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沈莉 李浩正 +3 位作者 胡瑞萍 朱玉连 吴毅 向延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1-767,共7页
目的:探索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脑区激活和功能连接强度的即刻影响。方法:于2022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招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1例,进行单次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 目的:探索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脑区激活和功能连接强度的即刻影响。方法:于2022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招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1例,进行单次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围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测定,并进行静息态及任务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同时招募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例,进行静息态及任务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静息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表现出运动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普遍异常增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干预后的上肢围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肩关节前屈运动任务中,患侧DLPFC、M1区激活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静息态脑网络中的功能连接强度广泛降低,患侧M1-健侧S1、健侧M1-患侧SAC、患侧M1-患侧SAC、健侧S1-患侧SAC、患侧DLPFC-健侧S1、患侧DLPFC-患侧M1、患侧S1-患侧SAC、健侧M1-患侧S1、患侧DLPFC-健侧M1、患侧M1-健侧M1、患侧DLPFC-患侧SAC功能连接与干预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患侧M1-健侧S1功能连接的下降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的改善呈高度相关,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次综合淋巴消肿治疗技术可引起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即刻的神经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综合淋巴消肿治疗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模式在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昌英 张健 +5 位作者 杨智蓉 曹果 张婷 付永嵘 李雪莲 王国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分析“互联网+”模式下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50例妇科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互联网+”模式CDT管理,包括院内强化治疗和在远程CDT服务平台指导下进... 目的:分析“互联网+”模式下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50例妇科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互联网+”模式CDT管理,包括院内强化治疗和在远程CDT服务平台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6、120、210天,评价患肢周径、周径减小率、症状、Barthel指数、就医次数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6、120、210天的患侧下肢5个测量点周径均减小,所有症状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周期患肢周径改善情况,特优为10.52%〜25.00%,优为50.00%〜60.00%,良为18.75%〜36.84%。结论:对妇科肿瘤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互联网+”模式的CDT管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长期维持,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下肢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绷带包扎方法对乳腺癌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蓓 陈正红 孙文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绷带包扎方法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接受综合淋巴消肿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8"字包扎组(20例)、"5"分包扎组(21例)和联合包扎组(21例),在手法淋巴引流后... 目的探讨绷带包扎方法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接受综合淋巴消肿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8"字包扎组(20例)、"5"分包扎组(21例)和联合包扎组(21例),在手法淋巴引流后分别采用"8"字包扎法、"5"分包扎法和联合包扎法,治疗20次后比较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患者满意度和绷带包扎松散发生率。结果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患者满意度中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包扎组包扎松散率为0。结论三种方法用于淋巴水肿均有较好效果,其中联合包扎法具有舒适度高、不易松散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综合淋巴消肿治疗 绷带 压力包扎 组织水分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