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垃圾中转站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海静 任翀 +6 位作者 申浩欣 彭超月 王艳锋 刘德新 王玉龙 马清霞 马建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I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Ni、Cu、Pb、Cr、Zn、Cd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08、26.63、24.08、44.64、97.68、0.32 mg·kg^(−1).NIP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各垃圾中转站总体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区;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研究区10个垃圾中转站均处于安全无污染的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污染风险.IN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3%占比的垃圾中转站污染程度为未污染至中度污染;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不仅其评价污染等级远高于中国潮土背景值,且各垃圾站受污风险程度排序与NIPI评估结果完全相反.R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个垃圾站为中度生态风险,4个为强生态风险;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11个垃圾站均为轻微生态风险.NIRI评价结果显示与RI相似,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研究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程度严重,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所有样点的NIRI均低于3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INI不适合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RI和NIRI评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五福路、刘寺、五顷四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高,晋安路、吹古台、铁南新村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低,表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均适用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垃圾中转站 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改进型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创建——以小秦岭金矿区农田土壤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卢聪 李涛 +3 位作者 付义临 徐友宁 张江华 吴耀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4-2060,共7页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是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其有效性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不足之处:忽略了土壤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潜在生态风险的差异,且只重视重金属含量高于参考值时的生态风险,而对低于参...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是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其有效性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不足之处:忽略了土壤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潜在生态风险的差异,且只重视重金属含量高于参考值时的生态风险,而对低于参考值时的情况没有给予考虑,以致特定情况下的评价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生态风险,因而有必要创建适用性更广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为此,基于全过程控制优化的思想,引入了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系数,并将修正浓度与参考值差值引入计算公式,创建了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实现了对重金属不同形态风险贡献的差异及重金属浓度低于参考值情况下潜在生态风险的准确把握。以小秦岭金矿区为典型区域,辅以对采集土样重金属总量及5种形态含量的分析,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可利用性与宽浓度范围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客观地揭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具有更大的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 生物可利用性 宽浓度范围 在生态风险指数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庆辉 王贵 +3 位作者 朱晋 程莉 同丽嘎 赵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1-186,192,共7页
【目的】评价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包头市南郊四道沙河流域的麻池乡城梁村,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采样点,按照&... 【目的】评价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包头市南郊四道沙河流域的麻池乡城梁村,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采样点,按照"梅花形"布点取样采取农田表层0~20cm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Pb、Cr、Cu、Zn、Ni元素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还不到污染级,但除Cu含量基本接近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外,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了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r、Ni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超过地区背景值最高,且具有明显高度富集的特征。各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强至弱依次为Ni(49.59)>Pb(41.18)>Cu(39.70)>Cr(23.24)>Zn(8.62),其中Ni的潜在污染风险指数最高,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其次是Pb。【结论】人类活动导致包头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且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 表层土壤 综合评价 包头南郊污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4
作者 李昕悦 杨艳 +5 位作者 洪昌海 支国强 杨健 韩镇阳 万正芬 卢少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0,48,共10页
