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WSN实时监测的三江源地区综合生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飞 田立勤 葛劲松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6-161,共6页
基于大量实时生态监测数据实现了对三江源地区的综合生态评价。首先对通过WSN获得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并根据可用的生态监测传感器类型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研究成果,构建了综合生态评价模型,然后基于AHP原理... 基于大量实时生态监测数据实现了对三江源地区的综合生态评价。首先对通过WSN获得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处理,并根据可用的生态监测传感器类型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研究成果,构建了综合生态评价模型,然后基于AHP原理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值,最后采用线性综合评价策略进行综合生态评价,并通过实例应用说明了评价过程。该评价方法应用AHP确定权值,科学地实现了对三江源地区综合生态的量化评价,对基于WSN的三江源远程实时生态监测信息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数据规范化 层次分析法 综合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临港新片区陆海联通水系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2
作者 王鑫 莫子龙 +3 位作者 尹杰 焦俊鹏 何文辉 李娟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群落结构调查,采用多种指数模型对临港新片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氮(TN)为水体的主要营养元素,与施用氮肥等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施工导致的点源污染有关;总磷(TP)是影响滴水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水体中重金属整体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中TP是主要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呈现出Cd>Cu>Cr>Pb的规律。虽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低风险水平,但Cd导致的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仍值得关注。从陆到海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逐渐升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总体来看,从陆到海水体生态质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好的趋势,但营养元素N、P及重金属Cd污染需重点关注。对研究区域进行的风险预警评价表明,陆域水体为较安全状态,近岸海域为安全状态,N、P元素可能引起的富营养化是临港新片区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性地确定生态优化与恢复策略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联通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风险预警体系 临港新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笔架山公园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文波 王勇军 +2 位作者 康杰 金建华 崔大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82-91,共10页
深圳笔架山公园位于深圳福田区北部,面积146hm2。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低山为主,出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植被以次生人工林主;野生维管植物129科382属563种,栽培植物88科262属409种,其中有药用、食用、景观植物资源等,重... 深圳笔架山公园位于深圳福田区北部,面积146hm2。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低山为主,出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植被以次生人工林主;野生维管植物129科382属563种,栽培植物88科262属409种,其中有药用、食用、景观植物资源等,重要的资源植物有山苍子、鱼腥草、草珊瑚、余甘子、阔叶猕猴桃、蕨、绿苋菜、黄鹌菜、山莴苣、铁线蕨、酒饼叶、绒楠、假苹婆、紫玉盘等。野生动物区系方面,有昆虫14目、100科、340属、437种;两栖类4科、5属、9种;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鸟类81种,隶属12目、31科、58属;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笔架山公园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包括地貌,水体,植被等景观资源,景观多样性极具特色,由3个特色部分组成:山地森林;传统园林;中部是山体至山麓至草坪的过渡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风格、生态风光相结合的特点。自然景观分可划分为2大片区,即:郊野山地森林景区、传统园林休闲景区。调查问卷表明游客对公园的状况基本满意,同时提出了很多的宝贵建议,为公园的进一步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笔架山公园 生态环境资源 综合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马禄义 许学工 徐丽芬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3-900,共8页
以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为基础,选择风险源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冰雹、大风等10种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对风险值计算的影响,以及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全国范围内10 km×10 km的栅格进行逐一分析。在每... 以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为基础,选择风险源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冰雹、大风等10种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对风险值计算的影响,以及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全国范围内10 km×10 km的栅格进行逐一分析。在每个栅格的模拟过程中,首先设定数据分析的不确定性,然后按照风险源等级划分的频数统计设定风险源分级模拟值的概率分布,利用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公式,对栅格的风险值进行模拟;同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求解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通过方差贡献求得模拟风险值对所有风险源的敏感性结构。设定50%和25%两个水平分别表征高不确定性和低不确定性,模拟次数设置为104次,结果显示:1)模拟风险的平均值与风险计算值接近,两者之比多数介于0.95-1.05之间,但不同风险分区的性质会存在差异;2)风险最大模拟值普遍高于风险计算值,但除青藏区外多数风险最大模拟值与风险计算值的比例仍集中在1.0-1.5之间;3)全国范围内,风险最敏感的3个主要风险源为干旱、洪涝以及滑坡和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a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及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董炜峰 张瑜 +3 位作者 戴桂香 苏荣 袁春伟 刘志勇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本文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水平,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作了概述,同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需要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背景值... 本文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水平,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作了概述,同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需要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背景值,为该区域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和评价以及背景值提供了参考数据。结合2016年8月该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情况并不乐观,厦门东部水道部分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风险为主,九龙江口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重度风险为主,其余海域以中度风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口 厦门湾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背景值 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元敏 陈彬 +1 位作者 黄海萍 马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74-2880,共7页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海岛周边海域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三峡库区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26
