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对甘肃省草地类型的划分初探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轩龙 李文娟 陈全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3,共7页
基于改进的空间要素插值方法,使用DEM海拔高程数据作为修正,在要插值的空间数据与协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结果的精度。对于年积温数据,其与DEM海拔高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9,相关性较高,故使用DEM的协克里格方... 基于改进的空间要素插值方法,使用DEM海拔高程数据作为修正,在要插值的空间数据与协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结果的精度。对于年积温数据,其与DEM海拔高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9,相关性较高,故使用DEM的协克里格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精度,4种插值方法的ME值排序为IDW<Spline<OK<CK。相比较OK法,CK法的插值精度提高了35%以上,故使用CK法对年积温空间数据库进行插值;对于年降水数据,其与DEM海拔高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2,相关性较低,故使用DEM的协克里格插值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插值精度,4种插值方法的ME值排序为IDW<Spline<CK<OK。OK法的插值精度最高,故使用OK法对年降水数据进行插值。在插值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功能,计算出了甘肃省的湿润度K值空间数据库,依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水热标准,对甘肃省草地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制作了甘肃省草地类型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草地分为18个类,横跨了从寒冷到暖热5个热量级,极干到潮湿6个湿润度级。自陇东南向西北形成了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半荒漠-荒漠等植被类型。山地系列自上而下,形成高山-亚高山-草甸-山地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等植被类型,基本上反映了甘肃天然草地发生规律和分布规律,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综合顺序分类法 空间插值 天然草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3S技术的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水热指标改进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静 李纯斌 +1 位作者 张德罡 柳小妮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5,共7页
草地类型理论和类型划分是草地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基础。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是有较高科学性的分类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引入3S技术时出现了水热条件的以点代面,以相邻生境代实际生境的问题,影响了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准确性和... 草地类型理论和类型划分是草地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基础。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是有较高科学性的分类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引入3S技术时出现了水热条件的以点代面,以相邻生境代实际生境的问题,影响了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提出利用定量遥感反演地表参数以解决上述问题,即用面状的土壤水热指标数据替换点状的站点大气水热指标,旨在为我国草地的精确分类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 定量遥感 土壤水热条件 3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在青海草地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红梅 马玉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改进后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划分了青海草原类型第1级-"类"。根据划分结果将全省草地划分为11类,基本符合青海草地类型分布特征,说明了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在青海...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改进后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划分了青海草原类型第1级-"类"。根据划分结果将全省草地划分为11类,基本符合青海草地类型分布特征,说明了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在青海进行植被类型划分是可行的。选择刚察、玛多、格尔木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统计分析了它们的湿润度K值和>0℃年积温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草场的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综合顺序分类法 草场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新改进Ⅰ类的划分指标及其分类检索图 被引量:47
4
作者 胡自治 高彩霞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全国2352个气象站30年以上的气候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对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第一级分类的热量级、湿润度级指标进行了修正,设计了新的分类检索图,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甸和沼泽)的天然草地,以及人工草地的类,纳入到统... 根据全国2352个气象站30年以上的气候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对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第一级分类的热量级、湿润度级指标进行了修正,设计了新的分类检索图,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甸和沼泽)的天然草地,以及人工草地的类,纳入到统一的检索图中,并可进行计算机检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综合顺序分类法 分类检索图 数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研究新热点:2008-20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慧龙 范迪 +1 位作者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13,共13页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唯一的可数量化的草地分类系统。特别是2008年任继周等在Rangeland Journal专门著文...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唯一的可数量化的草地分类系统。特别是2008年任继周等在Rangeland Journal专门著文推介CSCS,开启了CSCS在国内外研究的新高潮。本研究以CSCS作为关键词从Wed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等科技论文数据库检索得2008-2020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分别为48和29篇。