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Ⅱ):综合气候分区及各分区降水周期变化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1 位作者
钱正安
王式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共9页
利用中蒙干旱半干旱区106站1954-2005年降水资料和1961-1997年气温资料,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区的综合气候分区及各分区降水周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根据降水REOF分析的各异常模态等,将全区综合划分为关中汉中...
利用中蒙干旱半干旱区106站1954-2005年降水资料和1961-1997年气温资料,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区的综合气候分区及各分区降水周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根据降水REOF分析的各异常模态等,将全区综合划分为关中汉中、河东、河西及蒙古戈壁、北疆、南疆、柴达木、青海高原南部、以及蒙古国中北部和西北部等9个气候分区。(2)几乎各分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降水的准3年的短周期变化,且是大部分分区的主要周期。另外,一些分区也有准16年的中周期及8年的周期。其中,关中汉中、蒙古中北部及西北部3个分区的降水周期变化更清楚、更稳定;河东、河西及蒙古戈壁和北疆区降水的周期变化也较清楚;而南疆、柴达木及青海高原南部3个分区的周期性较差;(3)对近期关注的"西北气候转型"说,考虑到明显变湿还不是全西北区尺度的;似已结束了的近期变湿期可能仅是新疆地区降水20年左右周期(即年代际)变化的反映;还考虑到干旱区降水气候预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预测要更加审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
综合气候分区
降水的REOF分析模态
小波分析
西北
气候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K-means聚类的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
2
作者
张祺祺
孙文义
+1 位作者
穆兴民
曾文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5,共7页
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是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揭示不同区域在气候变化、生态演替和水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单一因素的分区方法无法有效反映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对环境系统的综合影响。因此...
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是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揭示不同区域在气候变化、生态演替和水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单一因素的分区方法无法有效反映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对环境系统的综合影响。因此,基于1960-2020年降水与气温、土地利用、植被类型、NDVI、土壤类型和DEM等指标,采用Köppen气候分类和K-means聚类分析,将气候、生态、水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建了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基于Köppen气候分类标准,黄河流域可划分为源区极地带、中部干带、中部冷温带以及东部冷温带4个一级气候区。综合土地利用、植被类型、NDVI、土壤类型、DEM等指标,采用K-means聚类,黄河流域可分为7个生态二级分区。基于DEM和水系,采用流域分割法,可得到72个水文一级区。将黄河流域气候分区、生态分区和水文分区进行叠加,最终得到18个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不仅揭示了自然环境的本底规律,还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生态-水文
综合
分区
Köppen
气候
分类
K-means聚类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Ⅱ):综合气候分区及各分区降水周期变化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
26
1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钱正安
王式功
机构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宁夏气象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5008
41075069)
宁夏区科技攻关项目(KGX-12-09-02)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中蒙干旱半干旱区106站1954-2005年降水资料和1961-1997年气温资料,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区的综合气候分区及各分区降水周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根据降水REOF分析的各异常模态等,将全区综合划分为关中汉中、河东、河西及蒙古戈壁、北疆、南疆、柴达木、青海高原南部、以及蒙古国中北部和西北部等9个气候分区。(2)几乎各分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降水的准3年的短周期变化,且是大部分分区的主要周期。另外,一些分区也有准16年的中周期及8年的周期。其中,关中汉中、蒙古中北部及西北部3个分区的降水周期变化更清楚、更稳定;河东、河西及蒙古戈壁和北疆区降水的周期变化也较清楚;而南疆、柴达木及青海高原南部3个分区的周期性较差;(3)对近期关注的"西北气候转型"说,考虑到明显变湿还不是全西北区尺度的;似已结束了的近期变湿期可能仅是新疆地区降水20年左右周期(即年代际)变化的反映;还考虑到干旱区降水气候预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预测要更加审慎。
关键词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
综合气候分区
降水的REOF分析模态
小波分析
西北
气候
转型
Keywords
CMASA
Sythetical climate subregions
Abnormal mode of REOF analysis for precipitation
Wavelet analysis
Climate pattern change in NWC
分类号
P339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K-means聚类的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
2
作者
张祺祺
孙文义
穆兴民
曾文颖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32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201702)。
文摘
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是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揭示不同区域在气候变化、生态演替和水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单一因素的分区方法无法有效反映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对环境系统的综合影响。因此,基于1960-2020年降水与气温、土地利用、植被类型、NDVI、土壤类型和DEM等指标,采用Köppen气候分类和K-means聚类分析,将气候、生态、水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建了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基于Köppen气候分类标准,黄河流域可划分为源区极地带、中部干带、中部冷温带以及东部冷温带4个一级气候区。综合土地利用、植被类型、NDVI、土壤类型、DEM等指标,采用K-means聚类,黄河流域可分为7个生态二级分区。基于DEM和水系,采用流域分割法,可得到72个水文一级区。将黄河流域气候分区、生态分区和水文分区进行叠加,最终得到18个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不仅揭示了自然环境的本底规律,还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方案。
关键词
气候
-生态-水文
综合
分区
Köppen
气候
分类
K-means聚类分析
黄河流域
Keywords
Climate-Ecology-Hydrology Zoning
Kö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
K-Means Clustering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S27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Ⅱ):综合气候分区及各分区降水周期变化的进一步分析
陈豫英
陈楠
钱正安
王式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K-means聚类的黄河流域气候—生态—水文综合分区
张祺祺
孙文义
穆兴民
曾文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