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态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司书宾 杨柳 +1 位作者 蔡志强 兑红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947,共9页
二态系统重要度理论是复杂系统重要度理论的基础,对于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传统二态系统重要度计算方法研究基础上,针对二态系统提出一种组(部)件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通过定理证明了二态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的... 二态系统重要度理论是复杂系统重要度理论的基础,对于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传统二态系统重要度计算方法研究基础上,针对二态系统提出一种组(部)件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通过定理证明了二态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的物理意义,探讨了二态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与概率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关键重要度、Δ-重要度和Improvement Potential重要度计算方法的关联关系。基于串联和并联系统,分别给出了串联和并联系统的二态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计算公式及相关的性质。以二态混联系统为算例,依据系统中串并联关系计算了各组(部)件的综合重要度值,并与其它重要度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二态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及物理意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态系统 综合重要度 计算方法 物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重要度的梯度表示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兑红炎 司书宾 +1 位作者 蔡志强 孙树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65,共7页
在对重要度理论及梯度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综合重要度的计算方法及物理意义,提出了基于梯度的综合重要度数学描述方法,探讨了综合重要度与梯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定理证明了综合重要度的几何意义,得出综合重要度值可以由梯度和向量... 在对重要度理论及梯度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综合重要度的计算方法及物理意义,提出了基于梯度的综合重要度数学描述方法,探讨了综合重要度与梯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定理证明了综合重要度的几何意义,得出综合重要度值可以由梯度和向量的内积确定。通过典型串联和并联系统的数值仿真验证了综合重要度在多维空间中的几何意义,从梯度角度描述了其物理意义,为综合重要度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重要度 几何意义 向量 内积 串联和并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综合重要度的城市供水管网抗震性能化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侯本伟 杜修力 王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2,共12页
提出按照用户节点重要度进行供水管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以不同重要度用户的抗震保障能力需求为设计目标,以管网拓扑结构和管段抗震能力为设计参数。建立以常态运行功能、震后救灾功能和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的用户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 提出按照用户节点重要度进行供水管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以不同重要度用户的抗震保障能力需求为设计目标,以管网拓扑结构和管段抗震能力为设计参数。建立以常态运行功能、震后救灾功能和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的用户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耦合计算用户综合重要度。根据管段造价系数、接口位移和抗震可靠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管段抗震能力"成本-效益"变化曲线。采用可考虑拓扑冗余度的优化分配模型确定管网的设计参数,以某城市供水管网为例进行管网抗震参数优化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抗震优化设计 用户综合重要度 网络拓扑结构 管段抗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分布条件下基于事后维修的综合重要度分析
4
作者 王宁 王喆 +1 位作者 李淑敏 蔡志强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61-567,共7页
针对指数分布条件下基于事后维修的重要度分析问题,采用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典型二态混联系统重要度计算公式,并对失效率和维修率等两个影响重要度分析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在假设设备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基于传统综合重要度... 针对指数分布条件下基于事后维修的重要度分析问题,采用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典型二态混联系统重要度计算公式,并对失效率和维修率等两个影响重要度分析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在假设设备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基于传统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推导出二态并-串联和串-并联等典型二态混联系统组(部)件综合重要度的等价计算公式.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指数分布条件下的二态劣化混联系统中,组(部)件的综合重要度分别和失效率、维修率成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可靠性 综合重要度 二态混联系统 事后维修 指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综合重要度在运输通道线路布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静 范炳全 《交通标准化》 2009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为有效、合理地选择运输通道内的节点,从节点功能定位、运输需求特性以及运输方向的不均衡性出发,对常用方法进行修正,建立更能反映实际运输需求情况的节点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并提出以最大范围地覆盖节点需求重要度为目标的选线方法,... 为有效、合理地选择运输通道内的节点,从节点功能定位、运输需求特性以及运输方向的不均衡性出发,对常用方法进行修正,建立更能反映实际运输需求情况的节点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并提出以最大范围地覆盖节点需求重要度为目标的选线方法,经温州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实例验证,该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通道线路布局 节点综合重要度 区位径线 温州市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色集合的动车组转向架系统故障传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帅 王艳辉 +1 位作者 贾利民 李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42,共9页
综合考虑系统拓扑与部件故障模式的影响,建立可描述转向架系统内部耦合关系的系统全局拓扑网络模型,结合拓扑和功能双重属性,提出了基于Choquet积分的节点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和基于节点故障扩散强度的单节点故障传播深度模型,构建基于... 综合考虑系统拓扑与部件故障模式的影响,建立可描述转向架系统内部耦合关系的系统全局拓扑网络模型,结合拓扑和功能双重属性,提出了基于Choquet积分的节点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和基于节点故障扩散强度的单节点故障传播深度模型,构建基于改进多色集合理论的系统故障传播模型并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找出转向架系统中任意部件失效所有可能的传播路径,并对各路径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排序,从而为系统设计改进、故障预防与维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多色集合理论 故障传播模型 节点综合重要度 全局拓扑网络模型 转向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的中欧班列运输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冯芬玲 蔡明旭 贾俊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若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发生故障,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货物流动会受到严重制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及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首... 若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发生故障,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货物流动会受到严重制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及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首先,以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结构特征为基础,构建中欧班列多层网络;其次,选取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及接近中心性等多个评价指标,运用改进TOPSIS法计算节点单层网络重要度评价值,采取灰色关联分析融合得到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价值;最后,利用多层网络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模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识别出的关键节点包含中欧班列主要线路的起讫城市、境内外重要口岸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契合;采用排序前10%重要节点作为初始感染节点,SIR网络感染率在20次迭代后达到97.8%,本文提出方法的网络节点感染率及传播速率均高于BC(Betweenness Centrality)算法、DC(Degree Centrality)算法和PageRank算法等传统单一网络排序方法,即识别的关键节点对全局网络的影响更为普遍和高效。此外,根据排序结果从国家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关键节点 复杂网络 中欧班列 综合重要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长根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37,共4页
研究目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对线路方案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禹亳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生产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将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于线路方案比选过程中去,为有效解决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困难问题探索合理思路。研... 研究目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对线路方案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禹亳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生产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将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于线路方案比选过程中去,为有效解决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困难问题探索合理思路。研究结论:(1)基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需充分分析论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优缺点情况,以合理建立判断矩阵。(2)在解析判断矩阵,计算相对重要度和各方案的综合重要度过程中,全面比较各层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选择出最优目标的科学性。(3)针对禹亳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的实例论证,充分论证了层次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局部方案比选等多目标决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亳宿铁路(安徽段) 层次分析方法 递阶层次结构 判断矩阵 相对重要 综合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