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电视综艺类节目发展趋势研究
- 1
-
-
作者
李瑞植
-
机构
武汉市广播电视局文体中心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4年第11期54-56,共3页
-
-
关键词
中国
电视
综艺类节目
发展趋势
新闻化
真情化
平民化
怀旧化
-
分类号
J95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网络综艺节目的文化追求与蜕变机遇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陈宇飞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135-137,共3页
-
文摘
综艺类节目的兴起和兴旺,是文化生态趋于多元的象征。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使得综艺类节目突破了最初疆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不断发展。而今天,在汹涌澎湃的娱乐潮流中,只有内容的逐渐充实和信息的更好传递,才能使综艺类节目获得更好的未来。
-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综艺类节目
网络技术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演技竞技类节目的模式探索与成因探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曾娜妮
-
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02-104,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湖南音乐志文本撰述变迁研究”(编号:19A338)项目成果。
-
文摘
曾经,我国电视综艺类节目大多是“舶来品”。2015年前后,其开始迎来多面化的原创内容,由表演竞技类达人秀转向演技竞技类节目,各个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演员的诞生》(浙江卫视播出,2017)、《演员请就位》(腾讯视频,2019)等各具特色的演技竞技类节目。本文拟将以我国当下演技竞技类节目的演变,及最近关注度较高的几档节目进行时间性的分析,力图从社会文化环境、娱乐市场的内在需求和观众对综艺类节目的心理接受度方面进行探索,提取出该类节目诞生的原因和必然性,再讨论现下演技竞技类节目模式的优劣,探寻更适宜其发展的优化之路。
-
关键词
娱乐市场
浙江卫视
综艺类节目
成因探析
内在需求
社会文化环境
时间性
竞技类
-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解析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成因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梅琼林
-
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7,共7页
-
文摘
现在许多人都在感叹“娱乐当道”。的确,目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变化,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风行起娱乐的热潮。“‘电视娱乐热’让观众过足了‘娱乐’瘾。每逢‘非常周末’,观众就会‘欢乐总动员’,搭上‘幸福快车’,走进‘快乐大本营’,摆起‘七星大擂台’,或相约‘非常男女’,过一个‘快乐星期天’。‘娱乐’旋风感染了电视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影视剧节目(74.8分钟),高于时事新闻类节目(38.3分钟),位居第二。”
-
关键词
新闻类节目
娱乐化
电视收视行为
综艺类节目
成因
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政治
传播过程
文化创作
-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
-
题名主持人的生活化倾向和生活积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金燕
-
机构
浙江省龙游县电视台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83-86,共4页
-
文摘
主持人的生活化倾向和生活积累金燕近年来,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的生活化倾向日渐引人关注。几年前,当国内理论界对节目主持人要不要表演的问题争论得难解难分时,一部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使争论的砝码一下子倾斜了。主持人焦建成以其真实可信的生活化形象和朴...
-
关键词
主持人
生活化
电视纪录片
日常生活
节目主持
朴实自然
人的存在
语言风格
生活积累
综艺类节目
-
分类号
G22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谈倪萍“吃回头草”
- 6
-
-
作者
曲向东
-
机构
浙江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28,共1页
-
文摘
报载,倪萍将重回《综艺大观》当主持人,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自去年底《倪萍访谈录》推出不久即受到观众冷遇和不少传媒的批评,尽管倪萍苦心经营,最终还是办不下去了,倪萍吃回头草亦是在情理之中。 时下的演艺圈,正流行一种以追逐名利为目的的操作方式,有太多的热点现象可评说。倪萍开办栏目对小品、晚会、假唱、振兴京剧、公益性演出等热门话题进行访谈,创意并不错,应该说也是能谈出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来的。因此。
-
关键词
访谈节目
电视主持人
公益性
操作方式
演艺圈
综艺类节目
观众
职业女装
热门话题
访谈录
-
分类号
G22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