为探明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于3个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分别采集了流域内20个点位表层沉积物并测定了8种金属(Cu、Zn、Cr、Cd、Ni、Pb、Hg、As)含量,进行了水期和区域差异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来源... 为探明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于3个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分别采集了流域内20个点位表层沉积物并测定了8种金属(Cu、Zn、Cr、Cd、Ni、Pb、Hg、As)含量,进行了水期和区域差异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发现牛栏江(昆明段)沉积物重金属中Cd含量1.45 mg/kg和Hg含量0.23 mg/kg,分别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0.218 mg/kg和0.058 mg/kg)的6.7倍和4.0倍,表明Cd和Hg污染相对严重。地累积指数表明牛栏江(昆明段)3个水期均为Cd污染程度最高,Hg次之,平均污染等级分别达到了中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因此Cd和Hg是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予以重视。同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布具有干流高于支流、下游高于上游和北部高于南部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在生态风险 牛栏江(昆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底栖藻类与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相关性研究——基于综合生物反应指数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秦珊 张璐璐 +1 位作者 崔建升 李双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82,共15页
湖泊富营养化与有机污染物的交互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为了建立富营养化湖泊中多环芳烃(PAHs)生态效应与底栖藻类群落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白洋淀为研究区,选取8个国控样点作为采样点,依据人为干扰程度不同将8个采样点划分为3... 湖泊富营养化与有机污染物的交互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为了建立富营养化湖泊中多环芳烃(PAHs)生态效应与底栖藻类群落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白洋淀为研究区,选取8个国控样点作为采样点,依据人为干扰程度不同将8个采样点划分为3种生境:生境1(S1和S2)主要遭受上游府河废水排放影响;生境2(S3、S6和S8)主要遭受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生境3(S4、S5和S7)遭受人为干扰较小。分别在2009年4月、8月和11月收集了底栖藻类样品,并测定了白洋淀中15种PAHs。运用RQ_((NC))和RQ_((MPC))等改进风险熵值(RQ)方法计算PAHs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底栖藻类群落指标AD、Chl a、Chl b/a、CHL、CYA、APA、GLU、LEU、PSC和AFDW的值在11月最高,其次是8月和4月;就空间分布而言,这些指标值在生境1中最高,其次是生境2和生境3;而Chl c/a和BAC值在8月最高,其次是11月和4月,从空间分布特征而言,这些指标值在生境3最高;(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l a、Chl b/a、CHL、CYA、APA、GLU、LEU、PSC和AFDW的指标与PAHs污染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Chl c/a和BAC指标与污染物PAHs浓度呈显著负相关;(3)就空间分异特征而言,生境1中的ΣPAHs浓度最高,就季节变化而言,PAHs的浓度从4月到8月逐渐增加,而从8月到11月逐渐下降。各类PAHs表现出与ΣPAHs相同的时空变化特征;(4)IBR与RQ_(ΣPAHs(NCs))呈正相关关系(r=0.827,P<0.01);除RQAcy(NCs)外,其他种类PAHs生态风险均与IBR呈相正相关关系(r=0.699~0.899),其中RQ_(BaP(NCs))与IBR显著正相关(r=0.899,P<0.01)。此外,除沉积物TP外,IBR与TSI、水中TN、水中TP和沉积物TN也呈显著正相关(r=0.722~0.862)。因此,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应考虑运用底栖藻类IBR生态监测PAHs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底栖藻类 生态风险 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43
6
作者 熊秋林 赵佳茵 +5 位作者 赵文吉 王皓飞 李威望 于雪 欧阳 杨兴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11-2221,共11页
为研究北京市地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11~12月采集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表土样品,用沉析法进行沉降和分级,共得到49组不同粒径的地表土样,并用ICP-MS测试了样品中Cr、Ni、Cu、Zn、Mo、Cd、Ba和Pb等8种重金属的浓度... 为研究北京市地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11~12月采集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表土样品,用沉析法进行沉降和分级,共得到49组不同粒径的地表土样,并用ICP-MS测试了样品中Cr、Ni、Cu、Zn、Mo、Cd、Ba和Pb等8种重金属的浓度.北京地表土中Cd、Cu、Zn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mg/kg、85mg/kg、333mg/kg、69mg/kg,且4种重金属在道路交通中的污染均明显重于其他功能区.Cd、Cu、Mo、Ni、Pb和Zn的地累积指数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粒径越小,其污染程度越高.道路交通表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功能区,程度很强;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次之,程度较强.北京不同粒径地表土总的重金属潜在生态指数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粒径越小,其生态健康风险越大.北京地表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Cd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 重金属 粒径分布 地累积指数 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7
作者 马婷 赵大勇 +3 位作者 曾巾 燕文明 姜翠玲 丁文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2,共6页
为掌握南京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选取玄武湖、月牙湖、紫霞湖、琵琶湖和前湖5个主要湖泊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表层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含量,并采... 为掌握南京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选取玄武湖、月牙湖、紫霞湖、琵琶湖和前湖5个主要湖泊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表层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含量分别为0.8~5.1、10.3~67.6、6.2~70.5、未检出~53.2、12.9~55.9和40.6~456.3 mg.kg-1。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元素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Pb、Cu、Ni和Cr,其中Cd处于偏中等累积到重累积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月牙湖,其次是前湖和紫霞湖,这3个湖泊都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状态,琵琶湖和玄武湖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城市湖泊 沉积物 地累积指数 在生态风险指数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乾坤 刘涛 +3 位作者 胡志新 时飞 胡忻 杨柳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为了掌握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o、Cr、Cu、Ni、Pb和Zn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 为了掌握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o、Cr、Cu、Ni、Pb和Zn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o、Cr、Cu、Ni、Pb和Zn含量分别为11.6~54.9、0.12~0.91、10.06~20.12、44.01~85.91、22.74~54.17、20.31~40.48、21.40~45.23、68.86~254.09 mg.kg-1。