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综合格斗运动MMA营销传播策略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蔡莉
刘良辉
-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综合格斗运动MMA营销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综合格斗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武术家李小龙成为现代MMA运动的发起人,MMA比赛已逐步成为世界搏击类比赛的重要发展方向。综合格斗运动的组织者运用现代体育运动理念,对综合格斗运动进行了现代化、标准化以及人性化的改造,建立了适合UFC发展的科学规则体系,为现代体育搏击史带来了一场安全性与观赏性的革命。我国作为世界武术大国,尽管目前UFC运动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综合格斗运动在我国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综合格斗
UFC
营销
传播
-
Keywords
Mixed Martial Arts
UFC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中国散打与美国综合格斗体育文化比较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刘明亮
高静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
-
出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98-102,共5页
-
文摘
中国散打与美国综合格斗在精神文化层、物质制度文化层和行为制度文化层都存在差异,比较分析两者在发展起源、文化基础、民族特点、服装护具、场地设置、格斗技术和比赛规则等方方面面的不同,中国散打应该吸收和借鉴美国综合格斗技术的精华,进一步丰富中国散打的技术,更好地体现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适当调整散打规则,改革散打护具、服装和场地;着重体现中国散打的民族特色,进一步挖掘和凸显中华武术的精髓,更好地体现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和精神。
-
关键词
中国散打
综合格斗
体育文化
民族化
-
分类号
G852.4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美国职业格斗赛事UFC研究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徐泉森
白晋湘
-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吉首大学国家体育总局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体育学)(10&ZD129)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体育学)(2010GXQ5B308)
-
文摘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UFC赛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探究UFC的成功经验与了解UFC赛事具体内容。主要结论:在UFC赛事发展过程中,政府支持与大幅度的改革是其发展之本;UFC赛事具有多渠道的产业链条、独特的规则体系与全方位的推广策略等特征。同时UFC赛事具有推动格斗产业发展、传播格斗文化、培养青少年勇气等价值。建议政府给赛事大力支持、深入其产业化程度、对规则进行改进以保障我国武术散打赛事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UFC
美国
综合格斗
-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美国终极格斗锦标赛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董鹏
程传银
赵富学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TY014)
-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美国终级格斗锦标赛(UFC)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研究认为,UFC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期、完善期、成熟期、鼎盛期。UFC经验:独特的竞技观赏体验,以比赛技术的开放使用、娱乐元素的适度渲染、竞技对抗的真实追求满足观赛需求;卓越的赛事营销策略,以便捷化的PPV观赛、全方位的明星效应、延展性的商品开发实现商业盈利;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以裁判执裁、医学检测、强制措施维护选手安全;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发掘人才、选手培训、优胜劣汰为赛事输送优质选手。启示:国家层面应完善综合格斗顶层设计;市场层面应形塑综合格斗赛事品牌;社会层面应提供优质格斗健身服务;教育层面应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关键词
体育史
体育产业
UFC
综合格斗
-
分类号
G886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国际职业格斗赛事的类型分化与序列演化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梁勤超
李源
朱瑞琪
-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剑桥大学社会学系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
-
出处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3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TY093)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公派剑桥大学博士后项目(201708515016)。
-
文摘
职业格斗赛事是以职业选手为参赛主体,以高水平格斗赛事为商品,以此获得经济效益的专门性体育经济活动。在职业格斗赛事领域,格斗赛事经由类型分化,以及同质性格斗类运动项目的聚类融合,呈现出职业拳击赛事、职业站立格斗赛事和职业综合格斗赛事3大类型赛事并行发展的态势。在职业拳击赛事方面,赛事组织经分化呈现出以WBA、WBC、IBF和WBO这4大职业拳击组织举办的赛事序列演化格局。在职业站立格斗赛事方面,“K-1”时代的更迭先后经历了创立与探索发展阶段、由兴盛而衰落阶段与重建阶段;在后“K-1”时代,“K-1”主导的站立格斗赛事发展格局被打破,呈现出多元竞争与发展的格局。在职业综合格斗赛事方面,以美国“UFC”为主导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经过了从早期“无限制”赛事向“综合格斗”赛事的转型,从“边缘化”走向中兴。在一定时期内,美国“UFC”将主导国际职业综合格斗赛事的发展,在“UFC”的主导下,职业综合格斗赛事将进一步扩张,并呈现全球化发展之势。
-
关键词
职业格斗赛事
类型分化
序列演化
职业拳击
站立格斗
综合格斗
-
Keywords
professional fighting events
type differentiation
sequence evolution
professional boxing
standing martial arts
mixed martial arts
-
分类号
G808.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祛魅与返魅:太极拳技击的理性审视
- 6
-
-
作者
刘金钟
米靖
黄康辉
-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长城沿线濒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活化利用研究”(23BTY09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双一流建设专项(2023SYL22)。
-
文摘
太极拳技击的发展演进是太极拳技击形象从祛魅走向返魅的逻辑进程。以马克斯·韦伯的祛魅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理性审视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历程及其所引发的危机,进而提出现代太极拳技击形象的返魅路径。研究认为:(1)“克力斯玛”光环加持、操化传习与对抗的“缺席”以及技击的“求巧”指向使得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化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2)学术祛魅与实践祛魅共同构成了两条太极拳技击的演进脉络,并引发了对太极拳技击的信任崩塌、技击技术至上主义盛行等危机。(3)现代太极拳技击形象的返魅理路应以太极推手项目为抓手,彰显太极拳技击之门内形象;以综合格斗竞技场、警务实战为应用平台,重塑太极拳技击之门外形象。
-
关键词
祛魅
返魅
太极拳技击
太极推手
综合格斗
警务实战
-
Keywords
disenchantment
re-enchantment
Taijiquan fighting techniques
Taiji push hands
MMA
police combat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