7
作者 蒙吉军 申文明 吴秀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302,共8页
利用 2 0 0 0年LandsatTM影像、NOAA/AVHRR数据、DEM数据及全国生态环境背景水热本底数据 ,基于RS和GIS技术 ,选取≥ 0℃积温、年降水量、海拔、坡度、土壤侵蚀、土地利用与植被指数等 7个指标 ,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了生... 利用 2 0 0 0年LandsatTM影像、NOAA/AVHRR数据、DEM数据及全国生态环境背景水热本底数据 ,基于RS和GIS技术 ,选取≥ 0℃积温、年降水量、海拔、坡度、土壤侵蚀、土地利用与植被指数等 7个指标 ,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了生态脆弱地区———三峡库区景观生态质量 ,结果表明 :(1)三峡库区景观生态质量表现出 3级、4级和 5级占主体的特点 (74 .5 4% ) ,景观生态质量一般 ;(2 )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呈现出库区尾部最好 ,头部次之 ,中间段最差的特点 ,从行政范围来看 ,宜昌市、长寿县、重庆市辖区、江津县、宜昌县较好 ,巫溪县、云阳县、奉节县、石柱县、开县、武隆县、巫山县、万州区等则较差 ;(3)景观生态质量垂直分异明显 :以坡度为标志的地形起伏是景观生态质量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 ,中海拔区 (5 0 0~ 2 0 0 0m)以 5级和 6级所占比例最大 ,景观生态质量最差 ;低海拔区 (<2 0 0m)的景观生态质量最好 ,5级区只占不到1% ;高海拔区 (>2 0 0 0m)虽人为影响不多 ,但由于坡度比较大 ,景观生态质量处于 4级以下的占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空间格局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江水道夹江段左岸带生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夏继红 白传贞 +2 位作者 严忠民 朱德伦 辛华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2,49,共4页
应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淮河入江水道夹江段左岸带的结构稳定性、景观适宜性、生态健康性、生态安全性及其总体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段结构稳定性属于不稳定等级,景观适宜性属于高度适宜等级,生态健康性属于健康等级,生态安全... 应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淮河入江水道夹江段左岸带的结构稳定性、景观适宜性、生态健康性、生态安全性及其总体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段结构稳定性属于不稳定等级,景观适宜性属于高度适宜等级,生态健康性属于健康等级,生态安全性属于次安全等级,总体生态状况属于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综合评价 模糊评价 淮河入江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利顶 李俊然 傅伯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8,共4页
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加剧、岸边污染带扩大、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三峡库区不同地区生态环... 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加剧、岸边污染带扩大、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三峡库区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景观生态多源空间数据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春雨 潘竟虎 赵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0,13,共3页
利用TM影像、水文地质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选取湿润指数、大于6 m/s大风日数、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地形、降水侵蚀力、土壤结构、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11个指标建立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 利用TM影像、水文地质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选取湿润指数、大于6 m/s大风日数、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地形、降水侵蚀力、土壤结构、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11个指标建立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景观生态区为主体,其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②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生态质量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遥感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空间数据的晋陕蒙接壤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吕辉红 王文杰 谢炳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脆弱带。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了 1 3个评价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 ,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 ,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环境综合... 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脆弱带。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了 1 3个评价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 ,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 ,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将环境质量分为较好 (≥ 8)、一般 (≥ 6~ <8)、较差 (≥ 4~ <6)、恶劣 (<4) 4级。结果表明 :晋陕蒙接壤区的环境质量大多处于较差等级 ,较好、一般、较差、恶劣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 2 .2 % ,2 8% ,5 7.4%和1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网格数据 晋陕蒙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其演变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瑞民 沈珍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以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评价结果显示,1990年前后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 以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评价结果显示,1990年前后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9所占比例最大,约40%;2000年前后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中没有一个等级所占的比例非常突出.对比1990和2000年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发现,1990年前后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比较好,2000年前后生态环境有退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流域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帽儿山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孔达 龚文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3,共5页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对区域区划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帽儿山为例,以2006年林相分布图、LandsatTM遥感数据、地形图、二类调查数据和其他数据材料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手段,选取景观类型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因素(坡度...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对区域区划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帽儿山为例,以2006年林相分布图、LandsatTM遥感数据、地形图、二类调查数据和其他数据材料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手段,选取景观类型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因素(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盖度指数与气象因子(年降水量)7个指标对研究区域进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生态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全面分析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分级处理和景观区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级区域,分别代表好、较好、中、较差和差5个级别;(2)不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Ⅳ>Ⅰ>Ⅴ,Ⅱ级区域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属于较好水平;(3)景观生态质量垂直分异明显,第一、二高程带的景观质量较好,Ⅱ级区域在一、二高程带所占比例较大,在第二高程带达到最大,第三、四和五高程带的景观质量较差。可见基于DEM模型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揭示景观生态质量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标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景观综合评价模型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和田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宏卫 柴春梅 +3 位作者 樊永红 魏敏 赵喆 桂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6,115,共8页