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Cd和As是主要的污染物,Cu、Zn和Pb在少数位点为轻度污染,Co、Cr和Ni处于无污染水平。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综合风险程度顺序为固城湖(284.43)〉石臼湖(280.93)〉白马湖(212.80)〉玄武湖(200.99)〉高邮湖(136.15)〉洪泽湖(133.42)〉骆马湖(79.2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湖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因此,固城湖、石臼湖、白马湖和玄武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主要风险污染物为Cd和As,而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湖泊 沉积物 地积累指数 在生态风险指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河水体与沉积物镉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飞 李彦旭 +3 位作者 许振成 赵学敏 杜青平 魏东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6-61,65,共7页
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故给当地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全面了解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后表层沉积物中镉的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下游珠江水系的影响,在龙江河上游未污染河段、龙江河污染及受影响河段、下游柳江河段共17个采样点采... 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故给当地的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全面了解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后表层沉积物中镉的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下游珠江水系的影响,在龙江河上游未污染河段、龙江河污染及受影响河段、下游柳江河段共17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调查河段的沉积物镉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事故应急结束后水质镉含量稳定达标;沉积物镉含量总体已趋于降低,部分河段其污染程度仍很严重,生态风险等级高,地积累指数大多大于5,镉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达到1 000以上;沉积物中镉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河 沉积物 地积累指数 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沈丘段底泥、土壤中砷及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仕群 朱静媛 +2 位作者 崔留欣 程学敏 左其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5-279,共5页
为查明沙颍河沈丘段底泥、土壤中砷(As)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底泥和土壤样品中的砷(As)、铬(Cr)、汞(Hg)、镉(Cd)和铅(Pb)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沙颍河沈丘段底泥中As含量为9.206~1... 为查明沙颍河沈丘段底泥、土壤中砷(As)和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底泥和土壤样品中的砷(As)、铬(Cr)、汞(Hg)、镉(Cd)和铅(Pb)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沙颍河沈丘段底泥中As含量为9.206~11.641mg·kg-1,距河5km的白果村农田土壤中As含量为8.52~80.31mg·kg-1,超标率达到57.8%,Cr、Hg、Cd和Pb的超标率分别达到32.8%、59.4%、67.2%和39.1%。沙颍河沈丘段底泥和附近村庄农田土壤中As和4种重金属的总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生态风险,主要来源于Hg和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土壤 As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龟山水库规划区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成刚 张远 +2 位作者 高宏 田自强 万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划区内水库及河流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其中鲁山污水厂出口断面严重超标,ρ(TN)和ρ(TP)高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46.4和22.1倍;w(TN),w(TP),w(Cd),w(Pb),w(Cr),w(Cu),w(Zn)与w(OM)呈显著正相关,而w(Mn)和w(Ni)与w(OM)的相关性不显著;鲁山污水厂出口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最大,RI为241.13,为中等生态危害,以Cd和Cu的生态危害为主,特别是Cd作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适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龟山水库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评价 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茜 张光辉 +2 位作者 田言亮 严明疆 张希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72,共8页
皖江经济区南陵县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研究对于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陵县基本农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要求,布设和采集了0~20 cm深度的表层... 皖江经济区南陵县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研究对于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陵县基本农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要求,布设和采集了0~20 cm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500组,分别监测了土壤中Cd、Pb、Cr、Hg、As、Cu、Fe、Mn和Zn等重金属含量现状,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量化解析了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结果表明:(1)土壤中除了Cr元素,其余重金属元素都不同程度存在异常;(2)局部土壤中Cd、Hg和Fe等元素含量存在异常,平均含量分别是所在区域背景值的1.92,1.95,7.13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3)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值(平均RI值)为164.5,Cd和Hg元素为主要影响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区表层土壤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 粮食安全 地质累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青海省玉树县为例 被引量:33
13
