增效作用,当绿僵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比值约1∶4时,增效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 西花蓟马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兴民 邵振芳 +1 位作者 Shaukat Ali 王泽清 《热带农业工程》 2015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了解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盆栽幼苗喷雾法、盆栽幼苗喷雾法、保湿叶碟喷雾法研究了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并采用茎内吸法、涂药法研究了2%阿维·绿僵菌素... 为了解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盆栽幼苗喷雾法、盆栽幼苗喷雾法、保湿叶碟喷雾法研究了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并采用茎内吸法、涂药法研究了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内吸性和渗透性,探讨了温度对其杀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成螨的活性(LC50:1.247 44 mg/L)优于唑螨酯(LC50:2.189 50 mg/L)和炔螨特(LC50:12.515 49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0.362 31 mg/L)低于阿维菌素(LC50:0.279 71 mg/L),其杀卵活性(EC50:3.563 50mg/L)优于哒螨灵(LC50:5.561 61 mg/L)但低于噻螨酮(LC50:0.274 23 mg/L);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朱砂叶螨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内吸性、渗透性均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杀螨活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2%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绿僵菌素 阿维菌素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素A对家蚕cecropin B和gloverin 4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维娜 何广位 +1 位作者 李福霞 胡琼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4-989,共6页
绿僵菌素A(DA)是由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生的一种环缩羧肽类次生化合物,具有抗昆虫免疫作用,但是人们对其影响免疫相关基因调控的机理缺乏了解。本实验以家蚕Bm12细胞为材料,采用RNAi技术沉默相关转录因子,结合荧光定量... 绿僵菌素A(DA)是由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生的一种环缩羧肽类次生化合物,具有抗昆虫免疫作用,但是人们对其影响免疫相关基因调控的机理缺乏了解。本实验以家蚕Bm12细胞为材料,采用RNAi技术沉默相关转录因子,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明确DA处理或沉默TOLL和IMD信号通路相关转录因子后抗菌肽cecropin B和gloverin 4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发现,DA能引起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表达上调和gloverin 4基因表达下调。利用特异性siRNA分别沉默转录因子BmRelish1、BmRelish2、BmRel、Bm FOXg1后,发现只有沉默转录因子BmRelish时,cecropin B和gloverin 4基因表达才下调,说明这两种抗菌肽的合成均通过IMD信号通路调控。当沉默BmRelish1或BmRel基因及DA处理联合作用时,cecropin B基因显著下调,说明在抑制cecropin B合成时,DA与转录因子BmRelish1或者BmRel之间存在密切的协同效应;同样,在促进gloverin 4合成时,DA与转录因子BmRelish2之间也存在着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素A Bm12细胞 CECROPIN glov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防治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振芳 尹文兵 王泽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82-183,共2页
[目的]明确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斜纹夜蛾的使用剂量、防治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测定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结果]在2.4 g a.i./hm2剂量下喷施,1.5%甲维·绿僵... [目的]明确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斜纹夜蛾的使用剂量、防治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测定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结果]在2.4 g a.i./hm2剂量下喷施,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药后3 d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可达72.80%,药后7 d防效达80.19%,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3.0 g a.i./hm2剂量下的同期防治效果,持效期可达14 d。[结论]1.5%甲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在防治斜纹夜蛾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田间药效 斜纹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