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法应用于木枣钙果复合饮料研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树俊 王翠连 +3 位作者 李佳益 张君梅 李乐 石玥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76-283,共8页
通过对不同枣品种基本营养成分的比较确定最佳试验原材料,选用响应面法设计原理,确定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木枣最优条件;结合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法,确定木枣汁和钙果汁复配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原材料为山西木枣;酶解木... 通过对不同枣品种基本营养成分的比较确定最佳试验原材料,选用响应面法设计原理,确定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木枣最优条件;结合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法,确定木枣汁和钙果汁复配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原材料为山西木枣;酶解木枣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6(g/m L),酶解时间2.6 h,复合酶添加量1 900 mg/L,此时提取率为74.87%;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确定木枣钙果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D2E3F1,即柠檬酸钠添加量0.025%,黄原胶0.2%,F-T-蛋白糖0.103%,在此条件下,木枣钙果复合饮料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浓浓的木枣钙果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 钙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的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静波 吴丽英 +3 位作者 宫新统 张燕 董立维 董红竹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308-311,共4页
以红松松针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研究了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红松针茶饮料的最佳制作条件为:新鲜松针在3%~5%的食用NaCl溶液中浸泡12~24h,恒温干燥箱40℃干燥1h,180℃条件... 以红松松针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研究了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红松针茶饮料的最佳制作条件为:新鲜松针在3%~5%的食用NaCl溶液中浸泡12~24h,恒温干燥箱40℃干燥1h,180℃条件下远红外食品电烘炉中炒茶15min,100℃水提30min,在调配时绵糖添加量为3.5%,木瓜果粉添加量为0.15%,异维生素C钠的添加量为O.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松针 茶饮料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价值工程评价法的市售烤羊肉质量分析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席嘉佩 詹萍 +2 位作者 田洪磊 王鹏 未志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7,共8页
基于5组市售烤羊肉样本采用烤羊肉的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sensory evaluation,FSE)以及价值工程评价法(valueengineeringevaluation,VEE),在感官评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 基于5组市售烤羊肉样本采用烤羊肉的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sensory evaluation,FSE)以及价值工程评价法(valueengineeringevaluation,VEE),在感官评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检测的基础上,以量化及直观的形式表征不同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烤羊肉感官属性贡献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结果的差异,并探究感官模糊指标与价值功能得分之间的相关性,以获得综合评价排序。结果表明:以GC-MS为检测手段鉴定出烤羊肉的42种VOCs,依据不同属性可以将所有VOCs大致分为Z_1(萜烯类和醇类)、Z_2(醛类和含硫含氮化合物)、Z_3(醚类和酮类)、Z_4(芳香类和其他)4个价值功能组分,且5组市售烤羊肉样品的功能指数排序为SS4(26.18%)>SS1(22.53%)>SS2(19.59%)>SS3(17.26%)>SS5(14.43%);FSE与VEE对5组样品的评价排序大致相同,通过FSE发现5组样品综合得分排序为SS4>SS1>SS2>SS5>SS3;采用PCA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后发现评价排序与采用VEE得出结论一致。VEE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FSE中由边界模糊带来的不足,可以作为食品品质监控的价值评判标准,同时采用两个模型能更好地对烤羊肉综合品质进行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模糊综合评价 价值工程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 烤羊肉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猕猴桃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仲珊 王亮亮 李华丽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20期7-10 13,13,共5页
