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零价铁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1
作者
罗庆睿
赵奕乔
+2 位作者
蔡粤
段昌群
刘嫦娥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8,共12页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kg^(-1))、高(10.0 g·kg^(-1))4个nZVI浓度梯度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为期28 d的暴露实验,运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指数评价28 d内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结合Eisenia fetida体内铁的生物富集量,阐明nZVI对蚯蚓的生理生化毒性效应。研究表明:nZVI处理浓度及暴露时间对蚯蚓存活率、生物量损失及其8个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Eisenia fetida的存活率、生物量及各项酶活性逐渐降低,同时其存活率及生物量也随着nZVI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总的来说,nZVI胁迫会使Eisenia fetida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积累,使其产生氧化应激并造成DNA及细胞损伤,同时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及抗氧化酶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Eisenia fetida分泌大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与铁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降低其细胞毒性。通过IBR指数的计算发现:暴露初期Eisenia fetida受到nZVI带来的氧化胁迫导致ROS含量大量积累,故在暴露第7天时ROS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暴露第14天时抗氧化防御系统正作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此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IBR指数偏差最大;在暴露第28天时,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此时蚯蚓受到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氧化损伤最为严重。本研究为nZVI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赤子爱胜蚓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生物富集
综合毒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对污泥焚烧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残渣综合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
20
2
作者
刘淑静
李爱民
袁维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实验考察了干污泥在固定床焚烧炉中停留20min,温度分别为500℃、700℃和900℃的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r、Cu、Ni、Zn、Pb、Cd)的残留特性及形态分布规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重金属的残留率因元素和焚烧温度而异,Cu的残留率最高在80%以...
通过实验考察了干污泥在固定床焚烧炉中停留20min,温度分别为500℃、700℃和900℃的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r、Cu、Ni、Zn、Pb、Cd)的残留特性及形态分布规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重金属的残留率因元素和焚烧温度而异,Cu的残留率最高在80%以上,Cd的最低,900℃时仅为3.4%;焚烧残渣中各重金属在稳定态的分布比例均较干污泥中有显著提高。提出了用于重金属毒性定量分析的指标——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并采用该指数对污泥和残渣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单位质量污泥焚烧后的各残渣中重金属综合毒性均较干污泥小且随焚烧温度升高而降低,焚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无害化;并且,单位质量残渣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也随焚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泥焚烧
Tessier五态分析法
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
综合毒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在污染场地土壤生态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金玲
汪贞
+4 位作者
古文
范德玲
梁梦园
刘济宁
张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3-1350,共8页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土壤污染程度,为化学分析方法提供补充,但目前缺乏针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毒性分级系统。采用发光菌、大型溞(Daphnia magna)、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以及玉米种子4种受试生物构建了成组生物毒性...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土壤污染程度,为化学分析方法提供补充,但目前缺乏针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毒性分级系统。采用发光菌、大型溞(Daphnia magna)、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以及玉米种子4种受试生物构建了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系统,对《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涉及的3个行业的7个污染场地土壤样品开展了测试。结合《土壤质量土壤和土壤材料生态毒理特性的生物测试方法选择与评估指南》(ISO 17616:2019)毒性标准、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与成组毒性测试综合指数(TBI)法对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TBI法均显示7个污染场地土壤有毒,与ISO 17616:2019毒性标准的评价结果一致,但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与TBI法判定的毒性程度存在差异。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评价结果有助于聚焦土壤受损功能,算法简单,毒性标准可以统一,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成组生物
毒性
毒性
单位分级评价
成组
毒性
测试
综合
指数
生态
毒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零价铁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1
作者
罗庆睿
赵奕乔
蔡粤
段昌群
刘嫦娥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暨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滇中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所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260315)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201AS070016,202203AC100002)。
文摘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kg^(-1))、高(10.0 g·kg^(-1))4个nZVI浓度梯度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为期28 d的暴露实验,运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指数评价28 d内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结合Eisenia fetida体内铁的生物富集量,阐明nZVI对蚯蚓的生理生化毒性效应。研究表明:nZVI处理浓度及暴露时间对蚯蚓存活率、生物量损失及其8个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Eisenia fetida的存活率、生物量及各项酶活性逐渐降低,同时其存活率及生物量也随着nZVI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总的来说,nZVI胁迫会使Eisenia fetida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积累,使其产生氧化应激并造成DNA及细胞损伤,同时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及抗氧化酶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Eisenia fetida分泌大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与铁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降低其细胞毒性。通过IBR指数的计算发现:暴露初期Eisenia fetida受到nZVI带来的氧化胁迫导致ROS含量大量积累,故在暴露第7天时ROS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暴露第14天时抗氧化防御系统正作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此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IBR指数偏差最大;在暴露第28天时,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此时蚯蚓受到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氧化损伤最为严重。本研究为nZVI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赤子爱胜蚓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生物富集
综合毒性指数
Keywords
nZVI
Eisenia fetida
oxidative damage
biomarkers
biological enrichment
comprehensive toxicity index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对污泥焚烧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残渣综合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
20
2
作者
刘淑静
李爱民
袁维波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基金
"985工程"二期项目(1000-872A01)
文摘
通过实验考察了干污泥在固定床焚烧炉中停留20min,温度分别为500℃、700℃和900℃的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r、Cu、Ni、Zn、Pb、Cd)的残留特性及形态分布规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重金属的残留率因元素和焚烧温度而异,Cu的残留率最高在80%以上,Cd的最低,900℃时仅为3.4%;焚烧残渣中各重金属在稳定态的分布比例均较干污泥中有显著提高。提出了用于重金属毒性定量分析的指标——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并采用该指数对污泥和残渣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单位质量污泥焚烧后的各残渣中重金属综合毒性均较干污泥小且随焚烧温度升高而降低,焚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无害化;并且,单位质量残渣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也随焚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泥焚烧
Tessier五态分析法
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
综合毒性指数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cineration of sewagesludge
five-step method of Tessier
heavy metal fraction
heavy metal comprehensive toxicity index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在污染场地土壤生态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金玲
汪贞
古文
范德玲
梁梦园
刘济宁
张志
机构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3-135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1803404)。
文摘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土壤污染程度,为化学分析方法提供补充,但目前缺乏针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毒性分级系统。采用发光菌、大型溞(Daphnia magna)、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以及玉米种子4种受试生物构建了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系统,对《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涉及的3个行业的7个污染场地土壤样品开展了测试。结合《土壤质量土壤和土壤材料生态毒理特性的生物测试方法选择与评估指南》(ISO 17616:2019)毒性标准、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与成组毒性测试综合指数(TBI)法对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TBI法均显示7个污染场地土壤有毒,与ISO 17616:2019毒性标准的评价结果一致,但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与TBI法判定的毒性程度存在差异。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评价结果有助于聚焦土壤受损功能,算法简单,毒性标准可以统一,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土壤
成组生物
毒性
毒性
单位分级评价
成组
毒性
测试
综合
指数
生态
毒性
评价
Keywords
soil
bioassay battery
toxicity unit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xicity test battery integrated index
ecotoxicity assessment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零价铁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罗庆睿
赵奕乔
蔡粤
段昌群
刘嫦娥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温度对污泥焚烧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残渣综合毒性的影响
刘淑静
李爱民
袁维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在污染场地土壤生态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高金玲
汪贞
古文
范德玲
梁梦园
刘济宁
张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