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中心城市综合韧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文洁 黄海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4,102,共7页
以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五个层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城市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方差分解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法对2008-2020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韧性、分项韧性和阻碍城市韧性... 以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五个层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城市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方差分解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法对2008-2020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韧性、分项韧性和阻碍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个国家中心城市综合韧性在2008-2020年呈上升趋势,整体形势较好;各中心城市综合韧性、分项韧性的排名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西安是经济韧性和技术创新韧性对综合韧性的贡献最大,而郑州、武汉、重庆和成都是社会韧性对综合韧性的贡献最大。此外,从障碍度角度看,生态系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阻碍各中心城市韧性增强的首要障碍系统,细化到具体指标,医院、卫生院个数和科学技术支出是绝大多数城市的主要障碍因子。未来,各中心城市应根据发展阶段着力补齐短板,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等方面增强城市综合韧性,推动中心城市整体实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综合韧性 熵权法 方差分解法 障碍因子诊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综合韧性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郭佳 翟国方 葛懿夫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基于韧性概念内涵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和灾害危险性的测度方法,提出综合韧性指数用以测度乡村人居环境韧性,并以江苏省为例开展研究。基于现有江苏省范围内自然灾害危险性的分析,选取地震、地质、洪水和台风... 基于韧性概念内涵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和灾害危险性的测度方法,提出综合韧性指数用以测度乡村人居环境韧性,并以江苏省为例开展研究。基于现有江苏省范围内自然灾害危险性的分析,选取地震、地质、洪水和台风作为主要灾害威胁,结合乡村人居环境韧性指标体系,测度2016年与2020年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韧性指数并开展空间相关性和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析。研究发现:(1)综合韧性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5大系统中除了人类系统均有所提升;(2)江苏省人居环境综合韧性指数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3)江苏省内综合韧性指数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且苏南地区内部差异性显著大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从韧性与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视角,为乡村人居环境韧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综合韧性指数 灾害危险性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韧性能力时空动态评估模型:以传染病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雅宁 司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5,共7页
为探究传染病背景下城市韧性因素作用机制和时空变化,从多尺度把握韧性短板,以街道为基本研究单元,采集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时空动态评估模型。考虑城市韧性的承灾、抵御和恢复能力,集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阶段研究并... 为探究传染病背景下城市韧性因素作用机制和时空变化,从多尺度把握韧性短板,以街道为基本研究单元,采集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时空动态评估模型。考虑城市韧性的承灾、抵御和恢复能力,集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阶段研究并得出显著驱动街道韧性的因素,进而量化市区与全市韧性,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主城区的韧性能力整体低于远城区且波动程度大。全市韧性能力从较高升至高水平。从作用机制看,城市道路、高速和区域组织协调限制局域韧性能力;建成区绿化率在研究阶段与城市发展情况、区域组织协调的指标相互影响,驱动全局韧性提升。在时空角度,街道的恢复具有主导并协同其他影响因素驱动城市整体韧性回升的效果,且空间分布随时间推移趋于集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综合韧性能力 时空动态评估模型 传染病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劣天气下机场离场航班运行韧性评估及恢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兴隆 赵俊妮 王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为保障恶劣天气下机场整体性能,科学评估机场离场航班运行韧性,提高航班恢复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天气的影响。给出机场离场航班运行定义,从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性能出发,分析航班离场延误时间、离场总延误时间、离场航班正常率和机场离... 为保障恶劣天气下机场整体性能,科学评估机场离场航班运行韧性,提高航班恢复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天气的影响。