作者 何林华 高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为了解三江源代表性区域玉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玉树县采集的121个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玉树县... 为了解三江源代表性区域玉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玉树县采集的121个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玉树县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青海省1990年背景值,其中As、Cd和Hg出现了较强的的富集现象,同时As、Cd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表明三江源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元素出现了过度富集;来源分析表明,玉树县土壤重金属As、Pb、Zn和Cd主要与成土因素有关,Hg、Cu和C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Mn来源于气候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中Cd和Hg的危害最大,尤其是Hg已出现了很强风险和极强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分布在国道214沿线人口聚集的城镇和地段,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子流域中,江曲流域土壤重金属属于强风险,其他区域均属于中等风险。总体而言,玉树县土壤重金属环境已发生了改变,今后应加强人口聚集区Hg源的控制,以保护其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玉树县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某钢铁厂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轶楠 马建华 张永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40-1546,共7页
以晋南某钢铁厂土壤及周边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共设置49 个采样点,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Cd、Cr、Mn、Ni、Pb 和Zn 的质量分数,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采用因子... 以晋南某钢铁厂土壤及周边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共设置49 个采样点,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Cd、Cr、Mn、Ni、Pb 和Zn 的质量分数,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钢铁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进行判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不同程度高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b 积累最为明显,存在偏中至中等污染.6 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大小顺序为:Cd(53.16)〉Pb(21.17)〉Ni(3.14)〉Cr(3.38)〉Mn(1.04)〉Zn(1.1).6 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为87.54,总体上属中等生态风险.Cd 对RI 的平均贡献率为60.05%,是主要的致险因子.炼铁厂区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存在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厂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为轻微风险等级.钢铁厂周边农田土壤中的Mn 和Ni 属于自然源重金属,Cr 和Cd 属于混合源重金属,Zn 和Pb 属于工业源重金属.本研究可为本区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更多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厂 土壤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兰保 盛蒂 +1 位作者 戚晓明 赵晓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调查了安微省蚌埠市文教区、居民区、商业区、公园绿地区、工业区、交通区6个功能区的地表灰尘中重金属Zn,Cu,Pb,Cd,Mn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蚌埠市地... 调查了安微省蚌埠市文教区、居民区、商业区、公园绿地区、工业区、交通区6个功能区的地表灰尘中重金属Zn,Cu,Pb,Cd,Mn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蚌埠市地表灰尘中Zn,Cu,Pb,Cd和Mn平均含量依次为:254.29,85.64,72.39,2.31和535.86mg/kg,均高于安徽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元素为偏重污染;Zn和Cu为偏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Mn处于清洁水平。所研究的6个功能区均属于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元素污染最严重,在所有采样点均超出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工业区属于很强生态危害程度,文教区和公园绿地区处于强生态危害水平。在去除重金属Cd以后,各功能区均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总之,蚌埠市地表灰尘重金属的生态环境较好,但存在Cd元素的极强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灰尘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在生态风险 蚌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典型工业开发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谢飞 吴俊锋 任晓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7-391,共5页
测定了江苏省5个典型工业开发区30个土壤样品的Hg、Cr、Cd、Cu、As和Zn质量比,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二级质量标准,5个开发区的6类重金属均不超标,但对照江... 测定了江苏省5个典型工业开发区30个土壤样品的Hg、Cr、Cd、Cu、As和Zn质量比,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二级质量标准,5个开发区的6类重金属均不超标,但对照江苏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各类重金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累积效应,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u、Zn、Cd、Cr和As;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u、As、Cr和Zn,其中,Hg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最严重的是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达到276.6,为中等风险,其次是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常州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RI分别为222.4、185.0、130.5和112.6,表明开发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生态危害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控制好开发区电镀、含电镀工序的重金属污染源及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量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塘柳塘底泥构建农田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与肥力潜力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智 刘永兵 +5 位作者 赵从举 卓志清 韩奇 吴喆滢 贾斌 麦初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6-802,共7页