通过系统梳理,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下:1)将CSCS与国际公认的Holdridge Life Zone、BIOME4分类体系在全球尺度上进行对比验证,论证了CSCS在草地类型划分方面的突出优势;2)使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坡度、坡向和坡度变化率等因子修正传统空间插值法,引入海拔、坡度等变量的多元回归和残差分析插值法,有效解决高海拔和复杂地形所带来的气候数据插值误差,提高了CSCS的模拟精度,也为深入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方法论依据;3)基于CSCS发生学特征,研究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现已在区域、全国及全球尺度上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进一步的草地精细化分类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基础;4)热量状况和水分条件的组合是草原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的因素,以CSCS为理论框架,用分类指标为参数构建草地第一性生产力(NPP)分类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揭示草地类型与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也为进一步研究地带性草地类型的生产潜力、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提供了可能。在区域、全国和全球尺度上的比较验证可知,基于CSCS的草地NPP模型已发展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评估及碳汇计算的新工具。未来CSCS研究亟待开展的工作主要有:1)完善CSCS亚类及型的定量分类体系;2)通过开发CSCS方法在草地营养载畜量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完善基于CSCS框架的草地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 空间插值法 潜在植被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建林 栾运芳 +1 位作者 胡单 大次卓嘎 《大麦科学》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以田间不同播期试验的20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低温处理天数、苗期生长习性和主茎叶片脉数变化 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春性的减弱而冬性的增强,苗期生长习性由直立向匍匐变化,低温处理 天数逐渐延长,主茎倒5叶与倒3叶的叶... 以田间不同播期试验的20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低温处理天数、苗期生长习性和主茎叶片脉数变化 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春性的减弱而冬性的增强,苗期生长习性由直立向匍匐变化,低温处理 天数逐渐延长,主茎倒5叶与倒3叶的叶脉差逐渐减小。据此,提出依据苗期生长习性-低温-叶脉差进行 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并用三角图揭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多年数十个品种的田 间试验与分析,本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冬春性 综合顺序分类法 生长习性 品种生态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中国山地草地亚类分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彩荷 李纯斌 吴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5,共10页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界定草地类型对草地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对中国山地草地亚类进行定量划分,并分析了草地亚类在山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界定草地类型对草地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对中国山地草地亚类进行定量划分,并分析了草地亚类在山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山地亚类共划分为20种,以小起伏山地亚类为主,面积分布最广泛;丘陵、中起伏山地亚类面积分布相当;大起伏和极大起伏山地亚类面积分布较少;2)原则上每种草地类型可划分为20种草地亚类,由于山地水热条件的空间差异,在特定环境下某些草地亚类并不存在;3)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ⅠF36)的山地亚类面积分布最大;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类(ⅡF37)的山地亚类面积占第二位;暖热潮湿落叶-常绿阔叶林类(ⅤF40)的山地亚类面积居第三;亚热极干亚热带荒漠类(ⅥA6)的山地亚类面积分布最小。该研究结果可为草原开发利用、培育保护和经营管理,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 山地草地亚类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顺序分类法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冀天会 张灿军 +3 位作者 杨子光 孙军伟 孟丽梅 张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197-6200,6214,共5页
为了筛选适用于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通过2006~2008年度连续试验,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春播法,对小麦不同播种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对苗穗期、春播抽穗率、幼苗习性、成熟期等指标和鉴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春播... 为了筛选适用于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通过2006~2008年度连续试验,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春播法,对小麦不同播种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对苗穗期、春播抽穗率、幼苗习性、成熟期等指标和鉴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春播综合顺序分类法检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春性 综合顺序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模拟优化的中国草地综合顺序分类 被引量:17
9
作者 柳小妮 郭婧 +4 位作者 任正超 胡自治 陈全功 张德罡 朱华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229,I0004,共9页
依据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原理,利用中国区域1961—2004年的气象信息数据,以及1km分辨率的DEM(高程)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优化的气象要素模拟方法——多元回归+残差分析(AMMRR),以及3种传统插值方法,模拟了中国多年平均的>... 依据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原理,利用中国区域1961—2004年的气象信息数据,以及1km分辨率的DEM(高程)数据,借助ArcGIS平台,采用优化的气象要素模拟方法——多元回归+残差分析(AMMRR),以及3种传统插值方法,模拟了中国多年平均的>0℃年积温(Σθ)和年均降水量(r)的空间分布,并利用AMMRR法对中国草地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AMMRR模拟得到的Σθ和r与实测样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和0.974,极显著相关(p<0.01);相对平均误差(RM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都小于3种传统插值方法。2)AMMRR通过经纬度、海拔高度与气象要素间的多元回归以及残差分析修正,不仅弥补了原始站点不足且分布不均匀的缺点,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海拔落差较大区域气象要素的垂直变化。气象站点分布密集的区域,4种方法模拟的效果较一致,其空间格局与真实地理环境相似;但站点稀疏而且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只有AMMRR的模拟结果才能反映出小尺度空间分布中地形的空间分异作用,结果比较理想。3)依据CSCS,中国草地包括除炎热极干热带荒漠类(ⅦA7)的其他41个地带性草地类。从南到北,Σθ减小,依次分布着炎热潮湿雨林类(ⅦF42)-亚热潮湿常绿阔叶林类(ⅥF41)-暖热潮湿落叶、常绿阔叶林类(ⅤF40)-暖温潮湿落叶阔叶林类(ⅣF39);从东向西,r降低,依次分布着微温潮湿针叶阔叶混交林类(ⅢF38)-微温湿润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ⅢE31)-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ⅢD24)-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ⅢC17),地带性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气象要素 草地 分类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多元回归+残差分析(AMM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遥感的甘肃省草原综合顺序分类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静 李纯斌 +3 位作者 胡自治 张德罡 柳小妮 申正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3,I0002,共9页