【目的】对典型连片特困地区——和田地区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方法】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DPSIR模型,将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模型相结合,计算各研究单元的生态安全值并对其进行评价,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人均GDP和贫困... 【目的】对典型连片特困地区——和田地区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方法】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DPSIR模型,将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模型相结合,计算各研究单元的生态安全值并对其进行评价,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人均GDP和贫困村的比例进行空间耦合分析.【结果】研究区生态整体呈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较大;研究区的生态安全与人均GDP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明只注重发展经济不一定能促进环境的改善;研究区的贫困村比例越高,生态环境越差,两者呈显著相关,表明扶贫工作是消除贫困和改善当地环境的必由之路.【结论】和田地区生态安全呈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TOPSIS模型 变异系数法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连片特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淑敏 张宝雷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衡量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是当前研究焦点问题。构建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准则层构成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实证研... 衡量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是当前研究焦点问题。构建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准则层构成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经济系统状态不高,且内部差异明显,垦利县最优,沾化县最差,主要改进措施为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蒲江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建 何宗 张治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0-132,138,共4页
针对龙门山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了"5·12"汶川大地震重创的现实问题,选取蒲江县为例,构建目标层、制约层、要素层的三级评价体系,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GIS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蒲... 针对龙门山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了"5·12"汶川大地震重创的现实问题,选取蒲江县为例,构建目标层、制约层、要素层的三级评价体系,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GIS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蒲江县生态环境良好率(第Ⅲ分类区以上)达到了87.6%,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同时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GIS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坡地系统生态综合评价中几个景观生态学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安玖 胡庭兴 +1 位作者 陈小红 李臣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80-86,68,共8页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坡地系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综合评价 景观生态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主要道路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雪红 张翠英 黄绍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0期38-41,共4页
研究构建公路生态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公路绿化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安全功能3个方面着手,选取12个评价指标,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测定和专家打分获取指标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徐州地区9条主... 研究构建公路生态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公路绿化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安全功能3个方面着手,选取12个评价指标,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测定和专家打分获取指标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徐州地区9条主要道路的绿化进行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国道G205有9项指标最差,G104有3项指标最优,省道S323有5项指标最优,每条道路不同指标的排序均存在差异;S323的综合得分最高(0.651),G205综合得分最低(0.030),9条道路的景观生态评价综合得分排序为S323>G104>G206>G310>S322>G311>S253>S251>G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徐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现代化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睿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34,共6页
生态现代化为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战略选择,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首先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熵权法与TOPSIS法分别对长江... 生态现代化为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战略选择,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首先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熵权法与TOPSIS法分别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北美五大湖区环境治理的经验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中上海、浙江、江苏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较高,安徽、四川和湖北的生态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现代化建设中,要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合作制度建设,培植环境治理的区域合作组织,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TOPSIS法 生态现代化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研究概况
20
作者 张步翀 李云 +1 位作者 赵文智 袁嘉钰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4期266-267,270,共3页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特征和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概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生态系统特点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必要性 研究概况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