[目的]探明南渡江下游段河塘沉积物的肥力水平与重金属污染情况,为河塘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典型河段塘柳塘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布设断面与样品采集,测定底泥有机质、重金属含量,对河塘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水平、潜在生... [目的]探明南渡江下游段河塘沉积物的肥力水平与重金属污染情况,为河塘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典型河段塘柳塘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布设断面与样品采集,测定底泥有机质、重金属含量,对河塘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底泥的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塘柳塘河塘底泥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9.80 g/kg,尤以中段(村庄段)河塘底泥有机质含量最高.全河段Cr、As、Cd、Pb和Hg含量分别为9.792~77.067、0.891~5.044、0.128~0.556、17.304~55.106和0.067~0.457mg/kg;Cr、As未超标,而Cd、Pb和Hg超标,Cd和Hg超标幅度分别为85.48%和82.95%.南渡江下游河塘底泥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但河塘中段Cd和Hg的单项污染生态风险均处于中等水平,在污染风险控制范围之外.[结论]南渡江下游河塘底泥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适合构建农田耕作层;但需在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基础上,开展相应实验研究,确保底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农业土壤不受污染与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塘底泥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指数 肥力评价 南渡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
18
作者 沈洪艳 韩冬旭 +3 位作者 赵浩哲 杨雷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10%、40%、70%),分别于第3、6、9、12、15天测定斑马鱼肌肉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6项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活性或含量,并基于生物标志物测定结果计算基于改进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v2)以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抗生素制药废水的胁迫使斑马鱼肌肉组织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但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暴露第6天时,70%实验组的ROS含量、CAT活性、GSH含量、MDA含量和γ-H2AX含量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01),响应时间早于10%和40%实验组,表明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胁迫能够快速诱导斑马鱼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基于6项肌肉组织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IBR v2值计算结果显示,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且高浓度的制药废水产生的生态风险更加快速和持久。本研究可为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制药废水 生态风险评价 斑马鱼 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水源地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玲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2-767,共6页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对黄浦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5个采样点的Hg、Cd、Pb、Cu和Zn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相比环境背景中位值,在15个样品中5种重金属含量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超标现象,其中,Cd...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对黄浦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5个采样点的Hg、Cd、Pb、Cu和Zn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相比环境背景中位值,在15个样品中5种重金属含量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超标现象,其中,Cd和Hg的污染相对明显;相比背景最大值,仅有Cu和Cd含量超标.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生态风险等级均为无污染~中等污染水平,急水港近苏沪交界处、淀峰大桥、大蒸港沪浙交界处、大蒸港泖洋河交汇处、园泄泾以及五厍东一号河交界处区域生态风险较高,Cd和Hg是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值得注意的是,黄浦江支流大蒸港和园泄泾的生态风险整体高于黄浦江干流.总体而言,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仍处于中等以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上游水源地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底栖动物与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玲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4,共5页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对该范围内主要河道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进行了调查,探讨了重金属分布对底栖动物的影响。除Hg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外,其他金属都用等...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对该范围内主要河道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进行了调查,探讨了重金属分布对底栖动物的影响。除Hg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外,其他金属都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由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得出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Hg、Pb、Cu、Zn,区域整体的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微污染”~“中度污染”,其中位于江苏、浙江与上海交界处及黄浦江支流的区域生态风险整体较高。Cd和Hg是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4种,节肢动物1种,大部分属于耐污类群。多样性指数 H^1基本小于1,属于“重污染”水平,其值与Pb、Hg、Zn的质量比成正相关关系,与Cd、Cu的质量比成负相关关系。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纲目的密度对沉积物中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响应不同,多毛纲和瓣鳃纲密度与5种金属质量比都呈负相关关系,寡毛纲(以霍普水丝蚓为代表)密度与Cu、Hg质量比呈正相关关系,腹足纲(以铜锈环棱螺为代表)密度与Cu、Hg、Zn质量比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黄浦江 上游水源地 底栖动物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