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用模糊数学与正交试验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猕猴桃乳酸菌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当猕猴桃汁的质量分数40%,发酵剂接种量3%,白砂糖添加量5%,在42℃下发酵3.5 h,可制得试验条件下的最优产品,影响猕猴桃乳酸菌饮... 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用模糊数学与正交试验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猕猴桃乳酸菌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当猕猴桃汁的质量分数40%,发酵剂接种量3%,白砂糖添加量5%,在42℃下发酵3.5 h,可制得试验条件下的最优产品,影响猕猴桃乳酸菌饮料品质的因素大小为发酵时间>猕猴桃汁质量分数>白砂糖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活性乳酸菌 饮料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和混料设计的低度甜糯玉米酒原料配方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崔莉 李大婧 +1 位作者 高小女 刘春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了优化以鲜食甜糯玉米为主要原料制备甜糯玉米酒的原料配方。试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甜糯玉米酒感官品质数学抽象量化,以量化后的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混料试验设计,建立原料配方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 为了优化以鲜食甜糯玉米为主要原料制备甜糯玉米酒的原料配方。试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甜糯玉米酒感官品质数学抽象量化,以量化后的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混料试验设计,建立原料配方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好(R=0.984 4,P<0.001),可用于预测和分析甜糯玉米酒的感官品质。经模型优化可得,感官品质评价为"好"的甜糯玉米酒原料配方为鲜食糯玉米(66%)、鲜食甜玉米(17%)和糯米(17%)。本研究酿造的甜糯玉米酒的酒精度仅为4.75%,远低于一般低度酒,符合现代人的饮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甜玉米 玉米酒 混料设计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和混料设计优化紫薯莜麦酒配方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芳彤 曹倩荣 +3 位作者 吴广枫 郑翔 秦艳梅 马清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8-165,共8页
为提高紫薯莜麦酒的品质,研究了4种原料不同配比对紫薯莜麦酒感官指标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实现了紫薯莜麦酒感官评价从抽象化到量化的转变。以量化后的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总分为指标,通过D-optimal混料试验设计,获得最优紫薯莜麦酒... 为提高紫薯莜麦酒的品质,研究了4种原料不同配比对紫薯莜麦酒感官指标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实现了紫薯莜麦酒感官评价从抽象化到量化的转变。以量化后的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总分为指标,通过D-optimal混料试验设计,获得最优紫薯莜麦酒原料配方。优化得到紫薯莜麦酒原料配方为:紫薯32.8%、莜麦32.6%、玉米9.6%和糯米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经最优配方酿造的紫薯莜麦酒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更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莜麦酒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混料设计 高效液相色谱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一种营养面糊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涛 余林翠 +4 位作者 吴鹏 许志诚 孙翌 葛静 田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为优化一种营养面糊的配方,运用模糊综合感官评价方法,进行配方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进行其表观黏度、吸湿性测定,制作营养成分表。结果表明,中老年脱脂奶粉、荞麦粉、山楂粉添加量与模糊感官评分相关性高度显著(p<0.05),多元回... 为优化一种营养面糊的配方,运用模糊综合感官评价方法,进行配方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进行其表观黏度、吸湿性测定,制作营养成分表。结果表明,中老年脱脂奶粉、荞麦粉、山楂粉添加量与模糊感官评分相关性高度显著(p<0.05),多元回归分析也表明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1)。最佳工艺配方为:中老年脱脂奶粉添加量10.54 g、荞麦粉添加量8.80 g、山楂粉添加量5.20 g、小麦粉10 g、玉米粉5 g、胡萝卜粉5 g、香蕉粉4 g、木糖醇2 g、抗坏血酸0.05 g。产品具有触变性,口感顺滑。在25℃、75%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速率在24~48 h显著增加,96 h后趋于稳定。产品具有合理的营养素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模糊综合感官评价 表观黏度 吸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拐枣酶法脱涩及其与绿茶复合饮料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昊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3期42-48,共7页
采用单宁酶脱除拐枣汁中单宁类物质,以降低拐枣原汁酸涩的味道,并应用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拐枣绿茶复合饮料配方。结果表明:在单宁酶添加量1.2%,水解pH值4.5,水解温度45℃的条件下,拐枣汁平均脱涩率达到57.53%。拐枣... 采用单宁酶脱除拐枣汁中单宁类物质,以降低拐枣原汁酸涩的味道,并应用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拐枣绿茶复合饮料配方。结果表明:在单宁酶添加量1.2%,水解pH值4.5,水解温度45℃的条件下,拐枣汁平均脱涩率达到57.53%。拐枣绿茶复合饮料优化配方为:拐枣汁与茶汤体积比25∶75,白砂糖添加量10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0.20 g/100 mL,该条件下复合饮料感官平均得分为85.51分,产品酸甜适宜,兼具拐枣果香和茶香,检测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此项研究提高了拐枣和绿茶等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和推广价值,为天然复合饮料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拐枣 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 绿茶复合饮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