给出机场离场航班运行定义,从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性能出发,分析航班离场延误时间、离场总延误时间、离场航班正常率和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综合韧性指数4个指标,对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韧性变化进行评估;提出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性能恢复策略,利用遗传算法对离场延误航班进行优化排序;以2012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21”特大暴雨事件为实例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暴雨影响下首都机场的性能指标和韧性指数,对比分析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性能及韧性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受暴雨影响,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综合韧性指数由0.457 3下降到0.062 8,暴雨减小后上升到0.222 3;在进行航班优化排序后,离场航班总延误时间减少了24.85%,优化后机场性能恢复速度提升了13.89%,优化后的机场离场航班运行系统最小韧性指数提升了13.38%,系统性能优先恢复至初始状态,表明所提恢复策略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劣天气 离场航班运行 韧性模型 综合韧性指数 恢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事件模拟的航站楼运行韧性分析
5
作者 程国勇 陈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10-3318,共9页
提高航站楼运行韧性是减少偶然事件下人员财产损失、减轻破坏程度、尽快恢复功能的最佳办法。目前,对航站楼缺乏基于运行性能指标时变过程的韧性定量分析理论与技术。基于此,提出综合体现鲁棒性、快速性与系统性能损失的航站楼系统综合... 提高航站楼运行韧性是减少偶然事件下人员财产损失、减轻破坏程度、尽快恢复功能的最佳办法。目前,对航站楼缺乏基于运行性能指标时变过程的韧性定量分析理论与技术。基于此,提出综合体现鲁棒性、快速性与系统性能损失的航站楼系统综合韧性指标的航站楼运行韧性理论框架,基于离散事件模拟,得出航站楼运行系统在设备损坏、人员缺席2种扰动情景及不同扰动时间、旅客到达率下的韧性变化规律,并提出提高安检效率及设备冗余率2种韧性提升策略。结果表明:系统鲁棒性指标、性能损失指标均与扰动时间及旅客到达率呈负相关;对于设备损坏和人员缺席2种情景,提升安检效率使系统综合韧性水平分别从原有的0.325、0.054提升至0.834、0.913,提升设备冗余率使系统综合韧性水平从0.22提升至0.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站楼运行 离散事件模拟 韧性理论 综合韧性指标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韧性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娜 张广来 张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7-120,共4页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28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依据空间组织形式、自然灾害分布情况,考察不同城市群、地震带、海岸线城市韧性水平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头部城...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28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依据空间组织形式、自然灾害分布情况,考察不同城市群、地震带、海岸线城市韧性水平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头部城市韧性水平较为稳定,但东北地区城市回落较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势头更强;东部地区城市群整体城市韧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城市群内部城市韧性存在联动效应;地震带城市、海岸线城市韧性水平显著高于非地震带、非海岸线城市,但地震带城市韧性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海岸线城市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韧性综合评价 区域异质性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距离及分割视角下长三角区域城市韧性逻辑建构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飞 马晓晴 李永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风险影响的跨区域性凸显了城市网络在增强城市韧性中的重要性。立足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密度-距离-分割三大要素(3D要素),从区域及城区层级上构建包含生态密度、空间距离及社会分割指标的城市韧性综合指数模型,以长三角41市为例,运用空... 风险影响的跨区域性凸显了城市网络在增强城市韧性中的重要性。立足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密度-距离-分割三大要素(3D要素),从区域及城区层级上构建包含生态密度、空间距离及社会分割指标的城市韧性综合指数模型,以长三角41市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韧性指数特征、均衡发展状态及3D要素对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①区域中城市韧性水平总体偏低,在空间上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梯度递减的圈层式+轴线型韧性发展格局;韧性等级与区位条件、规划衔接以及内外均衡发展状态高度相关。②随着城市韧性水平的提升,城区层级上的抵御恢复力及区域层级上的适应转型力均衡趋势增强。高水平韧性城市中两者趋向均衡发展,中低水平韧性城市中两者存在失衡;③不同层级的3D要素对韧性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区域层级上的主导要素为距离,而城区层级上则为密度,二者交互后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综合指数 生态密度 空间距离 社会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指标的变电站抗震韧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秀丽 许静静 刘新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3-221,共9页
针对变电站抗震韧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及半定量分析,为了对变电站功能水平及抗震能力进行量化研究,文中搭建了一套变电站抗震韧性评估理论体系,从系统连通性、用户关联性和社区影响性3个角度提出了变电站功能量化指标。根据变电站抗震... 针对变电站抗震韧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及半定量分析,为了对变电站功能水平及抗震能力进行量化研究,文中搭建了一套变电站抗震韧性评估理论体系,从系统连通性、用户关联性和社区影响性3个角度提出了变电站功能量化指标。根据变电站抗震韧性的关键特征设立了5个重要量化参数及相应的评价标准,结合一典型变电站实例得到了变电站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综合韧性等级,发现了各类韧性量化指标随地震强度的变化趋势,证明了参数量化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该量化评估体系及评价标准可以为电力系统韧性导则及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系统 评估理论体系 功能量化指标 抗震韧性 韧性关键特征 综合韧性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