为了推进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的实用化进程,在草地发生学原理指导下,在草原综合顺序分类中引入甘肃省2008年每日1km分辨率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MYD11A1)和0.5km分辨率的MODIS地表反照率产品(MYD09GA),反演土壤水分和地表年积温,划分热量级... 为了推进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的实用化进程,在草地发生学原理指导下,在草原综合顺序分类中引入甘肃省2008年每日1km分辨率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MYD11A1)和0.5km分辨率的MODIS地表反照率产品(MYD09GA),反演土壤水分和地表年积温,划分热量级和湿润度级,并对甘肃省草地进行分类,以野外调查数据为相对真值验证了结果,评价了分类精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天然草地横跨寒冷-寒温-微温-暖温-暖热5个热量级,极干-干旱-微干-微润-湿润-潮湿6个湿润度级,共26个类,其中暖温干旱暖温带半荒漠类、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和寒温潮湿温性针叶林类是甘肃省最主要的几种草地类型,占全省面积的43.43%;草地类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类别划分结果符合研究区域的气候、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研究减少了以往综合顺序分类对气象站点分布和插值方法的依赖性,从数据源的角度解决了综合顺序分类法中站点数据向区域数据转换这一难题,改善了点数据外推的边界模糊问题,拓展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为推进草原综合顺序分类实用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分 温度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CS的黑河上游潜在植被NPP及其水热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大为 赵军 +1 位作者 韩涛 李丽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共9页
潜在植被NPP空间分布格局是植被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是NPP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反映,通过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地表碳循环发生的环境背景。本研究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对黑河上游潜在植被进行模拟,通过植被反演计算潜在植被NPP总量以及累... 潜在植被NPP空间分布格局是植被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是NPP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反映,通过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地表碳循环发生的环境背景。本研究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对黑河上游潜在植被进行模拟,通过植被反演计算潜在植被NPP总量以及累积量,探讨了潜在植被NPP与水热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河上游潜在植被类型共有8个类,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潜在植被NPP积累量分布特征为河流流经的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在山区中,随着海拔的上升,NPP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潜在植被的NPP积累量由黑河上游水热分布条件决定的。NPP积累量与≥0℃年积温在寒冷和寒温级内呈正相关,在微温级内呈负相关;与湿润度在干旱、微干、微润和湿润4个等级内呈正相关,在潮湿级内呈负相关。这种分布格局反映了潜在植被对生境和气候变化的多元适应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植被NPP 水热因子 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 黑河上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理解掌握《河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资料分类表》
12
作者 郭传远 《档案管理》 1991年第3期28-29,共2页
省局制发《河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资料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已经一年有余,为了更好地发挥"分类表"的作用,特就一些有关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制定"分类表"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分类表"... 省局制发《河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资料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已经一年有余,为了更好地发挥"分类表"的作用,特就一些有关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制定"分类表"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分类表"是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都要实施的规范性管理文件,因此,它能否适应各级综合档案馆,使各馆馆藏资料都能找到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顺理成章地排列在一起,这就要求"分类表"瞻前顾后,要多方面地考虑类目的设立.我们知道,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料,尽管从总体上说大体一致,但由于多种原因,不但数量上有多有少,内容上也有差别.特别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料,差别就更大了.比如有些保存革命历史资料较多;有些保存民国资料较多;有些只保存有现行资料.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综合档案馆 馆藏资料 规范性管理 适应性原则 革命历史 地方特色 顺序 中国档案分类法 进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分类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红彬 王宁 +2 位作者 韩丙芳 李继东 赵永军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将黄土高原草地划分为 13类 ,各草地类分布情况基本符合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分布规律 ,说明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关键词 综合顺序分类法 草地分类 黄土高原 草地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甘南高原草原分类与制图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军 刘喆 杨梅 《农学学报》 2011年第A01期39-41,共3页
