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向阳 王浩铭 +1 位作者 许江桥 丁正青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油气藏.用常规地震勘探资料圈定此类油气藏不能得到很好的地质效果.而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及相关的解释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利用模型正演对研究区... 准噶尔盆地中部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油气藏.用常规地震勘探资料圈定此类油气藏不能得到很好的地质效果.而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及相关的解释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利用模型正演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进行了探讨;然后.利用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层位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最后,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分析、谱分解、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的识别与描述。研究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综合解释技术 低幅度构造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断层综合解释技术在英台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清龙 张延庆 崔全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7-530,共4页
吉林油田英台地区为典型的河流相沉积 ,储层薄且构造幅度较小 ,小断层对构造形态及油水关系影响大。本文通过优势频带相干数据体、倾角、方位角、断棱等断层解释技术的应用 ,不仅基本解决了困扰油田开发的常规解释成果与实际钻探揭示的... 吉林油田英台地区为典型的河流相沉积 ,储层薄且构造幅度较小 ,小断层对构造形态及油水关系影响大。本文通过优势频带相干数据体、倾角、方位角、断棱等断层解释技术的应用 ,不仅基本解决了困扰油田开发的常规解释成果与实际钻探揭示的油水关系不符的矛盾 ,而且发现和落实了一批与小断层有关的低幅度构造 ,为油田增储上产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英台地区 小断层综合解释技术 相干 优势频带 倾角 方位角 断棱 油水界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综合解释技术在长沙岭构造成藏条件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岳智忠 陈建军 刘永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97-100,共4页
本文针对长沙岭构造断块众多、高异常地层压力、储层物性变化比较大的地质特点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构造成藏条件研究 ,优选有利圈闭和钻探目标。全三维解释技术在长沙岭构造特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 本文针对长沙岭构造断块众多、高异常地层压力、储层物性变化比较大的地质特点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构造成藏条件研究 ,优选有利圈闭和钻探目标。全三维解释技术在长沙岭构造特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落实了构造上断层的空间分布和平面组合特征 ,并划分了相应的断块区和断块 ;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砂体纵向分布和平面变化 ;压力预测技术分析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变化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综合解释技术 长沙岭 成藏条件 研究 应用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地质构造 储层预测 压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新技术是降低油气勘探开发成本的重要利器 被引量:15
4
作者 曲寿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3-790,共8页
物探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油气勘探的突破和开发成本的下降,在低油价形势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是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了中石化山前带、致密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气和东部老区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震技术难题,... 物探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油气勘探的突破和开发成本的下降,在低油价形势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是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了中石化山前带、致密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气和东部老区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震技术难题,提出了物探技术对策建议。针对中石化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和面临的勘探开发形势,从地震采集技术、地震处理成像技术、综合解释技术、物探软件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最后,提出了通过具体物探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勘探精度和勘探效率,减少重复投入,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地震采集技术 地震处理成像技术 综合解释技术 物探软件技术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深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5
作者 殷积峰 谷志东 李秋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2,共7页
应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21 000 km二维地震和近3 000 km2三维地震进行深层断裂体系的系统解译研究。研究表明,深层断裂具有以下3个特征:(1)控制沉积盖层构造变形;(2)纵向上规模大,下部断入基底,上部断入飞仙关组,同... 应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21 000 km二维地震和近3 000 km2三维地震进行深层断裂体系的系统解译研究。研究表明,深层断裂具有以下3个特征:(1)控制沉积盖层构造变形;(2)纵向上规模大,下部断入基底,上部断入飞仙关组,同时伴有花状断裂产生;(3)深、浅层断裂特征明显不同,深层断裂角度陡,以走滑断裂为主,浅层断裂角度相对较缓,以逆断层为主。在大川中地区共解释断裂172条,断裂平面延伸长度3~79 km不等。深层断裂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和分带性,威远—资阳—遂宁—大足一带,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巴中—仪陇—广安一带,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平昌—达州一带,以近南北向为主。深层断裂对该区沉积相带和有利沉积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可以沟通低孔隙和致密储层,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气产能。深层断裂可以控制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同时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有效沟通烃源岩和储集层,控制异源型烃源体系的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 深层断裂 大川中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