在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理论指导下,利用GIS技术手段,通过对甘南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气象台站>0℃年积温和年湿润度的空间插值、重分类、空间叠置,生成了甘南高原1km×1km精度的草原类型图。结果表明,甘南高原共有11个草原类,寒冷... 在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理论指导下,利用GIS技术手段,通过对甘南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气象台站>0℃年积温和年湿润度的空间插值、重分类、空间叠置,生成了甘南高原1km×1km精度的草原类型图。结果表明,甘南高原共有11个草原类,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分布范围最广,其次是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类,这2种类型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分类 综合顺序分类法 甘南高原 GIS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分类的新系统──综合顺序分类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自治 《中国草地》 CSCD 1995年第4期1-4,共4页
提出了人工草地系统分类的原则及类、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类按热量带的特征划分.亚类按土壤特征划分,型按饲用植物种的特征划分。同时,这一人工草地的分类系统可以在各个级别与天然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平行衔接,因此这一方法可... 提出了人工草地系统分类的原则及类、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类按热量带的特征划分.亚类按土壤特征划分,型按饲用植物种的特征划分。同时,这一人工草地的分类系统可以在各个级别与天然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平行衔接,因此这一方法可称为人工草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综合顺序分类法 分类
原文传递
宁夏草地的分类 被引量:32
16
作者 马红彬 王宁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2-67,共6页
依据改进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原则 ,宁夏的草地可分为 8个大类。类的划分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天然草地的自然特性及经济特性 。
关键词 草地 分类 宁夏 综合顺序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草地的分类及家畜生态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孝 刘太宇 陈桂荣 《家畜生态》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按照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的原则及类的划分体系,研究草地的生态环境,并把草地划为九类。类的划分对于进一步认识、开发和利用天然草地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家畜生态环境 综合顺序分类法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天然草地分类方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洪烨 马丽 +9 位作者 张中华 秦瑞敏 常涛 魏晶晶 胡雪 李珊 袁访 阿的哈则 史正晨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09-3819,共11页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定性的植被-生境分类法(Vegetation habitat classification system,VHCS)和定量的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在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发展史,...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定性的植被-生境分类法(Vegetation habitat classification system,VHCS)和定量的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在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发展史,阐述了二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分类系统指标的对比发现,VHCS和CSCS在应用于草地分类时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差异。结果表明:通过对比VHCS与CSCS的温度、湿润度及划分出的草地类型优势植物种类和分布区域发现,VHCS在热量级的划分上精确度较小,VHCS和CSCS湿润度划分指标的标准和范围基本一致,但对应的景观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二者的优势植物对应基本一致;CSCS的分布区域侧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而VHCS则将分布区域按照地形来划分。文章基于以上结果,分析了目前青海省草地分类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指导青海省草地分类和管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境法 综合顺序分类法 草地分类系统 天然草地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都县天然草地分类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刚永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2,共5页
对乐都县天然草地分类进行了探讨。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乐都县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类,9个亚类,26个草地型。同时指出,草地类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着微温微干类—微温微润类—冷温潮湿类—寒温潮湿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关键词 综合顺序分类法 天然草地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 被引量:133
20
作者 任继周 梁天刚 +5 位作者 林慧龙 冯琦胜 黄晓东 侯扶江 邹德富 王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共22页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29%。全球草地的碳汇主体是萨王纳、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两者的面积和占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的48.50%,年碳汇潜力占全球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72.22%。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与当前(1950-2000年)情景相比,中国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与中国的趋势相反,全球将呈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的态势。在全球暖干化的A2a和B2a模式下,草地年碳汇潜力,中国将分别提升14.6%和18.5%,全球将分别提升17.3%和16.8%。但两者的增长方式不同,全球是以温带湿润草地大类年碳汇潜力大幅增加为特征,而中国是以负增长为特征。我国的暖干化趋势在草地年碳汇潜力上的反映较之全球更强烈。尽管造成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系统问题只能靠系统综合的办法治理。这是草地工作者当前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 NPP分类指数模型 全球气候变化 碳汇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